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特别读书会”在厦大举行
百余年前,一位大学创办者、一位国民对于救国兴邦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出了急切呼唤——“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正是这种自强精神与雄健豪气,铸就了厦门大学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底气。
2024年是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正值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0日下午,“纪念陈嘉庚诞辰150周年特别读书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南光二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主题为“从创‘企业王国’到建‘世界之大学’:读《陈嘉庚传》感悟校主家国情怀”,大家从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多个维度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嘉庚精神”,在交流对话中搭建起了人才培养的桥梁。
本次读书会由厦门大学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学硕第一党支部、厦门大学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承办,《陈嘉庚传》作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老师出席读书会并担任导读嘉宾。现场十余名业界嘉宾、近五十名厦门大学学生,通过笔记分享、论坛交流的形式展开深入对话。最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
作者朱水涌从“历史与人生”、“普通人与伟人”、“人之常情与家国情怀”三方面,分享了他的创作故事和他对嘉庚精神的感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嘉庚正是将个人理想融进了‘家国情怀’之中,这也是‘嘉庚精神’的核心所在。”朱水涌说,在创作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陈嘉庚的一生就是中华民族从觉醒到伟大复兴的缩影,陈嘉庚“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坚定信念开始了创办厦门大学的兴邦伟业。
参与读书会的行业嘉宾一致认为,“嘉庚精神”是陈嘉庚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实践和传承。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客户处主管徐苏闽分享了她作为职场人对于“嘉庚精神”中最核心的“家国情怀”的理解,她指出这是一种深植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是个人对自身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厦门爱乐乐团团长方翊借用陈氏米店的对联:“无事找事做,其人必可爱。有事推人做,其人必自害”,建议同学们从最朴素的细节出发,思考如何学习伟人故事、传播伟人精神,提醒同学们只有明确“为什么学习嘉庚精神”,才能真正记住陈嘉庚。成长于印尼华侨家庭的戴德梁行华南区高级执行董事潘育敏,分享了自己父母年轻时在响应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号召回国后,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里度过了第一个除夕的故事,深切感受到了当时华侨圈的关怀与精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苏俊斌老师认为“嘉庚精神”就是大学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成长和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成长密切地联系起来。”他表示未来会在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里实践嘉庚精神。
同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则从学科背景、学习经历出发,分享对于嘉庚精神的理解。2022级本科生郭烨桐提到,陈嘉庚开办的国学研究院实现了最早的交叉学科概念。如今,他参加了新闻与法学院交叉开设的课程,在校内外专家的指导下对传播问题在法律实务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他对厦大“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理解更加深刻。他认为:“作为厦大学子要做到对知识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永不设限,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专才,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
2023级硕士生薛丽莹、庄苑、谢绵霞从陈嘉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出发,立足闽南地理特性、历史视野,分析嘉庚先生“果敢了断的气魄”、“不甘人下的志向”、“播撒奉献的决心”和“放眼世界的胸怀”,寻求伟人崛起的根本原因。她们提到,陈嘉庚身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也是他之所以“能”的关键,“令人艳羡的朋友圈”更展现出在当时时代风云不断变幻的背景下,先辈们对国家、对人民、对理想的抱负与担当。
