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科普,究竟几岁合适?
郭长江
最近两三年,因为工作缘故,大学教授时常走入我们的附属中小学,为学生开设科普讲座,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地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我观察了一番,从年龄看,科普讲座的对象最小可以到小学三年级。再往低年级,学生知识储备太少,开讲就比较困难了。
但不久前,在为一年级学生做的一次科普讲座中,这些小学一年级学生们的提问让我印象深刻——“流浪地球真的会发生吗?”“太阳会吞噬地球吗?”“真的有外星人吗?”“航天员是怎么睡觉的?”“黑洞会不会把我们传送到其他地方去?”“航天员生病了怎么办?”“为什么可以在太空写毛笔字?”……讲座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问题就没有断过。
给一年级小朋友讲科学,还有两项问卷数据吸引着我。关于讲座的频度,期待“两周一次”占56.1%,“每月一次”占40.24%;关于参加讲座的意愿,“非常愿意参加”占82.93%,“比较愿意参加”占13.41%。如此高的频度和意愿出乎意料。
这些都让我重新思考大学教师做科普的起点和意义。如今看来,一个吸引人的科普主题,并不一定能引出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而一个高深的科普题目,也不一定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关键在于,大学教授要俯下身平视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精心设计科普内容,那么科普讲座从什么年龄开始都不早。
科普需要契机 打开老师和学生对话的通道
内容是科普之基。好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真正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但是,好东西很多,是否都适合讲给孩子们听呢?肯定不是,科普需要契机。
此次为一年级学生讲座的主题是“神舟飞船”。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神舟飞船载人航行广受关注,尤其是神舟十三号,经历了太空漫长的183天之旅,又历经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以及北京冬奥会的隆重时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方面,大众媒体的报道,因为受到各种限制,点到了现象,但未必深入,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疑问、很多猜想,这正是科普切入的契机。
果然,当孩子们对讲座老师的话题有所了解,他们就会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当交流的通道打开,就可能建立起对话,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此时,就不再单纯是老师向孩子灌输知识,这就是科普的契机。
除了社会热点,科普的契机还来自于主讲人的经历,这是我从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张少华研究员的报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中感悟到的。张老师去过南极,曾担任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队长。他PPT用的图片,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拍摄的。他的经历穿插在报告中,渲染出不一样的氛围,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赞叹张老师了不起的经历的同时,也对神秘的南极大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科普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契机。
科普需要设计 和内容同等重要的是呈现方式
从接到一所小学的邀请开始,我就为这次讲座备课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讲述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因为要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故而做了多次的调整。
首先是PPT的背景。一年级小朋友通常是从游戏进入学习状态的,PPT画面生动可爱,贴近他们的认知风格,才能够吸引他们。我上网搜索一些太空探索元素的卡通图片,自己还画了两幅卡通画,构建了新的PPT模板。
其次是内容结构。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从自身出发,由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建构自己的知识理解。因此,系统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内容结构更需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带领他们入门为目的,最终聚焦到3个问题:神舟飞船简介、神奇的太空生活、了不起的航天员。比如,谈到神奇的太空生活时,主要聚焦太空的吃、住,还有写毛笔字和太空授课;在介绍航天员的这个版块,我重点介绍当一名航天员需要身体好(不近视)、学习好、心理强大和具有奉献精神。
在呈现方式上,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可能很多字都不认识,讲座课件上的文字被大量删除,图片配上一些词组和短句,用词尽量浅显和生活化。再设身处地考虑低龄段学生,如果让他们坐着听一小时讲座,很容易感到枯燥,坐不住。所以,必须让他们被调动参与进来,这样整个过程就会有趣和有效。受疫情影响,面向孩子的科普也要采取线上讲座的形式。在讲座前一天,我进行了试连线。果然,又发现了几个新问题。考虑到学生可能用手机观看,最终把字都放大了两个字号……
这些工作,看上去很细碎,但对于科普的成败,却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低学段的学生。
记得有一次,我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郎万中教授做科普讲座,他的题目是:我们身边的膜分离技术。我一开始非常担心这个题目太高深了,初中生听得懂吗、会感兴趣吗?没想到,讲座非常成功。当时正值疫情期间,郎教授从口罩入手,举一反三,讲到尿不湿、直饮水、果汁,还有疫情中救命的机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学生们恍然大悟,如此高深的科技,经过郎教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原来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近啊。
平视孩子做科普 回答任何“幼稚”的问题,保持平等对话
当天的讲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从提出第一个问题开始,这些一年级学生们就积极参与,聊天区里举手、问答不断。
回想多年前,我陪一位教授去初中做科普报告。整场报告的效果不太好,会场的纪律也比较差,学生们不断交头接耳。一个小时的报告终于结束了,到了提问环节,一位男同学举手:“老师,您刚才在报告的过程中,讲了一句法语,我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好听,您能再讲一遍给我听吗?”
