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带火“坐火车出境游” 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中老铁路带火“坐火车出境游”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运送出境旅客超8.5万人次;专家、旅游从业者建议提升通关便利化
近日,Y421次“中老铁路—云贵鄂”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准时发出,这是北京至老挝首趟跨境旅游专列。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中外游客乘着中老铁路列车体验了跨境旅游。中老铁路开行于2012年12月3日,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首发,昆明到万象朝发夕至,中老旅行实现周末坐着火车出境游。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至11月14日,共运送旅客34.8万人次,其中出境旅客超过8.5万人次。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有何特色?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跨境旅游专列如何更加走进大众?新京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旅交会现场
中老铁路旅游线路吸引观众咨询
11月18日是周六,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简称“旅交会”)迎来了不少举家来观展的市民。8号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云南省当地的旅游资源,在一个展台前,一组创意源于中老铁路7座站点城市地标景观的冰箱贴受到观众的欢迎,7件精美的冰箱贴串在一起,便是微缩版的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琅勃拉邦、万荣、万象,一件件小小的冰箱贴仿佛让观众透过“车窗”看见了中老铁路沿线的风景。
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旅游新文创联合研究实验室负责人张小威告诉记者,这组冰箱贴设计于3个月前,“现在有很多游客对中老铁路旅游线路十分感兴趣,北京不久前也开行了从北京出发的中老铁路跨境旅游专列,我们希望通过这组冰箱贴,让更多人了解中老铁路旅游。”
张小威和他的创意团队不仅把微缩版的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搬进”旅交会,还制作了仿真的绿色涂装中老铁路复兴号列车,观众可以体验用脚踏的方式乘坐“列车”。“列车”穿行在展区内,引来不少观众咨询:“中老铁路旅游沿途能看到哪些景点?报名旅游团的价格贵吗?”
昆明市民杨女士带着家人一起来逛展,她对老挝旅游并不陌生,“七八年以前,我和家人从昆明开车前往老挝自驾游,沿途风景非常好,不过自驾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也比较辛苦。”杨女士也关注到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已经开行,“未来我们肯定会体验乘火车出境游,与自驾相比,火车更安全,也更省心。”
记者注意到,旅交会上有不少旅行社推出了中老铁路旅游线路,有的线路行程7晚8天,老挝特色景点包括琅勃拉邦王宫博物馆、老挝万象凯旋门、琅勃拉邦普西山、蓝色泻湖等。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国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刚介绍,几天前,该公司组织了100多名游客乘坐中老铁路动车,开启动车旅行,而在此之前,中老铁路旅游团一直在持续发团,每个团的游客人数在四五十人不等。
观点1
沿线城市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升
中老铁路开通运行让周末出境游的成本更低,记者查询到,从昆明发出的D887列车终点站为老挝万象,一等座票价为864元,二等座票价为542元,而昆明到老挝万象瓦岱国际机场的机票价格(不含税)最低为783元。而中老铁路如同一条闪亮的丝线串联起了沿线众多景区景点,游客可以坐着火车欣赏沿途风景。
中国旅游研究院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王桀教授表示,中老铁路沿线拥有众多景区景点,其中不乏世界文化遗产,例如刚刚申遗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王桀认为,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串联起世界文化遗产的经济带,也是一条展示中老文化的景观带。
从旅客量来看,中老铁路为带动出入境客流量起到了显著作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副总经理程一达介绍,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至11月14日,共运送旅客34.8万人次,其中出境旅客超过8.5万人次,出境旅客日均195人次,最高日均334人次,入境旅客日均197人次,最高日均348人次。
王桀在调研中发现,中老铁路开行后出境游客量上升,入境游客量也在迅速攀升。以今年“十一”黄金周为例,昆明一家接待入境游的旅行社在假日期间接待了约150个入境旅游团,“这说明东南亚国家的游客来中国的旅游需求非常旺盛,以老挝来说,过去可能要坐飞机来中国,成本比较高,但是现在坐高铁就能抵达昆明,因此中老铁路旅游对于老挝游客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随着中老铁路旅游的推进,旅游从业者们也发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位在昆明从事多年出境游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乘着动车游老挝”逐渐受到游客关注,但沿线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我们大量收客,就需要沿线城市都具有更加充分的接待能力,酒店、餐厅、车辆保障,都是必须考虑的环节,接待能力跟不上就会极大限制旅游线路的发展。”
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彼得·西蒙在中老铁路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研讨会的发言中也表示,普洱、玉溪、西双版纳、琅勃拉邦、万荣、万象等中老铁路沿线城市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未来发展中,两地需要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增加人力资源的支持,比如当大量中国游客前往老挝旅游时,当地的接待能力是否可以应对大客流?”
