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2》收官之作“对话”药王孙思邈!
4月9日(周日)晚八点档,《典籍里的中国》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迎来第二季收官之作。继聚焦类书、地方史志、农学、地理学、茶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的典籍之后,节目将带领观众识读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展现隋唐时期医学家、被后世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如何用一生践行“大医精诚”之道。
首次提出独立妇科、儿科
孙思邈毕生践行“大医精诚”之道
《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它与作者孙思邈晚年再著的《千金翼方》相辅相成,不仅保存了唐代以前珍贵的医学文献,也系统反映了孙思邈本人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医学思想,对传承、发扬中医药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人类之至宝”。
何谓“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认为生命贵于千金,如果有一剂良方能够救死扶伤,功德会重于千金。书名中另冠“备急”二字,则是因为古代医方散乱浩繁,孙思邈希望通过整理出有效的医方,以备老百姓不时所需。
着眼于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者仁心,本期节目将通过主持人王嘉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以及中国唐史学会前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的精彩讲述徐徐展开。
《备急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在首卷篇目《大医精诚》中,孙思邈对于“仁心仁术”的系统阐述为历代医家传承,直到今天,依然是现代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刘清泉表示:“《大医精诚》是中医学界最早论述医德和怎样习医的名篇,‘大医精诚’也成了我们的祖训。作为医生,‘德’是修行的第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备急千金要方》第二部分“施治方法”的分类接近现代医学,书中记载的“妇人方”“少小婴孺”“七窍”相当于今天的妇科、儿科、五官科。此外,里面也涵盖了类似内科、外科,以及关于解毒、急救、食治养生、针灸等内容,总计200多门,合各种方论5300余首。蒙曼特别指出:“孙思邈首先提到要独立地设妇科、儿科,这对于我国妇科、儿科的独立化发展和后来整个中医学界在这方面的进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当百岁“药王”遇到百岁医者
吴镇宇再次贡献“神仙演技”
在真实历史中,关于孙思邈的年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是101岁。由于从小深受病痛折磨,孙思邈18岁便立志学医,20岁出头就已经是颇有造诣的医者。40岁左右时,孙思邈结合自身经验编著《备急千金要方》,耗费30年心血始成。书中提及的数千种药方既囊括古今,又包罗中外。刘清泉介绍:“孙思邈记载了一系列通过丝绸之路进到国内,然后变成中药服务于人的医药和药方,甚至把一些引进中国的香料作药用,对许多疾病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备急千金要方》问世之后也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并在这些国家繁衍出众多以它为基础的医学著作。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包含中国最早关于麻风病的专篇论述。麻风病在古代属于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孙思邈却在书中大胆记述下自己曾治愈过一些麻风病患者,让后世医者看到攻克麻风病的希望之光。节目戏剧末尾,“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孙思邈穿越1300多年,遇见了当代百岁医者李桓英。他们一个是治愈过麻风病的“药王”,一个是为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两位把一生献给医学事业的百岁大医“同台庆生”,画面让人动容,“大医精诚”跨越千年,生生不息!
本期节目戏剧舞台以孙思邈为主要人物视角,将其幼年患病求医,青年立志学医,中年游历寻方、立志著书的坎坷一生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典籍的内容紧密融合。同时,节目组结合孙思邈生平事迹,艺术化创作出虚构人物——徒弟钱诚。
戏剧中,分别由吴镇宇、王森饰演的师徒二人生动演绎了感人至深的师生情。吴镇宇曾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六期节目中饰演“兵圣”孙武,精湛的演技备受好评。此次诠释年龄跨度极大的“药王”孙思邈,他再度贡献“神仙演技”,把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仁医塑造得格外立体真实。
第二季节目继续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同时,在第一季基础上,第二季对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进行升级,不仅首次走出演播室,实景拍摄《茶经》,还以全新的视角打开了《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等典籍,引领观众走近“布衣都总裁”陈济、中国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家班昭、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等古代圣贤,再度获赞“神仙制作”。
第二季节目播出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刊文点赞,全网斩获热搜热榜超240个,全平台播放量近16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人次,累计覆盖微博用户超57亿人次。节目内容持续“破圈”,让一部部流传至今却少有读者关注的冷门著作变身“热典”,成为网友们心目中“最该追的节目”!
4月9日(周日)晚八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收官之作,带你识读《备急千金要方》!(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医学专家绘成东亚人群炎症性肠病基因图谱 助力治疗精准化
- 国内游达4.74亿人次 总花费6326.87亿元 来看春节出游成绩单
- 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预约专业观众数量创新高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西方破坏国际安全体系 拜登发表演讲支持乌克兰
-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探馆:在首展首秀中“撞见”未来
- 广东退役军人闻“汛”而动 积极投身防汛抢险
- “东莞人社”小程序:养老金、失业金等可“指尖办”
- 伊朗民航组织宣布暂停伊朗所有航班
- (上海自贸区十年)以开放倒逼改革 “自贸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琼州海峡首艘运输新能源汽车船舶试靠成功
- 步入全球第一方阵!我国自研“空中出租车”亮相
- 向新而行 福建福鼎大黄鱼产业焕发新活力
- 昆明呈贡出台“花十条” 重点扶持花企科研、交易、进出口贸易
- 新疆石河子粮食作物单产缘何越来越高?
- 英方发布所谓涉港“指南” 中国驻英国使馆:坚决反对
- “工位爆改”背后是职场人的个性表达
- 青海首部援青题材民族音乐剧《遇上你是我的缘》开启江苏巡演
- 广东东莞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房贷利率下限
- 上海专家成功“堵”上格鲁吉亚患儿脑脊液鼻漏口
- 热门推荐
-
- 广西藤州浔江大桥建成后民众过岸时间可缩短至5分钟左右
- 前11个月山东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数量同比增长近三成
- (新春走基层)海内外书法名家广州集体写“福”迎新春
- 浙江武义:十里荷花物种园开出罕见三蒂莲
- 深圳楼市新规:安居房满10年可补缴价款申请取得完全产权
- 当代著名艺术家冯远548幅作品在重庆展出
- 2024北京书市下周开幕 历时11天 各类图书超40万种
- 探访中国科学院珠峰站:珠峰地区科考大本营
- 第三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 青海西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聚链成群”
- 国家药监局通报6起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法违规案件信息
- 澜湄航空与柬埔寨酒店协会合作 促进旅游市场复苏
-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将访华
- 北京中轴线明确保护区域范围边界 遗产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
- 摇一摇跳转广告、微短剧诱导付费……被中消协点名
- 警方通报三只羊录音事件:卢某某音视频系AI合成
- 北影节助力纪录电影产业发展 “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启动
- 纪念苏东坡诞辰986周年 海南儋州将举行“寿苏会”
- 四川绵竹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
- 第十三届马中企业家大会在琼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