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投用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6月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当天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标志着中国已拥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1日上午9时30分,在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脱水橇等设备依次启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二氧化碳回注井,以初期每小时约9吨的速度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中。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二氧化碳回注的地层具有“穹顶”式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
据了解,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所在油田群高峰日产原油超7000吨。恩平15-1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实施了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了中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中国海域地壳稳定性好、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地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预测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在此背景下,中国海油已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推进旅游非遗深度融合 非遗研学受追捧
- 江南华南有降水过程 冷空气影响东北等地
- 3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朔州平鲁区“10·1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 通过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 是真科学还是智商税?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春种春管忙生产 农业发展促振兴
- 江苏水利部门预计新沂河沭阳站水位超警 长江水位持续回落
- 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烽火再燃 全国设四大赛区
- (乡村行·看振兴)千亩梨花飘香 山西乡村绘就生态旅游好“丰”景
- “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 欧盟借反补贴调查之名窥探中国车企技术内幕?商务部回应
- 中新人物丨郎朗的多重宇宙
- 多国专家:美元霸权危害世界经济 货币体系多元化是大势所趋
- 打卡博物馆、过“嘎汤帕”节……各地推出假期特色活动“给足你仪式感”
- 浓烟滚滚!英国一核潜艇造船厂起火
- 云端有间“迎客松反诈铺子”
- “一带一路,文明之桥”图书文创展在京开幕 近千种图书参展
- 德国5月批发价格同比下降2.6% 为近三年来最大降幅
- 普京任命米舒斯京为俄罗斯新一届政府总理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
- (新春见闻)四川海螺沟震后“补妆”迎新春
- 热门推荐
-
- 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布《武汉倡议》
- 专家学者齐聚泰安 共商古陶文研究保护和转化利用
- 浙川推出门票互免优惠举措 覆盖浙江494家旅游景区
- 4045名选手亮相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场 比拼绝技绝活
- “洋弟子”在中国:走进浙江上虞学习非遗杭绣、蓝染
- 海内外客商青睐贵州 签约项目30个金额达391.98亿元
- 四川眉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正加紧推进
- 加拿大渥太华:世界最长户外天然冰道创史上最短开放季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4%
- OPPO Reno11 系列发布,技术传承,AI加持,再造轻薄人像新标杆
- (身边的变化)山西高平:盘活民众“生活圈” 托起民生“幸福梦”
- 新疆喀什至迪拜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开通
- 卡塔尔成为2022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 一些年轻人爱上出游“避坑指南”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东区国际转运货运楼竣工
- 为破解人类安全困境贡献中国力量
- 超强台风“格美”来袭 广东消防营救疏散107人
- 这档节目“大而美”古籍因此“活起来”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各地特色文旅花样“上新” 新场景新业态激发旅游经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