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神器”齐上阵 智能科技绘就现代“农耕图”
空、天、地“神器”齐上阵——
智能科技绘就现代“农耕图”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19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59】
与恶劣天气“赛跑”,农民兄弟不再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如今,只需几秒,十余万平方米大棚的开开关关就能“一键到位”;农事繁忙,也不一定非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因为,足不出户,灌溉、施肥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其实,智能化农业,能做到的,可不只是这些!
科技加持,让农业的生产方式变了样
柑橘采收时节,四川泸州叙永县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的农民脸上满是丰收喜悦:“现在,施肥用量是之前的一半,每棵果树的产量却提高了几十斤。”
“全靠‘神器’加持——除了数字生态监测与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全覆盖,我们还为基地配备了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慧农业高级工程师吴苏向记者讲解,这种“软”“硬”兼施的模式,能全天候监测动态空间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农业专业大数据运用,对柑橘种植管理过程拟合模型测算,形成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数据模型,可有效提高种植管理决策的精准度。
“它不仅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浇水施肥、一次用量多少,还能手机远程操控。用上它,像猕猴桃、柑橘这些水果,成本降低三成,产量增加三成!”四川当地种植户王健锋掰着手指头盘算道。
从施肥浇水全凭感觉,到靠智能传感监测科学种田,在河南焦作武陟县,农田墒情监测系统使稳产增产不再是“纸上谈兵”。
“现在,只要看看手机,什么时候该浇地,浇多少水都一目了然!”种植大户周广友正是这套系统的受益者。
“我们这套系统能对土壤墒情进行长时间监测,自动采集0~80厘米不同剖面的实时数据,包括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以及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降雨量等,有了它,干旱、水涝都能及时发现。”吴苏介绍,目前,陕西、河南、安徽、四川、宁夏等地区种粮大户都用上了这套系统,并正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用推广。
科技加持,让农作物的品质上了档次
如果说“种得好”是“底子”,那么“吃得香”就是“里子”。
现如今,吃到香甜、味浓的水果不用再碰运气。“这瓜保甜吗?”走进超市、市场,你都甭问,拿起一块试吃,保证满嘴流蜜。
“甜”,有很多种。为了让“甜”的层次更加丰富,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高招”不断更新迭代——藤蔓上装上了传感器,角落里还安上摄像头。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水果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数据,都可以被实时、精准获取。天热了,就开窗通风;土壤干了,滴灌系统就自动浇水……
这不,上海嘉定区华亭镇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温棚里,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光照度、温湿度、二氧化碳指数等各项环境数据。
“我们给52个农业大棚安装了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雨量、光合有效等15类传感器。”负责应用场景开发的中国电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姜鑫告诉记者,水果的甜度取决于含糖量和糖酸比,根据传感器实时自动采集到的作物生产区环境参数和作物生育信息参数,就能把水果的含糖量提上去、含酸量打下来。
从前的葡萄界“顶流”——“巨峰”“玫瑰香”等含酸量在1%左右,而现在的“阳光玫瑰”能将含酸量极限压缩到0.12%。这能不甜到你的心坎里吗?
科技加持,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黑土地,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也面临土壤“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焕军看来,保护黑土地只有先摸清“地情”,才能精准施策:“要从太空、天空、地面多个维度,给黑土地做‘CT’!”
在太空,50万米高空的“吉林一号”卫星,一双“火眼金睛”日夜俯瞰黑土区耕地,通过精准的图像技术实时分析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信息,为黑土地耕作开出“良方”。
在天空,新舟60遥感飞机掠过农田,借助搭载的多波形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仪等设备,对黑土地进行天、空、地立体监测,通过多波段、多频次扫描形成米级影像,可以了解哪里的土壤出现了破皮黄、白浆化和鱼眼泡等情况。
在地面,工作人员忙着检测植株叶绿素含量、记录植株长势情况,还要采集土壤样本,分析水分、养分等指标,结合综合遥感影像和地面数据,建立黑土地健康档案。
“地情”有了,智慧农机再来加持,黑土地想不健康都难。“就连农药喷洒,我们都研发了用于农作物保护作业的无人机,它们能够自动规划喷洒航线、无药自动返航、田间林木智能避障等功能,不仅能有效避免作业人员在农药喷洒中的暴露危险,还能提高喷洒精准性。”控制领域专家管宇锋介绍。
物联网、自动化、人工智能……“神器”一个接一个!智能科技正在为我们绘就一幅现代“农耕图”!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王雪姣)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 国家邮政局发布2023年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
- 电影《只此青绿》全球首映礼走进北京大学
- 莫让寒假手工作业火了“代做生意”
- 5名中方人员在恐袭中遇难 巴基斯坦总统:强烈谴责、深切哀悼
- 国内首部慢火车扶贫题材电影即将上映
- 王洪玲:传承发展河北梆子 讲好中国故事
- 第七届进博会签约企业数量已超800家
- 湖北首份中国—厄瓜多尔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是什么吸引年轻人“蹭老式”消费?
- 华南农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全面战略合作
- 安徽举办首届牛羊文化节
- 上交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河南三天累计投入抗洪抢险救援力量约1.78万人
- 陕西:强化家事案件审判指导 促基层矛盾调处化解
- 乌克兰称首次击落一架俄罗斯远程战略轰炸机
- 增强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 捷报连连、数据“火热”,中国经济向前“进”有支撑、底气足
- 老照片“复活”、影片创作……生成式AI引爆创新潮!
- 交通运输部:10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8亿人次
- 热门推荐
-
- 西班牙极右翼政党因移民政策分歧威胁解散地方政府
- 第三条出疆大动脉格库铁路新疆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 2023OPPO开发者大会:发布全新ColorOS 14,开放生态更进一步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赴旧金山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重庆开行首条“小巷公交便民健康专线”
- 兰张三四线铁路翻祁连山穿“地质博物馆” 完善河西走廊高速铁路网
- 北京山区局地杨柳飞絮高发期将至,为零星飞絮
- 金观平: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江某莲自诉林某侮辱、诽谤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原判
- 申城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 户外银杏音乐会“出圈”
- 山东烟台深化与沙特合作 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研学+农旅” 江西九江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4年柬埔寨批准投资项目增长逾五成
- 中新健康|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出生一件事”服务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 经济日报:中美应共同走出一条正确相处之道
- 网友发起默写中小学课文“回炉”计划
- 证监会:支持上海金融仲裁院在科创板开展仲裁试点
- “中国青少年儿童营养健康标准推广实施行动”正式开启
- 俄罗斯一客机降落时起火 原因或为“飞机猛烈撞击跑道”
- 云南腾冲海关查获3块黄金制品,共计499.4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