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灾害频发为何还能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回应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农业农村部23日对外宣布,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全年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但今年汛期中国灾害频发,多地遭遇严重洪涝灾害,为何还能实现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官员对此进行回应。
在当天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华北东北局部洪涝,西北局部干旱,造成受灾地区粮食减产,重灾农户甚至绝收,令人非常痛心。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粮食还能丰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局部灾情重,但全国整体灾情较轻。8月初,洪涝灾害造成了河北保定、廊坊,黑龙江五常、尚志等粮食减产,8月下旬高温少雨造成了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减产,一些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组、农户甚至颗粒无收,但对全国影响总体有限。
以黑龙江五常为例,潘文博说,当地水稻大县今年洪涝受灾130万亩左右,占当地水稻面积的一半,对当地影响非常大,但放到全省、全国来看仅占黑龙江水稻面积的2%、全国水稻面积的0.3%,比重相对较小。据农情调度,截至目前,旱涝风雹、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等灾害共造成全国农作物受灾1.45亿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少2850多万亩,与近5年平均值相比少1.08亿亩。今年是近年来农业灾情较轻的年份。
二是洪涝灾害重,但旱灾相对较轻。干旱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最大的灾害,常年因干旱造成的受灾面积占整个受灾面积的42%。今年灾害主要是洪涝,占受灾面积一半左右,干旱占整个受灾面积的30%,明显低于常年平均值。且中国有10亿亩左右是旱作雨养农业,这些地方基本“靠天吃饭”。多年农业生产经验表明,雨水多的年份对粮食生产相对有利。
三是没有受灾的地区增产较多,弥补了灾区损失。潘文博说,今年没有受灾的区域光温水匹配得好,可以说“风调雨顺”,加上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没有受灾的区域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常年,增产非常明显,有效弥补了灾区损失。
他表示,目前,北方秋收在扫尾,南方的晚稻、晚秋作物还没有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根据作物成熟时间调度好机具,抢时抢晴收获,及时烘干晾晒,确保颗粒归仓。(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荔乡”茂名荔枝生产遇“小年” 果农冀好收成
- 注意!你的这些习惯容易招蚊子→
- 全国铁路10月11日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
- 菲媒:菲律宾正错过中国经济“软反弹”
- 把过敏体质作为“生财之道”,男子被判刑
- 最新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一新冠患者会出现症状反弹 与是否服药无关
- 环境监测数据岂能弄虚作假
- 击败“中年发福”的诀窍
- 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 (聚焦博鳌)重建信心共促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四大看点
- 英国获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7.2%(新数据 新看点)
- 飓风“米尔顿”即将登陆美国佛州 超100万人被要求撤离
- 四川汶川山洪泥石流已致4人遇难 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 多国侨商访侨乡云南保山 品咖香中的“侨味”
- 宝马与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合作建设超级充电网络
- 无法忍受!她发长文后辞职
- (新春走基层)四川绵竹:多彩年画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 印度一皮卡翻车致14人死亡 21人受伤
- 广西乡村藏“古法”酱油坊 “穿越”数十年追忆儿时味
- 热门推荐
-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单日跨境团队游客破3500人次创新高
- 日均近六十万人!无家可归顽疾暴露美社会深层次问题
- 大理三月街在互联网时代能走多远?
-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救命?会导致病情加速恶化
- 新疆兵团冬小麦连片单产全国第一的奥秘何在?
- 图览丨“感谢中国的礼物!”这些重要项目,见证中非友谊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苏州!
- 赋能医疗健康等领域 北京亦庄发布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首批成果
- 产品标识存在瑕疵是否构成欺诈?
- 中消协点名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
- 广西北海铁山港2个10万吨级泊位水工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 境外媒体关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期待为世界注入稳定性
- 四川省装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雅砻江扎拉山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 预制菜“抢占”年夜饭餐桌,多一种选择不是坏事
- (新春走基层)“银发”乘务员的最后一个春运:铁路人的坚守与传承
- 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青海德令哈青稞种植基地开耕
- 前三季度云南省GDP超2.2万亿元 新产业新动能支撑有力
- 天津经开区“零工小镇”启动 打造公益性零工服务场所
- 福建泉州举办泉州歌诀讲坛 传承推广闽南文化
- 商务部回应加拿大拟对华电动汽车等采取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