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老企业锚定新方向:“新型”加持 “绿色”启程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31日电 题:内蒙古老企业锚定新方向:“新型”加持 “绿色”启程
中新网记者 张玮
“2023年,中国大唐围绕绿色煤化工转型升级、先进煤炭产能释放、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锡多克’现代煤炭煤化工、托克托多能互补、‘东西两翼’清洁能源3个产业集群。”30日,内蒙古政协委员、大唐(内蒙古)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委员通道上,如是讲述内蒙古工业乘“绿色之舟”启程的计划。
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地理位置独特,资源天赋异禀。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央企,中国大唐在内蒙古投资额度最大、产业板块最多。
张洪说,在内蒙古深耕近30年,中国大唐产业遍布12个盟市,涉及火电、新能源、煤炭、煤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先后建成世界最大燃煤电厂–托克托发电厂、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世界单体最大风电场–塞罕坝风电场;打造鄂尔多斯龙王沟千万吨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锡林郭勒盟多伦煤制烯烃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煤制气国家示范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700亿元,带动就业逾3万人。”
2023年,中国大唐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新型”加持、绿色发展的新赛道。
“5年内,我们将新增投资1000亿元,全方位助力内蒙古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张洪说。
“在‘锡多克(锡林浩特市、多伦县、克什克腾旗)’区域,加快推动绿电绿氢绿色煤化工‘三位一体’示范基地开发,做强做优‘锡多克’煤电一体化产业链,建设千亿级现代煤炭煤化工产业集群。”张洪详细阐释道。同时,以托克托县和准格尔旗为核心,发挥托电送出通道和送受端调峰优势,重点推进托克托打捆外送基地项目以及龙王沟煤矿、孔兑沟煤矿等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建设千万千瓦级“绿电进京”多能互补产业集群。
“而围绕阿拉善、赤峰‘东西两翼’重点地区,则按照新能源与生态治理融合、与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兼顾乡村振兴、畜牧业和职业教育等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大基地、保障性和市场化项目开发,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张洪称。
2023年,托克托电厂向呼和浩特市长输管道供热2000万平方米。“我们将继续加大供热改造投资力度,2027年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000万平方米,占到当地供热面积的一半。”(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南港码头7月现商品车进出境集散高峰
- 中欧班列长安号冷链进口恢复常态化
- 可视化前景何在?业界代表在重庆展开研讨
- 广西“稻虾共作”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 北京:超半数老人有养老助餐需求
- 位居液冷数据中心份额第一 曙光数创发布“冷平衡”战略
- 央行宣布将择机降准降息 “择机”以何为标志?专家解读
- 环塔里木文化旅游联盟成立 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首届塔里木文化旅游节开幕
- 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千万亩 “广西香米”年销粤港等地100万吨
- 儿童肥胖防控刻不容缓,应选择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
- 大模型兴起导致算力紧张?专家呼吁:国产AI芯片系统应练好“内功”
- 青海青年摄影爱好者相机记录“茶马商都”:用心才会更完美
- 山西提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 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 5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11元 上调17个基点
- 12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23种上涨
- 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银川开幕
- 一碗麻辣烫的“正确打开方式”
- 西藏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开展山地水泵架设训练
- 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卡”在哪
- 西班牙沿海多地再遇强降雨 意大利西西里岛洪水暴发
- 热门推荐
-
- 山东首条高铁快运线路启运 青岛海鲜“朝发午至”河南成为日常
- 英国警方指控一名保守党议员犯有严重种族歧视行为
- 福州闽侯甘蔗街道举行推介活动 侯官古街引客来
-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15年 旅美钢琴演奏家获聘为旅游形象大使
- 俄乌局势进展:英美拒绝向乌提供战机 以总理称愿考虑担任俄乌调解人
- 从“最癫选秀”中厮杀出来的她们,还有人记得吗?
- 中国铁路节前春运车票迎来发售最高峰
- 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20岁读“红楼”,今在廊坊入“梦”
- 国内外20余部佳作汇聚老舍戏剧节
- 安宁疗护:陪伴生命终末期患者有尊严地谢幕
- 外媒:“瓦格纳”已占领俄南部军区指挥部,“正在穿越”利佩茨克州
- 受强降雨影响 湘西部分列车将停运或晚点
- 广西抢抓新机遇 助力打造新一代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 青海海东通报6起安全事故 西宁曹家堡机场瞒报
-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荒滩上崛起的“希望新城”
- “能够替代特朗普”?他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
- 以色列代表团赴埃及会谈 加沙约90%人口流离失所
- 上海分层分类推进高水平中医院建设 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新场景
- 人贩子余华英被押解到贵州省高院
-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2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增至2.5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