新春“开门红”!春节市场“红彤彤” 见证消费市场旺盛活力
央视网消息:春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旺季。这几天,中国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场超市人头攒动,乡镇大集年味浓厚,线上购物热火朝天。家庭餐桌热热闹闹、“购物车”满满当当,“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红彤彤的春节市场、热扑扑的年味儿烟火,见证着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
春节各大商圈人气旺年味浓
大年初五,北京前门大栅栏、上海南京路、湖北武汉江汉路、广东广州北京路等商业步行街人气满满、年味儿浓浓。
供给充足价格稳定购销两旺
龙年春节,各地集市、商超,大红的灯笼、福字、中国结将新年的氛围感拉满。各色百货、礼盒、特产摆满货架,“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供给充足。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自农历腊月初八启动“全国网上年货节”以来,网络零售额近8000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接近9%。
旅游消费预定同比增长七倍
某平台发布的《春节消费前瞻报告》显示,在节前消费热潮中,“春节出游”成为用户节前搜索的热门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457%。截至1月16日,龙年春节假期国内游预订量同比2023年激增,假期旅游搜索热度已全面超越2019年同期。相关预测数据显示,年三十至大年初八的旅游消费(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七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年夜饭一桌难求预制菜热销
吃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的重头戏,餐饮市场进入春节档升温显著。各地年夜饭预定火爆,年夜饭包间一桌难求,堂食、外卖、半成品选择丰富。
“老字号”餐厅营业额增长30%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24年,一些知名餐饮品牌纷纷推出了预制菜礼盒,主打高效、便捷的预制菜成了热门年货。年夜饭外卖异地订单同比2023年增长29%。假期前三天,北京重点监测的全聚德等“老字号”营业额增长达到30%。
各色美食纷纷抢滩春节档
全国各色美食纷纷抢滩春节档。餐饮品类搜索排名最多的是火锅,同比增加63%,是当之无愧的消费者最爱美食。地方菜紧随其后,快餐小吃、特色菜、西餐位列三至五名。
川菜蝉联“最受欢迎地方菜”
地方菜选择上,“辣味”包揽了前两名,川菜蝉联“最受欢迎地方菜”,湘菜位居次席,三到五名分别是粤菜、东北菜、本帮菜。
春节消费火爆带动“全年红”
新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2023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运城航空口岸通过验收正式开放 山西省对外开放再添新平台
- “海葵”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登陆 福建广东等地将有强降水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时间不语过千年 内蒙古文物里的民族文化交融
- 历史性一刻!农历新年成为美国纽约市法定假日
- 去年前11个月安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0家
- 当地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 天山马鹿在山林中结群觅食
- 中式健身受“Z世代”热捧
- 湖北襄阳:三国遗迹展现古韵新风
- 2023中国(长春)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开幕
- 室内也要当心中暑!在空调房有这些症状须留意
- 艺术家姚邦亮荣获“智慧之手”奖项 将携中国漆艺赴法国访学
- 三万余页手稿再现鲁迅精神世界
- 高价防晒服是智商税吗?专家:未必效果更好
- 永济渠衡水段发现古代运河型城市遗址
- 中国微型文化雕刻装饰品展览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展出
- 5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11元 下调5个基点
- 让艺术的风,拂过阿尔山乡村
- 同比增长111.1% 福建宁德口岸新造船舶出口火热
- 主题乐园、城市夜游等新兴旅游业复苏 元数青年成为旅游新势力
- 端午假期出游价格回落:出境游预订增12倍,“避暑游”提上日程
- 热门推荐
-
- 自建房倒塌致3人死亡 内蒙古安委会挂牌督办
- 四川:1.27万户民众告别地灾乔迁新居
- 卢甘斯克一面包坊遭炮击已致11人死亡
- 网络诈骗花样翻新 防范“共享屏幕”骗局还需双管齐下
- (经济观察)年底“冲刺”前中国经济现积极变化
-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宣介中国残疾人事业历史性成就
- 国际最新研究:森林采伐管理能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
- 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 汇聚海内外超2200款啤酒
- “天津大爷跳水”火了 差异化管理应跟上
- 一图看懂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 中国碳普惠工作进展显著 消费端减排仍潜力巨大
- 甘肃研学旅行主题推介活动在西安举办 共同打造陕甘研学文旅圈
- 春运期间全国公路网客车自驾占比高
- 家有“小胖墩” 寒假这样吃、动、睡
- 沈阳千年古城上演首届中式公益集体婚礼
- 广西提升丘陵山区六堡茶生产机械化水平促产业发展
- 一“蓉”难求!大运会周边商品热销 特许商品零售店卖到限流
-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三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60%
- 成渝“携手”五周年:唱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双城记”
- 中国商务部:新疆根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