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产后身材不走样?试试“低碳水+高蛋白”饮食
产后妈妈3个月成功瘦身
想要身材不走样,试试“低碳水+高蛋白”饮食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学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
产后身材走样,是很多新妈妈们的“心头痛”。为什么会这样?产后肥胖的原因你找到了吗?该怎样才能回复怀上宝宝之前的“小蛮腰”?营养科医生支招:想要身材不走样,试试“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加适量运动。产后3~6个月新陈代谢高,是减肥瘦身的黄金期。不过,有些哺乳期女性对饮食的敏感度较高,如果调整饮食,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这类人减重不能操之过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
产后妈妈成功减重 3个月重现“小细腰”
产后已两年,小蔓依然“大腹便便”,好像肚子还怀着宝宝一样。
刚生完那会为了催乳,小蔓听从家人意见,开始大量进食,自那以后体重就一路飙升。身高162厘米的她,产后从110斤胖到130斤。
“哺乳两年,借着喂奶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胖到产前所有衣服都塞不下了。”小蔓说。除了体型的变化,发胖后的小蔓还发现身体大不如前,不仅血糖升高了,运动几分钟就心慌气短。
断奶后,小蔓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学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咨询,下定决心减重。
充分评估了身体状况后,广医三院营养科主管曾青山为她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减重计划,要求她饮食以“戒糖”为核心,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条、粥等主食),只吃肉和青菜,要多吃肉,并辅以一些代餐加适量运动。三个月后,小蔓减重明显,体重减掉16斤,而腰围瘦了足足21cm!原本囤积在腰腹的肉全没了,血糖也跟着降下来了。
饮食减重模式:
低碳水+高蛋白
产后身材走样,是很多新妈妈们的“心头痛”。但出于哺乳的考虑,很多妈妈不敢减重,而带娃很辛苦,她们更无暇运动。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怎么吃”对想减重的人来说尤为关键。
重现“小细腰”,小蔓是怎么做到的?曾青山给小蔓开出的减重方案要求不吃米饭、面条、粥等任何淀粉类的食物,而肉类不仅可以吃反而要多吃。
“这其实就是‘低碳水、高蛋白’的饮食模式,其核心就是‘戒糖’。”曾青山解释说,碳水化合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很多人肥胖的原因在于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当身体消耗不了时,就转变成多余的脂肪囤积在体内。科学减重要实现的是减少脂肪含量,将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转变为由脂肪供给能量;在减重期间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调动身体已有的脂肪供给能量,达到消耗多余脂肪的目的。
而减重不能以牺牲肌肉蛋白含量为代价,肉类里有大量的蛋白质,高蛋白饮食能增加体内蛋白和肌肉,有利于去除多余的水分(浮肿)。这也就是为什么不仅要吃肉,更要多吃肉的原因。
产后3~6个月
是减重黄金期
曾青山分析说,产后有两大原因导致容易发生产后肥胖:一是身体机能的改变:激素水平不断变化,雌激素、孕激素下降,泌乳素和动情素上升,表现为新陈代谢的降低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导致脂肪的大量存储。二是生活习惯的突变,很多产妇月子里大量进补,产后极少体力活动导致脂肪积存。
产后一个月所增加的体重(和产前比较),是净增加的体重,这些重量绝大部分都是以脂肪形态存在身体的各部位,这些多余的脂肪是产后减重要主攻的。曾青山说,产后3~6个月是减肥瘦身的黄金期,这一阶段新陈代谢高,适合减重。她提醒,产后一年内若不及时进行体形回复,以后每年体重的增加大概1.5~2.5kg,5年后就会变成不可逆性的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母乳喂养者
不建议哺乳期减重
虽然产后减重很有必要,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有一些哺乳期女性对饮食的敏感度较高,如果调整饮食,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所以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减重。”曾青山说。有些新妈妈为了催乳而大量进食,甚至担心乳汁不够而过食油腻食物,曾青山提醒,这容易导致产后生育性肥胖。哺乳期间的饮食要注重均衡,在保证母乳充足的情况下,适量摄入各种食物就行。
她建议,产后减重不必一开始就设定太高目标,可设定用6~8个月恢复原来体重。当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更有助于减重成功:
1.饮食上,吃高营养、适当热量、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2.运动方面,建议制定有氧运动计划,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至少30分钟。
3.母乳喂养的女性每周减重不宜超过0.5公斤,热量摄取不得低于1800大卡。
4.减重期间,建议每天记录体重,以持续进行体重管理防反弹。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学生玩转“健康夏令营”
- 精准割韭菜 警惕微短剧“夕阳红”
- 美媒:大规模枪案频发 美国深陷枪支暴力危机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入场观众达10万人次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圆满闭幕
- 北江航道全线船闸逾一年半累计过货量近1.5亿吨
- 山西忻州:充足电力赋能智慧农业春耕春种
- 四川碾盘村新农人蒲猛的“柑橘梦”:让家乡重焕生机
- 国家开发银行在苏州发放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助学贷款
- “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在京开幕
- 从国际大导到非遗小戏 会昌戏剧季002献上文化盛宴
- 脑机接口从梦想照进现实
- 纪念谢晋诞辰100周年:为电影而生,在电影中“永生”
-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象减弱 但影响仍在继续
- 第七届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在天津开幕 百余幅作品展现“环渤海风采”
- 特朗普“收不回”巴拿马运河 | 国际识局
- 全球1/3次盆地将严重缺乏清洁水源 受影响人数或增加30亿
- 施小琳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 浙江温州:多个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举行 学子畅游文化海洋
- “课间一刻钟”何以更好支持学生健康成长?
- 热门推荐
-
- 壮家五色饭,糯香传千年
- 星际天体奥陌陌为何加速?国际最新研究称源于储冰产生的氢气
- 《哈尔滨一九四四》热播 反转不断群像多维
- 第148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结束
- 以赛引才促融合发展 浙江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奖项揭晓
- “越剧大师”袁雪芬故居开馆 传承发扬百年越剧精神
- 第25届海边雕塑展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林菜间作增效益 山西闻喜5000亩辣椒获丰收
-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白宫担忧或有更多军事机密泄露 敦促记者淡化报道
- 吉林各界举办“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铭记活动
- 文化中国行丨大雪:满眼丰年意
- 中国湖北与拉美企业“资源匹配” 拓合作新机
- 上海联交所集齐三大跨境交易场内结算业务资质
- 拜登签署法案 正式将白头鹰定为美国国鸟
- “非遗”高甲戏《围头新娘》将进京演出 用两岸故事讲述“平民史诗”
-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启幕 已成澜湄合作成就有力证明
- 前三季度闽台往来旅客142.4万人次 同比增逾七成
- (神州写真)“结婚登报”悄然兴起 都市年轻人演绎“新型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