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展出西泠印社社员作品 展现传统书画篆刻艺术
中新社沈阳3月14日电 (记者 韩宏)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之际,由沈阳故宫博物院、西泠印社联合主办的“印痕·艺事——西泠印社社员作品艺术展”14日在沈阳故宫开展,59件(组)作品展现百年西泠的底蕴与风貌。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1913年,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此后,西泠印社迅速发展,李叔同、黄宾虹、丰子恺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其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藏、考古、文史学的卓然大家。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所作,作品涵盖篆刻、书法与绘画,其中印章26方、书法29幅、绘画4幅。展览中,印章品质上乘,朱文印、白文印俱全,所用石料囊括中国四大印章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以及巴林石,篆刻内容既有诗词文句印、格言箴言印等传统题材,也有紧扣时代主题的全新创作。如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的“光辉的历程”白文寿山石方印等。
书法方面,展出作品包括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体,所书内容有王维、陆游、石涛等名家诗词,有“高山仰止”“德厚流光”等喻义品德的成语,还有五言、七言对联等,如展出了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的行书高山仰止轴。绘画方面,展出的4幅作品在绘画技法之外,将诗、书、画、印合而为一,展现了传统艺术的审美追求。
沈阳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部主任付博表示,本次与西泠印社的联合办展,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首次与文人社团、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合作,旨在通过金石篆刻这一艺术形式,普及传统书画、篆刻等文化知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谨慎对待 无需抢购食盐
- 助力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施普林格·自然与主办地签署合作意向书
- 演讲现场爆炸事件后,日本首相将继续演讲
- 杭州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投运 年货邮保障能力达60万吨
- 应退尽退方能成就“一池活水”
- 前十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近两成
- 部分煤矿存在“屡罚屡犯”情形 国家矿山安监局回应
- 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唱好“出海协奏曲”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立秋未觉凉,残暑日犹长
- 为千年文物打光的女孩
- (新春走基层)云南昆明春节增强“护鸥助游”警力
- 2024年首届海峡(永泰)天文青年汇在福州永泰开幕
- 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五千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
- 中欧班列十年累计开行7.7万列 货值超3400亿美元
- 福建永定:月圆楼圆人团圆
- 新疆疏附吹响水利项目建设冲锋号 今年拟实施10项目总投资2.9亿
- 特朗普提交辩护状:要求推翻科罗拉多州禁止其参选的决定
- 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密切关注韩国局势
- 中新健康丨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专家呼吁坚持规范化治疗
- 湖南打造数字文旅新玩法 推出春游消费新场景
- 热门推荐
-
- 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技艺创新 千年非遗更亲民
- 筚路蓝缕95载 勇当高水平医院建设“领跑者”
- 时隔61年国家京剧院再办集体拜师活动
- 沙特20亿美元投资联想 新建技术制造基地
- 中国乒协就近期“饭圈”乱象发布声明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青海西宁:算电协同 绿色赋能
- 谍战故事的深度书写 余之言谈新作《行走的秘符》
- 记录非遗传承人故事 “他们鉴证了文明”丛书(第一辑)新书首发
- 定增、重组、引入战投 中国房企债务化解现积极信号
- 云南和华东地区等地有强降水 南方地区高温持续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免费参观!清华北大等多所北京高校开放校园,冰场也快开了!
- 最后一位万家岭战役日军毒气弹受害幸存者逝世
- 要枪炮还是黄油?西方面临严厉拷问
- 亚洲高山区降水变化将受何影响?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解析机制
- 国际学者聚焦中美元首会晤:合作共赢,未来可期
- CGTN民调丨“美式民主”已成“病态民主”
- 浙江小伙在荷兰开火锅连锁店:让“中国味”走向世界
-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发生5.0级地震 川滇多地有震感
- 江西新增本土“14+ 35” 南昌多地强化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