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新田发展桑蚕种养 织就致富新“丝”路
中新网永州6月21日电(肖亚湘 舒少君 郑时仁)夏日清晨,湖南永州市新田县三井镇茂家社区桑叶飘香,72岁的李启成带领村民们采桑、喂蚕。
“以前从未想过,我这个年纪了,还能有班上,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从农民到产业工人,李启成一脸自豪。
2023年,从事桑蚕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及产品销售的湖南英澜桑业有限公司在茂家社区建立小蚕养殖基地,探索村企联姻、小蚕共育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方式,打造集小蚕孵化养殖、研学、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种桑养蚕产业链。
该公司聘请村民任共育员,采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集中养育小蚕,再交由合作蚕农喂养,为三十多位村民长期提供桑叶采摘、喂蚕、清洁蚕房等就业机会。
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只需喂养20天左右便可结茧变钱。基地负责人李启美算了一笔经济账:“280个到300个蚕茧就有一斤,按照现在三十多块一斤价格,收入很可观。”
茂家社区小蚕养殖基地还发动30余户家庭流转土地种植桑叶,公司派遣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待桑叶成熟后统一收购,把产业链上更多利润留给村集体、留给农户。
产业有效益,群众有奔头。近年来,新田县积极探索“桑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向上延伸桑树种植、小蚕共育、大蚕养殖,向下对接蚕丝加工企业,形成上下游充足稳定的供给渠道。
在新田县新圩镇程家村的一间蚕房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躺在蚕架上,负责人郑丽和村民分工协作,给蚕宝宝喂食桑叶,待蚕吐丝成茧,就会被运送到工厂,制作成蚕丝被。
此前,郑丽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回到家乡后把目光投向了桑蚕产业,以“公司+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发动村民种植200余亩桑叶,每批养蚕二十多万只,并和几名养蚕户一起开设了蚕丝被加工厂。郑丽还利用自身资源,定期在村里举行种桑养蚕、手工制被等技术培训,让十几名群众通过种桑养蚕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目前,新田县通过政策帮扶、资金扶持、技术引导,探索出“豆桑套种”“玉米桑套种”“蔬桑轮种”等发展模式,推广桑树种植1万余亩,100亩以上的标准化桑蚕种养基地20余个。(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链博会助力供应链变“共赢链”
- 产业“扩圈” 创新迭代让流量变“留量” 打造“一域带全局”消费格局
- “职业性中暑”认定工伤缘何一波三折?
- 李政道追思会在上海举行:“细推物理 何用浮名”
- 海南着力提升支付便利性 全省可受理外卡商户增至近三万户
- 外媒:德国向乌克兰交付“山猫”步兵战车
- 法国人的“圣诞惊吓”:新政府刚组成,人们就在猜它几时垮台
- 广西德保县进行春耕生产“大比武”
- 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
- 中国中央歌剧院“唱响”布鲁塞尔庆祝2025“欢乐春节”
- 绿美广东正在南海之滨“拔节生长”
- 联合国叙利亚国际调查委员会:叙利亚陷入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
- 【新春走基层】乡村大集上的文化味
- 这里是广东!
- 巴黎人的怨言:法国公共服务在退步
- 湖北全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 山西:二十项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北京冰雪运动消费季启动
- 2024首都城市空间公共艺术季展览亮相北京文化论坛
- 速冻蔬菜营养价值 不输常温运输储存的蔬菜
- 热门推荐
-
- 女警团队原创漫画 用心呵护让“宝贝不怕”
- 世粮署:2023年全球超28亿人无法负担健康膳食
- 调查显示近八成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内地扩展业务
- “五一”假期美丽乡村“流量”足引客来
- 海南推出优化境外游客支付服务新举措
- 端午节将至 上海老字号制作竹筒粽受欢迎
- 2023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发布,GaussDB位居领导者象限!
- 海南“土地超市”制度运行情况调查
- 青海省首笔最新标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发放到位
- “民工蹲检察院墙边吃饭遭驱赶”?当地检察院回应
- 中国红基会集中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 校医称将更好守护学生健康
- 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北京洛阳南京民宿预订量居前三
- 广东出台新政提升绿色通道品质 打造绿美生态网络
- 英首相将访乌克兰 承诺援乌资金增至25亿英镑
- 甘陕携手开拓戈壁葡萄产业“新蓝海”
- 计划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上海发布最新《实施方案》
- 今年前5月北京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 央行对7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
- 暑期催热“萌经济” 南宁年轻人热衷“复古店铺”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新上市企业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