2023级硕士生倪子涵、黄怡静、毛延廷围绕陈嘉庚“兴学救国”的教育实践,结合厦门大学在当今时代继续传承并发展“创办世界之大学”办学目标的实践,抒发真切感悟。他们认为,作为厦大学子,肩负着传承和发扬嘉庚精神的重任,要深入理解和传承陈嘉庚的教育兴国精神,在传承“嘉庚精神”的基础上续写厦大新篇章。
2022级博士生刘佳桐以作者在篇首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探索嘉庚精神的本质内涵。“嘉庚先生高尚的品德与奉献精神贯穿其一生,在实现教育梦想、践行教育实践的路上,他将自己的财富和精力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刘佳桐表示,未来她会以嘉庚精神为力量,在奉献中点亮青春梦想。
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芬芬进行了读书分享,作为一名在厦大生活又工作了四十多年的思政老师,李芬芬老师认为这场读书会的举办令人深受教育和启发。她指出,我们要不忘陈嘉庚先生对厦门大学的立校办学之初心,并让它伴随着我们去勇敢克服学校和学院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曲折。她强调,应注重思政教育中宣传陈嘉庚先生事迹和传承其精神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要坚持抓好时机讲好“嘉庚精神”,用好史料资源,具象化讲好嘉庚先生与厦大的故事,让一代代厦大人不断了解和传承嘉庚精神,将嘉庚精神不断带到全国、全世界各地。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曾铮进行了点评与总结。曾书记表示,读书会帮助同学们感悟嘉庚精神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起与业界对话的桥梁。“学院每年会将《陈嘉庚传》作为礼物赠与新生,希望一代代厦大学子不断了解和传承嘉庚精神。”他指出,作为厦大后生,我们应领悟“嘉庚精神”的“诚毅”本质,认真学习、提升素养,实现人生价值,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寻求突破与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薪传读书会”始于2013年,是由师生自发的读书活动。所选书目既区别于本科阶段的通识读本,又不同于研究生阶段日常阅读的学术文献,而是构成新闻传播学科基础的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
过往的90期中,《共产党宣言》《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莱茵报》第19号、毛泽东《寻乌调查》等经典著作都在阅读书目上,中国人民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力丹等学界前辈以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学者胡翼青教授都曾应邀到读书会与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谢绵霞 庄苑 薛丽莹)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外专家学者在京共探“文化中国与世界未来”
- 这个夏天啷个耍?“”
- 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认知已与世界同频
- 他们给人干了活儿 为何却不是“员工”
- AITO问界新M7系列发布即交付,售24.98-32.98万元
- 参与国际公共采购 中企练内功“打入”联合国采购市场
- 山东累计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超20万家 充分保障消费者购物“后悔权”
- 美国总统拜登称将于5月11日结束新冠疫情紧急状态
- AI换脸和偶像同框 你想要怎么“造”
- 为什么人们选择在电影节看电影
- 中国国家发改委: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
- 突破冒险片与惊悚片壁垒 “极简”的《坠落》 实在是高
- 国际识局:李显龙正式卸任!新加坡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 联合国将以军列入全球侵犯儿童罪犯名单 以总理驳斥
- 至少27名朝觐者在沙特死亡
- 韩国代总统否决“内乱特检法”和“金建希特检法”
- “古城卫士”阮仪三:苏州是我的乡愁
- 进博会暨虹桥论坛推介座谈会在日内瓦举办
- 国韵新生,爆款游戏“出海”,“带火”非遗文化
- 江苏海安一工厂今天凌晨发生爆炸 有人员伤亡
- 热门推荐
-
- 中新人物|演员胡先煦:拍戏就像爬楼梯 一步一个台阶
- 厦门鼓浪屿等重点景区暑期向全国免门票开放
- 第二届《广州文艺》欧阳山文学奖揭晓 10部作品获奖
- 2023“长江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
- 丝博会上“港风”吹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 清明小长假“别样经济”来袭
- 江西:一年来各级红十字会共接受海内外捐赠款物10.39亿元
- 贵州茅台第六次获胡润品牌榜“最具价值中国品牌”
- 5年期以上LPR降至3.95% 专家:对房贷市场将产生积极影响
- 科技赋能“粮”策护航 新疆沙雅县35万亩小麦丰收在望
- 商务部: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 鼓励企业在中亚建设海外仓
- 展示“瓷上中国” 全国大学生陶艺作品展启动征集
- 专家学者齐聚青海“光热之都”共商光热产业链发展
- 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
- 巴黎奥运会将至 浙江义乌“体育系”订单暴增
- 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在京开幕 发布青年艺术家卓越培育计划
- 2024年服贸会首设北京时装周展区 带来系列潮流活动
- “我们在中企收获成长与友谊”(“非洲人的中国缘”①)
- 湖南零陵管护冬季农作物 助群众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