观点2
通关便利化等方面还有突破空间
中老铁路旅游的发展,通关便利化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据悉,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采取“两地两检”通关模式。以昆明南至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为例,具体通关流程为,列车到达中国铁路口岸站磨憨站后,跨境旅客须携带全部行李,进入出境联检区域,配合中方海关人员完成出境联检后,返回列车继续旅行;列车运行至老挝铁路口岸站磨丁站后,旅客须携带全部行李下车,进入入境联检区域,配合老方海关人员完成入境联检后,到站为磨丁的旅客可直接出站,到老挝其他车站的旅客,返回列车继续旅行。
万象至昆明南的国际旅客列车通关流程与此相同。旅客一次出境、入境通关时间各需1.5小时左右,出境和入境口岸通关时间共需3小时左右。
为全面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中老铁路磨憨口岸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先后推出便捷通关、预约通关、集中验放、提前发放《外国人入境卡》,开通专用通道、紧急通道,联合口岸相关部门探索实施一站式通关服务等通关便利化举措。旅客边检现场查验时间提升了30%以上,一般旅客准点验放率达100%。
不过,在旅游从业者和学者看来,要推进中老铁路旅游的发展,在签证、通关方面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上述昆明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如果遇到游客量高峰,单是办理出境手续就得排队两个多小时,而且按照‘两地两检’的规定,游客需要将行李全部从动车上取下,十分不方便。”彼得·西蒙在研讨会发言中也谈到了中老铁路在通关便利化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如果通关等待时间太长,将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建议,发展中老铁路旅游要在签证、航权、市场互换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让签证更加优化,同时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紧密结合。
王桀认为,在优化签证和通关便利化方面还有突破的空间,“未来游客也许可以坐在火车上就能办手续,而不用下到车站再排队等待。”
在11月18日举行的中老铁路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研讨会上,全体与会代表发出《中老铁路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带共建倡议》,主要包括继续优化中老铁路旅游政策供给、继续加强中老铁路旅游规划统筹、继续加大中老铁路旅游设施产品供给等内容。(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识局:政坛“老人”吕特接棒北约秘书长,上任后面临何种挑战?
- 广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保持强劲增势
- 中韩丝路电商嘉年华在首尔启动
- 中新健康丨中疾控:得过甲流仍有可能得乙流
- 西藏举办首届文明交通挑战赛 参赛者有望获一吨汽油
- 新年第一天 杭州民众与大运河“共赴”好运
- “中国主题图书及天津精品图书文化展”在新西兰举办
- 演艺赛事带火海南入境游
- 【理响中国】释放数字消费新潜能 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 今年上半年总销售额逾300亿元—海南离岛免税热度升温
- 一“码”一“图”协同发力 厦门自然资源管理的两把 “金钥匙”
- 网络主播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 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
- 澳大利亚房价连续20个月上涨
-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奥特莱斯2023年全年销售规模将有望突破2600亿元
- 柬埔寨启动“China Ready”认证体系 吸引中国游客
- 内塔尼亚胡:以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期待两国创新合作取得成果
- 春运10日81万人次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
- 中新健康丨2024健康旅游论坛上海开幕 让中医药促进文旅业良性发展
- 东北亚作家工业文学论坛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行 五国作家共话文学共融互通
- 胃不好要长期喝粥?听信这些谣言,年后养胃变伤胃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迎多方利好 中国邮轮经济持续升温
- 海南文昌迎战强台风“摩羯” 全市实行“五停一关”
- 探古迹访校企 台青夏游三秦“俑”续探索
-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试水”现房销售,期房的时代过去了?
- 甘肃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传统产业高端智能绿色化改造
-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沈阳
- 联通全国超八成县市区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 斥资2200万元 内蒙古为三北工程提供种苗供给
- 我国大部地区持续低温 南方部分地区有雨雪冰冻天气
- 航天信息连续三年获评国资委标杆“科改示范企业”
- 福特中国召回部分林肯大陆、林肯领航员、林肯MKC汽车
- 素描不是中国画发展的包袱
- 普通家庭学子的努力与不易应当被更多“看见”
- 广东韶关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让北京老字号持续释放“金字招牌”新魅力
- “机遇中国·遇见枣庄——石榴丝路推介会”在悉尼成功举办
- 一嗨租车与铁路12306合作 让高铁旅客出行实现“门到门”
- 印尼国家清真寺首次设立“中国空间”
- 陕西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强班底打造 抗战影片《关索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