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中新社南京12月3日电 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尽一生毕一事 传递历史真相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今年清明节我没能来,感到很抱歉,今天我来看你们了。只要还能动,我会尽我所能……”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称“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对着墙上遇难家人的姓名念叨。
冬日暖阳照在这位历经苦难的鲐背老人身上。在当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中,她颤颤巍巍地从座椅上站起,带着自己的女儿、外孙女、外曾孙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为南京大屠杀惨案中的死难者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仪式上,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为遇难者名单描新。
中新社记者观察到,当天的家祭活动,只有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3位幸存者出席。随着时光流逝,能如常参加家祭活动的老人越来越少。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人。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86年前的冬天,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大肆屠戮,生灵涂炭。夏淑琴一家九口人中的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当时只有8岁的夏淑琴和她4岁的妹妹夏淑芸侥幸活下来。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中,鲜血直流,至今身上留有伤疤。
夏淑琴数十载坚持为历史真相奔走。1994年,65岁的夏淑琴前往日本,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6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其是“假人证”,当时已77岁的老人愤慨赴日应诉,并当庭反诉对方侵犯名誉权,官司最终大获全胜。
许多幸存者像她一样,有的赴日参加证言集会、为历史作证;有的在中国各地进行演讲,告诉后人勿忘国耻、面向未来;有的坚持搜集整理史料、撰写特殊的“传家宝”;有的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用自揭伤疤的方式,告诉年轻人和平是多么重要、多么来之不易。每次讲述亲身经历,他们中的很多人夜晚会失眠、痛哭、情绪抑郁,即便如此,大家也选择继续下去。
“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何是全世界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与当下的人究竟有什么关系?”他们一直以亲历者、活人证的视角在回答这些问题;他们毕其一生,将传递历史真相视为使命和责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开展以来,幸存者后人正代际传承这段悲怆的家国记忆、世界记忆。通过海量书籍、口述、数字影像资料,他们家族的故事,正在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爱好和平的人士看到、听到、了解和传递。
“和平、和平、和平,一定要和平!”每次到纪念馆,夏淑琴老人面对媒体都会这样强调,这次也不例外。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黑龙江:春节气温先升后降 赏冰乐雪及时增减衣物
- 由“银”转“金”:银发经济增长潜力无限
- 推进油气增储上产
- 四川:暴雨来袭25000余人紧急避险转移
- 今日北京最高温26℃午后南风较大 傍晚西部北部或有雷雨光顾
- 中国疾控中心: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
- 现实题材剧引领创作潮流
- 节日消费折射经济活力
- 大国工程惊艳世界 彰显中国工程建筑雄厚实力
- 瑞士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真菌电池
- 前5个月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增长8%
- 印尼第七届HSK中国留学就业展在雅加达举办
- 新疆智慧矿区:工业智能化助推矿井作业安全高效
- 震中日记丨中国救援队再次救出幸存者 余震之中“逆行”
- 【冰雪春天】北京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将于龙年春节回归
- 拓宽服务贸易“朋友圈”
- 河南此轮降水基本结束 未来一周整体利于麦收
- 中新人物丨刘奕君:角色无大小,每一个都会认真对待
- 韩计划用AI管理森林系统
- 扎根都市多元群像 《骄阳伴我》呈演“充电式爱情”
- 热门推荐
-
- 国际识局:多国要求归还文物!大英博物馆成英国“耻辱”?
- 收到暴雨预警怎么办?9条防汛避险知识请牢记
- 北京报告两例猴痘病例
- 被指重复上市 浙江国祥IPO急刹车
- 俄罗斯国防部:俄防空系统摧毁4架乌无人机
- 俄罗斯通缉乌克兰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
- 上海最大拆除重建高层小区将竣工 圆“老、破、小”居民幸福新居梦
- 千款甄选商品等你挑 上海启动“丝路云品”电商节
- 中外学者:读懂中国,西方应跳出“民族国家”概念的窠臼
- 维护棉花供应链安全稳定
- 榫卯,何以能撑起广厦千万间?
- 中国学贡献奖获奖学者:了解中国是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
- “一口小碗”带动2400户民众增收 地方小吃卖到大城市
- 高盛预计:全球电商销售额2024年将增至3.9万亿美元
- 有没有见过 五颜六色的胡萝卜?
- (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 江西南昌撒拉族小伙的新春“免费餐”
- 李鹏程:企业须把碳中和议题上升为优先战略
- 一碗螺蛳粉 见证团结情
- 深中通道开通首周车流量超72万车次
- 火锅之都重庆或成旅行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