多么好的一个问题啊,多么地朴实,多么能反应一个初中生的心理,或许就能激发他学习法语的热情。当然,这个问题与报告本身想传递的科学内容有点距离。
于是,那位教授说:“这个,与今天的讲座内容关系不大,你对今天的讲座内容,有什么疑问?”
“没有”,男同学失望地坐下。
这一幕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教授的头抬得很高,而孩子的头压得很低。后面也再没有学生提出任何问题了。
那次讲座之后,我坚持做两件事情:第一,每讲完一个报告,必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听讲感受,逐项分析效果,作为下次讲座改进的依据。因为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没有学生的认可,就根本谈不上报告的成效。第二,无论什么情况,都正面回答学生的提问,哪怕这个问题显得很幼稚。因为这个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提问,他的提问应该得到主讲人的尊重。我把这两件事情描述为“平视学生”,并竭力在我们团队的科普讲座中推广。
用数据帮助改进 一年级孩子对科普的渴望,远超想象
一个讲座是否成功,当然可以从场面的热烈程度感知一二。但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如何?他们真的听懂了吗?对学生有帮助吗?这些问题其实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们已经组织了上百场讲座,每一场讲座结束后,都有问卷调查。问卷会聚焦几个问题:
第一,内容是否听懂是第一要义。“全部听懂了”和“多数内容听懂了”,两项相加超过90%为优秀,超过80%为达标。在70%-80%之间,就要重新审视讲座内容。如果低于70%,即使我们团队感觉不错,这个讲座也只能淘汰了。近两三年来,讲过一轮就淘汰的讲座有四五个。
第二,聚焦学生的兴趣度。近两三年来的数据,被列为“优秀”的讲座在10%左右;“达标”讲座约为80%。
第三,聚焦对学生的具体帮助。按被选择率多少,一般顺序为:“开阔了我的知识面”(约80%)“增强了我探索未知知识的好奇心”(约70%)“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约50%)“帮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约45%)“有助于我学习相关的课程”(约40%)。这与我们的预期基本吻合,尤其前两项是科普讲座功能体现的主要方面。
当然,如果能通过讲座,提高后三项的被选率,就会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对象主要是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讲座,对第一课堂的学习有所促进。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让讲座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迁移到日常学习中去,这一直是我们这个团队努力的方向。
其实,我们团队所能提供的讲座,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做科普,期待更多关注,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加入。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勒斯坦媒体高度关注阿巴斯访华
- 南京“2·23”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10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5.5级地震
-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罗崇创执行死刑
- (文化中国行)走进千年同里古镇:以文物“活”起来助力文旅融合
- 深耕“地瓜经济” 浙江稳外贸稳外资走出“上扬曲线”
- 山西成立运城盐湖保护利用研究院
- 北京算法交易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 山西南部一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经防覆冰改造后投运
- 福建邵武农业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发展 食用菌产业壮大
- 普京:4年多没有与特朗普交谈 随时准备与他对话
- 今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突破4万亿元
- 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24载耕耘浇灌边疆花朵
- 秘鲁青年: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北京让人着迷
- 安徽力推产业聚链成群 “中国声谷”入园企业逾2400家
- 泽连斯基感谢拜登 称美援乌导弹协议所有细节已达成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 百廿青啤背后的“长青密码”
- 新一代锂电池隔膜黏合剂在湘潭研发成功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80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菲律宾2023年农产品贸易额下降9.2%
- 济南警方辟谣“济南大学每月给留学生补助3万元”
- 中医养生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 中方敦促以色列立即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
- “以鱼会友 齐聚一塘” 中国泗洪国际大圆塘百万钓鱼大赛开竿
- 西班牙人喜爱的圣诞美食因全球变暖而濒临灭绝
- 普京就恐袭事件发表电视讲话:抓获11人,宣布全国哀悼日
- 浙江义乌新开海铁联运跨境电商专列 海运货物抵北美提速
- 3D打印:为患者量身定制“骨胳”
-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 冬季心“疼”花样多,并非都是“心”病
- 右翼政党成瑞士议会选举最大赢家
-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AI生意助手等新应用引人注目
- (经济观察)从数博会看中国数据产业新趋势
- 山东解码齐鲁文化基因赋能旅游业 培育文旅发展新质生产力
- 韩媒:韩国政府收回五处驻韩美军基地地皮
- 在故乡重读金庸:魅力永存的想象世界
- 国际识局:夏威夷火灾阴霾笼罩 旅游业受创、诉讼堆积
- 谨慎下载!这14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 绿氢制备新技术助力山西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