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加持国货“长红”
今年“双11”大促,众多国货品牌销量亮眼。美妆品牌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百雀羚等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不少服装、家电等品牌也销量不俗。
国风引领时尚潮流,国货消费喜闻乐见,国货品牌日益成为彰显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国家重视国货品牌建设和发展,早在2017年,我国就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以培育民族品牌,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7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国货品牌涉及音乐、美术、化妆品、服装、食品、健康、家居、建筑、文创、汽车、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时间跨度深远,既有老字号,也有新生力量;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表达,又有文化、科技的全面“国潮化”,涌现出《流浪地球》等国产科幻IP、《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国风动漫和《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国风节目。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国货品类研发快速提升,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国货品牌内涵日益丰富,实现了中国文化符号、中华传统技艺和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滋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散发着勃勃生机。
有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对比10年前,2022年国潮热度增长超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这得益于国货品牌源源不断的特质吸引力。国货品牌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本身就承载着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品牌成长于现代科技和创新能力飞速发展的浪潮下,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推广,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文化享受需要。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少国货品牌将传统文化、中国美学和时尚联合打造,如美妆品牌橘朵联名敦煌博物馆、安踏携手北京故宫,向消费者更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国货要实现“长红”,仍需要持续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传承表达文化价值,强化品牌建设和传播。一是丰富文化内涵,坚守国货品质“硬核”。深入挖掘与国货自身相关的文化符号、传统故事、习俗技艺、历史形象等素材,将其嵌入国货产品的内容、外观样式、生产工艺、使用方式等,围绕国货产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表达,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不断丰富国货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品质实力。
二是厚植科技要素,赋能国货品牌价值。提升国货品牌核心价值,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用现代科技赋能国货产品,通过演绎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审美,持续推动国货产品向国货品牌转变。
三是聚焦国货“出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持续用好各类全球性消费品展示平台和博览活动,宣传推广国货品牌,不断提高国货供应链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清晰海外消费群体画像,本地化线上销售体系,借助海外主流社交平台传播国货产品设计、品牌文化等,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刘 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二届链博会开幕 各方吁加强产供链国际合作
- 前8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扭负转正
- 秋季传染病这样防【学生篇】|科普时间
- 重庆至海口“渝海快线”启航 提升旅客乘机体验
- “贴秋膘”要注意什么?
- 8月2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下降0.14个点
- 高温下的北京夜生活:游客流连至凌晨,有摊主日入上千
- 南京中山陵主题邮局开业 孙中山主题邮票复制版展出
- 山西明确30天婚假,各地婚假、产假有多长?
- 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已投入近千人扑救
- 受台风“苏拉”影响 广西9条河流16个站出现超警洪水
- 壅冰冲击致秦晋黄河浮桥断裂 抢险工作正在进行
- (新春走基层)河南兰考:泡桐木奏响致富曲
- 积石山震后房屋应急评估全面完成
- 英国政府拨款2亿英镑在南剑桥建设新火车站
- 报告称2022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捐款捐物累计达5081万元人民币
- 2024湄公河旅游论坛云南丽江开幕
- 新疆库尔勒举办“梨花节” 保电人员为活动添彩
- 2024中国(沈阳)国际消博会闭幕 现场意向成交额2.06亿元
- 川渝架起电力新”蜀道”
- 热门推荐
-
-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中国在可持续供应链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遇
- 中国红牛发布声明:不涉商标侵权,法院驳回泰国天丝全部诉讼请求
- 中国作协召开“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
- 中老年旅游市场大
-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结硕果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低能耗下如何高速运转?探寻“超级工厂”在江西的“绿色智慧”
- “丑萌”消费为个性买单
- 农业银行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
- 双边贸易年均增长11%!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年成果多多
- 美初步调查称空中“掉门”波音客机出厂时缺失固定螺栓
- “网红”杏遇上“科技”马铃薯 浙大粮经试验地获丰收
- 数博会观察:海内外企业纷纷布局雄安新区
- 全球青年多维对话举办 “乡村与城市:对话与融合发展”专场活动
- 中新人物丨刘奕君:角色无大小,每一个都会认真对待
- 沈阳机场迎接新航季 持续提高惠民服务举措
- 漂洋过海来中国“登陆”小红书,美国网友如何“用脚投票”?
- 房地产“白名单”加速落地 已有162个项目获融资逾294亿元
- “双宝”守护者薛康:探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的创新表达
- 楼市新政“四箭齐发”后 有中介累得腿打飘
- 参与国际公共采购 中企练内功“打入”联合国采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