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要长期喝粥?听信这些谣言,年后养胃变伤胃
春节期间,亲人好友相聚,饭局难免会多起来。大块朵颐之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肠胃健康,以致于出现肠胃不适。所以春节过后,养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务。网上流传着各种养胃知识,但是如果你听信了那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达到养胃的目的,反而会加重胃的负担,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关于养胃的谣言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谣言一 少食多餐养胃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少食多餐作为养胃的方式,但是殊不知少食多餐是一个错误的养胃理念。
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刘赓表示,医生给予一部分人少食多餐的建议,是针对那些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过胃肠道手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因为他们的胃肠功能下降,已经不能像健康人那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需要少食多餐,降低胃肠排空的负担,否则将出现消化不良,甚至更严重的消化疾病。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的患者,每天少食多餐,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量,对于胃黏膜修复、炎症消退都是不利的;再就是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需要定时定量进餐的,这样与药物配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少食多餐,需要听从医生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建议。
在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胡运莲看来,人们自幼即养成一日三餐(少数人两餐)的进食习惯,胃的运动起搏细胞、胃酸分泌等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工作规律(即生物钟)。如果随便打乱这个规律,势必会引起胃运动、胃酸分泌等功能不协调而逐渐出现胃部不适;另一方面,如果进餐次数太多而且又不定时定量,胃得不到休息更易出现问题。所以,胃不好的人,也要一天三餐,最多四餐,而且要定时、定量。
谣言二 胃不好要长期喝粥
很多人都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因此喝粥可以帮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长期喝粥能达到养胃的目的。
“粥与其他食物相比较软烂,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胃病病情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喝粥有益处,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胡运莲说,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二者都会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而且胃如果长期适应了这种软烂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适应其他类型的食物了。此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等。除了淀粉酶外,唾液中还有粘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如果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刘赓也表示,由于粥水分多,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就会被稀释,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会引起胃肠蠕动更加缓慢,进一步加重胃的负担。
谣言三 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
“你胃不好,少吃点肉,肉不好消化,多吃蔬菜。”生活中胃不好的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诫,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并不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好消化,肉类好不好消化一是与烹调方法有关,煎炸的就不如煮蒸的容易消化;二是与吃的量多少有关,一次吃的多就不容易消化;三是与肉的种类有关,鸡、鸭、鱼肉就比牛、羊肉易消化。”胡运莲说。
而蔬菜也不是所有的都好消化,比如芹菜、韭菜等根茎粗、纤维素多的就不容易消化。而且这些蔬菜纤维比较粗糙,更易磨损胃黏膜,使胃更加不舒服。此外,只吃素食,一方面营养不均衡,另一方面,素食比荤食在胃内留存的时间短、排空快,易使人感到饥饿,从而导致多次进食,打乱了胃的工作规律,反而容易导致胃病或加重胃病等。所以,胃不好的人,宜进食易消化的、较软的食物,而且要荤素搭配、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吃七八成饱就好。
对此,刘赓指出,肉类中含有多种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铁、锌以及部分B族维生素等。胃黏膜修复和更新都需要足够的优质蛋白,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即使胃不好的人也还是应该做到膳食营养均衡摄入,适当吃一些瘦肉、鱼、蛋、奶等动物性蛋白;消化不好的人可以把肉食切碎、做软,采取清蒸、清炖等方法,少放盐、酱油以及味精等调味品,像肉末炖蛋、清蒸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谣言四 睡前喝牛奶保护胃黏膜
生活中,胃不好的人,经常会被告知:“可以在睡觉前喝杯牛奶,因为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保护膜,保护胃黏膜。”
就此问题,胡运莲表示,如果一日三餐已按规律进食,睡觉前就无需再进食(包括喝牛奶),因为睡觉前喝牛奶打破了胃“一日三餐”的工作节奏。
“而且对于有泛酸、胃胀不适的胃病患者来说,喝杯热牛奶可立即缓解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喝进去的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但这里的缓解症状和形成保护膜都只是暂时的。相反,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稀释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有报告说喝牛奶后胃酸分泌量可增加30%。所以,常常睡觉前喝牛奶不仅不保护胃黏膜,还可加重胃病或影响疗效。”胡运莲说。
如何科学养胃
①一日三餐最多四餐,进餐时间固定,不能有很大变动。
②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口腔内进行较充足的初级消化,同时减轻胃的负担。
③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迷信任何单个食物的作用。
④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咸、太苦、太酸、太甜、太冷等的食物。
⑤远离烟酒,规律作息。
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⑦选择适合的烹调方法。
⑧每餐只吃八成饱,避免进食过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龙江特色食品入选“国家美食地理”
- “近视神药”国内上市 专家称须谨慎使用
- 随笔:为何越来越多“南方国家”对美国说“不”
- 侨眷“踏浪”返乡:让传统农业“活”起来
- 广州南沙:空载集装箱船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致桥面断裂
- 电影市场试水“分线发行” 观众选择多样化
- 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在合肥成链
- 广东省清远市被命名为“中国生态诗歌之城”
- 联合国报告谴责美国警察和司法部门普遍存在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
- (新春走基层)福建宁德:畲族乌饭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 台胞杜震华夫妇回重庆万州寻根祭祖:完成50多年心愿
- 中消协消费提示:警惕职业闭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西江河口区识别中华白海豚个体数150头以上
- “精简”也可成就“丰盈”
- (聚焦博鳌)龙永图:减少贸易碎片化的当务之急是共同努力加强WTO功能
- 烦躁、抑郁、失眠……更年期怎么熬
- 云南司莫拉:昔日贫穷小山村“蝶变”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杭州春景“顶流”太子湾公园将实行预约制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北海一老渔村变身“艺术村”
- 中国扫地机器人品牌实现全球销额第一
- 热门推荐
-
- 100名高中生走进武汉高校探索地球科学奥秘
- 国内戏剧名家齐聚长沙倾情开唱
- 北京土地市场成交7宗商品住宅用地 今年第一轮次土拍收官
- 法国遭遇强冷空气 全法28个省份发布橙色警报
- 数读中国|有温度、见实效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 山东各地“绿色送暖” 清洁热源温暖城乡寒冬
- 12月大银幕很热闹 你想看哪部
- “湾区春晚”年初一播出 腾格尔潮汕话演绎摇滚英歌
- 东电公司称最新海水检测结果没问题 中国外交部回应
- 中国多地“滚烫模式”催热避暑游
- 拥抱文旅市场复苏
- 欧洲之星列车恢复运行
- 抢险救灾关键时期,市民仍需避免前往灾区
- 广东电白一汽车落水 15名村民合力营救获表扬
- 铁路新增营业里程超3000公里 新线激发新活力
- 英国伦敦超70万民众共庆龙年新春
- 山东今年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3万人 同比增长4.1%
- (杭州亚运会)浙江金华《婺韵芳菲》亮相开幕式:传统与时尚融合互动
- 商务部:第三届数贸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 冬季易发呼吸道疾病 专家不建议自行使用多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