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在苏州发放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助学贷款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题:国家开发银行在苏州发放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助学贷款
中新财经记者 王恩博
记者29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该行日前在苏州成功实现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与代理结算机构合作向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的13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8.6万元。本次发放实现了银行、学生、高校基于贷款结算场景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从贷款发放到学生学费缴纳,全程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进行流通结算。
数字人民币具有便捷性高、安全性强等特点,在全场景支付、保障用户隐私等方面优势突出。苏州市是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联合苏州市教育局、代理结算机构,就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对苏州高校进行了调研走访。调研发现,苏州高校已构建起成熟的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学生们也对数字人民币具有较高接受度。基于此,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面向在苏州高校就读的首次贷款学生开展数字人民币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工作。
作为试点高校之一,苏州大学目前已实现校园内各类场景数字人民币功能全覆盖,师生可便捷地完成数字人民币钱包申办、取现、消费、报销、缴费等一系列操作。收到助学贷款的苏州大学陈同学表示,数字人民币使用便利,能够跨平台通用,可节约提现手续费,且在手机没电、没网等情况下也能使用,非常方便。“前天我跑完步,手机已经没电了,结果还是用数字人民币的‘碰一碰’支付功能在学校超市买到了矿泉水,感觉很棒。”
苏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博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通过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安全,使得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支付偏好等数据得到有效保护。“数字人民币助学贷款的发放,将有利于向在校学生普及金融安全知识,帮助他们远离不良网络借贷等陷阱。”
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助学贷款主要承办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是苏州地区唯一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已累计向苏州生源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3285.5万元,帮助苏州地区236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向苏州市内30所高校9.8万余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7.6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联合高校继续做好数字人民币在助学贷款场景的应用推广工作,探索进一步扩大支持力度和范围,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进度过七成半 全国冬小麦收获2.39亿亩
- 脱发门诊给后移的发际线按下暂停键
- 寻合作,探商机,驻巴中资机构组团走访巴西多地受欢迎
- 中老铁路国际客运开通首月运送28国出入境人员过万人次
- 联合国秘书长对尼日尔当前局势表示关切
- 春节期间琶洲口岸客流创新高
- 十余载献策“科技+” 安徽省政府参事江海河建言赋能科创链
- 北京科博会开幕 首次设立东盟展区
- 中新健康丨“过敏星人”深陷“鼻炎噩梦” 专家:可放心使用局部鼻喷的糖皮质激素
-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两岸工商团体倡议助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 阿尔茨海默病真能传染吗
- 进一步深化物流降本增效 经济运行底盘持续稳固
- 董奇: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水平
- 2021年度好诗尽在《时间之外的马车》中国诗歌学会首次推出年选
- 新疆喀什市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开启 160家企业供给6000多个岗位
- 哈尔滨至日本东京亚冬会保障航线开通
- 未获“3C认证”不得投用 中国为电池安全上“新保险”
- 让院士称号回归本质
- 瑞信暴雷引发金融市场第二波震荡 最大股东表示不再投资
- 热门推荐
-
- 上合组织秘书长称将北约同上合比较是错误的 中方回应
- “毒火车”致环境灾难 美政府称“安全”引各方质疑
- 3万升超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在上海临港交付
- 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增长5.2%和5%
- 784.1亿美元!第六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
- 【鲤好 泉州】以创新举措加深青年历史文化熏陶
- 我国烘焙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烘焙市场如何越来越香
- 江西德安“葫芦艺人”直播创作 传统工艺品搭上电商顺风车
- 平陆运河沿线跨线刚构桥首个0号块顺利浇筑
- 海南举办2024年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 提供2.6万余岗位揽才
- 花旗: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可实现
- 昔日“城中村”变身江南“新天地”
- 中国物理学会2023年秋季学术会议在宁夏开幕
- “瑞幸咖啡健康中国行”启动,引领咖啡健康生活方式
- 展穿越古今的诗歌之美 《君不见》中秋诗会举行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福建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来闽交流提供补贴
- 杭州上线室内装修“一码管理”应用 全链条监督违规行为
- 筑强产业链,让“中国药”走向世界
- 吉林:全力备春耕 “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