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广东海洋经济蓄势待发
羊城晚报记者 莫谨榕
从天空俯瞰,广东大陆海岸线蜿蜒4000多公里,宛如弯月,海岛、港口密布恰似繁星。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广东建设海洋强省家底丰厚。
如今,“蓝色经济”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版图上的一抹亮色。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深入湛江、茂名、阳江等粤西沿海一线走访调研,采访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多家科研基地、企业园区,寻找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密码”。
御风逐海 粤西海岸崛起一座世界级风电城
驱车驶入阳江市高新区的风车王国,迎面而来的是百米长的风电叶片、数十吨重的风电装备,风机桨叶随风而动,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粤西临港产业的发展版图,在这里变得具象起来。
在这座因海而兴的城市,一个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正在崛起。2022年,阳江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约占广东一半、全国11.5%,海上风电基地目前已吸引了包括东方电气在内的42个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阳江,总投资约460亿元,基本涵盖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
2017年9月,阳江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获得核准,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开始进入稳步快走的发展阶段。此后,一批从关键零部件到风电整机的龙头项目进驻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简称“海上风电基地”),并加快引进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等配套服务项目,一个功能完备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群应运而生。
数年之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东方电气(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总经理助理施圣展亲历其间,感触颇深。“我们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下属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制造大兆瓦级海上风电电机,2021年在阳江高新区开始投产。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也是我们公司主要的生产基地,从这里我们可以向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市场辐射。”施圣展告诉记者。
“为什么选择阳江?一是看中了这里的海上资源禀赋,二是看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广东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风科技”)办公室主任冯玉梅告诉记者,阳江海上资源丰富,同时,阳江正规划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将进一步加快构建风电产业链生态、优化产业空间。为了支持风电企业发展,阳江税务部门提供退税减税走“快速通道”,2021年至2022年,金风科技就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超7000万元,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超2000万元(税额超500万元)。“我们十分看好阳江的发展前景。”
在丰沃的产业土壤滋养下,阳江风电企业正茁壮成长。“今年生产经营相对2022年明显好转,订单趋于饱和,和去年相比差不多增加了300%。”施圣展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包括税务部门对企业帮扶力度比较大。“税收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的政策推送服务及精细辅导,帮助我们2022年顺利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200万元,2023年第一季度超150万元,让我们更好地投入扩大生产和研发创新。预计今年七月份,亚太地区最大的17.8兆瓦海上直驱风力发电机将在东方电气阳江基地车间下线。”
耕海牧渔 攻克水产种业广东“芯” 保障“蓝色粮仓”
盛夏时节,湛江东海岛碧海蓝天、活力满满。
在湛蓝的海水之间,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鱼虾选育养殖池和种苗基地,这是被誉为虾苗“工厂”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2002年,对虾抗病毒选育的工作被纳入国家863计划,一个围绕南美白对虾等水产的育种研发的科研基地应运而生。这里诞生了国内首个国家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中兴1号”,实现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零的突破”。
“该基地主要由广东恒兴集团与中山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定位是围绕‘两条鱼两条虾’开展良种选育,即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金鲳鱼和军曹鱼。”恒兴研究院特种水产饲料研究所助理研发工程师王建国告诉记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中兴1号”,去年该基地参与选育的红罗非鱼新品种“中恒1号”也获得了国家的认定。此外,该基地还突破了红螯螯虾、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等育种育苗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水产种业更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让王建国感到振奋的是,经过多年探索,包括基地在内的众多科研机构、企业一次又一次突破技术瓶颈,许多优质鱼虾种苗资源不再被外国企业“卡脖子”。
向海图强 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8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8年居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2.3,同比增长1.4%。无论是阳江蓬勃发展的海上风电产业,还是湛江创新引领的现代海洋渔业,都是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蓝图上的重要拼图。
千亿海洋产业集群的崛起,为广东海洋经济插上了“腾飞之翼”。根据《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迈向海洋强省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为抓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其中将重点打造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以及现代海洋渔业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阳江为代表,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成型成势。广东省海域将建设28个海上风电场,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同比增长超300%。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到2030年年底,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除了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外,广东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海洋油气化工产业集群正蓄势待发。
耕海牧渔,向海洋要资源、要粮食,已成为海洋大省广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广东高质量建设 “粤海粮仓”,加快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海洋渔业产业集群。2022年海水产品全年产量达459万吨,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5个。聚焦种业“卡脖子”关键问题,实施 “粤种强芯”工程,培育了如金鲳鱼、花鲈、军曹鱼、石斑鱼、鮸鱼、章红鱼等一批海水优势鱼种。目前广东海水鱼苗占全国逾40%,居全国首位。
为支持海洋产业聚集发展,广东真金白银投入财税“大礼包”。自2018年起,广东省财政专项资金连续5年累计投入15亿元支持271个海洋六大产业项目发展。以阳江海上风电产业为例,为确保留抵退税等政策红利直达快享,阳江市税务局组建风电城税务工作专班,详细梳理服务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出台30条税费服务支持措施,全方位对接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相关涉税费事项,赋能阳江风电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水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多举措进行海上防风和陆上防汛
- 阿根廷学者:“全球南方”积极寻找国际治理替代方案
- 共倡文明直播 抖音在长沙启动夏季户外直播治理专项
- 打造东北亚创意设计新高地 紫丁香创意设计大赛哈尔滨启动
- 一嗨租车与铁路12306合作 让高铁旅客出行实现“门到门”
- 韩国公布二战劳工问题赔偿方案惹争议,尹锡悦回应
- 94版《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去世 享年66岁
- 外媒:泰国总理选举投票推迟 新政府依旧“难产”
-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 中国多地文博场馆“上新” 民众“触摸”历史跨年迎新
- 红十字发布新版中文工具包 助力中国企业加强海外安全管理
- “轻型纸”图书为何不受读者待见?
- 2023年绿色产业双创大赛总奖金逾百万元
- 北京经信局:北京已有百余大模型产品 加快编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大连海关破获一起利用快件渠道走私服装特大案件 总案值超7亿元
- (新春见闻)鱼皮画热销 查干湖渔猎文化在创新中出海
- 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 新一轮40℃超高温天气27日上线 局地气温或破极值 高温为何难熄?
- 转需提醒!当前疫情6大热点问答
- 补齐土特产销售短板
- 热门推荐
-
- 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大会召开 汽车之家助推产业数智化升级
- 景德镇非遗传承人:瓷器作品“出海”“讲述”中外文明互鉴故事
- 黑龙江正是丰收季 农作物已收7596.7万亩
- 上海市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
- 五连亏预警 亚邦股份业绩困局待解
- 合作社如何助力新疆兵团民众“花样”增收?
-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尼伯龙人的指环》之《莱茵的黄金》将登台
- 新疆博州警方:一辆微型面包车撞上重型半挂车致6人死亡
- 广西龙州举办坚果产业发展大会 发布联名坚果新品
- 山西太原发力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
- 新春走基层丨90后扎根家乡 助力乡村蹚出电商新赛道
- 更年期女性如何调节情绪?专家:只专注眼前的一件事
- 枪支泛滥 美国枪支收回令创历史新高
- 《藏海传》发声明抵制代拍 泄密影视剧内容面临什么后果?
- 市内免税店政策进一步完善 鼓励销售国货“潮品”
- 美发布最高级别旅行警告:促本国公民离开黎巴嫩
- 沈阳故宫全景数字化展览让文物在指尖“活”起来
- 他们一夜未睡 为临时安置点的群众做好保障工作
- 今年前5个月天津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382.2亿元 同比增4.2%
- 根治教育消费纠纷,法院发出“靶向式”司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