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领衔 率先实现“三维透射电镜技术”成熟应用
中新社重庆12月1日电 (记者 钟旖)12月1日,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晓旭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三维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金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这也标志着该团队自主研发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经过10多年发展,正式从技术原理步入成熟应用阶段。
此次发表的论文题目为《3D microscopy at the nanoscale reveals unexpected lattice rotations in deformed nickel》(纳米分辨三维电镜揭示变形镍的异常晶格转动),由中外科学家合作完成。该研究利用三维取向成像技术,以“镍”为样本,首次实现了纳米金属塑性变形的三维研究,发现了纳米金属塑性应变可恢复的反常现象,并揭示了这一现象的物理本质,将为先进纳米结构材料研发、微纳器件功能优化等提供理论指导。
“三维透射电镜技术”的应用是开展上述研究的关键。
“传统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只能观察样品的表层,或者观察材料内部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这大大限制了人们对材料微观组织的认识。”黄晓旭表示,过去20多年,全球范围内的广大科学家致力于开发三维表征技术,空间分辨率在微米尺度的三维表征技术研发已取得重要进展,其应用促进了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但是,更多更深层次的材料科学问题需要纳米级甚至原子级的三维表征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需要提高三个数量级,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在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黄晓旭团队已成功开发一系列基于电子衍射的三维透射电镜技术,空间分辨率为1nm(纳米)。这些技术的研发填补了纳米级三维电镜表征技术的空白,将大大促进三维材料科学的发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扫码,要便利也要安全
- “国际古迹遗址日”:郑州市民触摸千年历史脉络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尝试“免疫+化疗”新模式 晚期肺鳞癌患者获生机
- 大藤峡船闸完成停航检修恢复通航 广西西江干线全线贯通
- 刘添祺《GOODBYE》三部曲即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跨年演出
- 广西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林业产业协作
- 北京:菜价蒜价有望再下降
- 从“这一天”变为“每一天” 美丽中国新画卷徐徐展开
- “跑马”不是大众最佳运动选择
- 美国应立即停止跨国绑架行径
- 国家电影局:做好两节前后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
- 全球极端天气频频“变脸” 人类如何应对
- 国际识局:大规模枪案又破纪录 美国枪支暴力根深蒂固!
- 广东“炙烤”数日 民众花式消暑
- 外媒:哈马斯官员称已准备好在加沙达成停火协议
- 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揭示
-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证实美国防部采购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支持乌克兰
- 南京一小区发生火灾 造成4人死亡
- 省一笔!今年换这些,有补贴→
- 湖北对东盟贸易十年年均增长15.6%
- 热门推荐
-
- 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恐袭已致19人身亡 武装分子身份确定
- 数说“新”变化丨增速位列全国首位!前三季度新疆外贸同比增长29%
- 生态环境部通报1—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瓦日铁路开通十周年 累计运输货物逾6亿吨
- 俄媒:俄外交部召见美国、英国、加拿大大使
- A股首家汽贸集团退市 4S店模式面临终结?
- 辽宁公安依法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7起 查处766人
- 武汉首开至香港始发高铁列车 鄂港再添便利通道
- 贾玲瘦了 减肥药概念股火了
- 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0.37亿元 支持实施秋粮作物“一喷多促”
- “刘三姐”黄婉秋 去更远的地方传歌
- 日媒:丰田汽车子公司在日本所有工厂停产
-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举办“维也纳1900”特展
- 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
- 探访智慧化更新上海老厂房转型项目:采用最新AI算法 实现精细化管理
- 参与“汉语桥”线上团组活动 共赴中文之约
- 泰国湄南河堤坝部分垮塌 威胁民居寺庙
- 安徽深入挖掘“大黄山”内涵 建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加拿大多伦多:教育专家及银行业为中国留学生解疑释惑
- 美国1月成屋销售量再下降 已连续12个月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