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122”为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新选择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体建造完工
“海洋石油122”为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新选择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操秀英 宋迎迎 通讯员侯宪鹏)中国海油8月17日宣布,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研发制造技术能力实现新突破。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加工厂”,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已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由于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集成程度高,建造难度大,被视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海洋石油122”采用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具有钢材用量少、整体稳定性好、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特点,可降低工程投资,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
“海洋石油122”由船体和甲板上的功能模块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空船总重37000吨,最大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船体是FPSO实现安全稳定服役以及储油、航行等功能的关键部位。为适应恶劣海况,“海洋石油122”船体采用了双层底设计,由123个分段组成,包括41个独立舱室,总重达27000吨。由于船体均为异形分段,各分段重心、安装等相互制约,船体合龙后主尺寸公差需要控制到25毫米以内,对空间规划、设备管线布置、精度控制等提出严峻挑战。
据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22”项目总承包负责人舒伟介绍,项目团队攻克了台风海况浮式生产装备系统设计、高精度建造等一系列难题,成功掌握8项关键施工技术,创新采用三维模拟搭载等数字化手段,实现船体合龙一次就位成功率100%,尺寸公差不超过6毫米。
下一步,“海洋石油122”建造进入总装集成阶段,明年建成后将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开创干式井口开发南海陆坡油田的工程新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会观察)中国展现开放温度:让外国人支付更“丝滑”
- 任何报告都无法“洗白”排海错误决定(钟声)
-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直供香港已累计出口1017吨
- 湖南一养猪场发生烟花爆竹爆炸事故 已致5死2失联
- 粉丝在高铁车厢摇旗唱歌,怎么就管不了?
- 一船只发生泄漏 超2.5万升燃料流入多瑙河塞尔维亚段
- 突发!日本小林制药公司会长和社长辞职
- 山东非遗课堂“圈粉”青少年 “点亮”多彩传承
- 证监会同意瓶片期货注册
- 国家统计局: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
- 规模世界第一,农业保险如何遮风挡雨
- 大量移民涌入纽约不堪重负!市长限制移民庇护期限
- 冬季打到“臭车”概率增加,乘客如何拥有“呼吸自由”?
- 16项举措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 今日中秋,宜_________
- 外嫁女土地之困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新疆兵团如何让农田告别“白色污染”?
- 哺乳妈妈如何高效背奶|世界母乳喂养周
- 国际最新研究称,机器学习可助力改善比利时啤酒风味
- 提升冬季防火应对能力 林芝森林消防组织装备保养
- 热门推荐
-
- 总台记者探访丨穿越安第斯山脉的中秘友谊之路
- 倾心青瓷复烧 郑州瓷匠守护“天青色”数十载
- 面对面丨梅大高速上的逆行者:后怕但不后悔
- 保护和传承沪语文化 沪语大模型“小沪”在沪首发
- 法国吉美博物馆“中国文化主题年”红红火火
- 传统工艺,让生活更有温度
- 开启“空间站领航员”研修之旅 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开班
- 新疆疏附首届冰雕艺术美食游乐节开幕 打响冬季旅游品牌
- 两名罕见病患儿在上海成功接受干细胞移植获新生
- (新春见闻)“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年味:舞草龙品“三白” 同济旧址话新年
- 上海陆家嘴迎来首批跨国公司财资中心
- (新春见闻)三亚玩海项目“上新”受游客青睐
- (文化中国行)在“中国近代第一城”探寻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
-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五一”出行机票酒店订好 签证照片不是我怎么办?
- 云南多地最高温破历史纪录 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 湖南国际班列开年“加速跑” 赋能产业经济
- 广西“三月三”大数据报告发布 精准还原“桂味三月三”
- 锡林郭勒草原“放牛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