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小碗”带动2400户民众增收 地方小吃卖到大城市
中新网吕梁8月22日电 题:“一口小碗”带动2400户民众增收 地方小吃卖到大城市
作者 刘小红
曾经的汽车修理厂老板李子勇,为了让家乡特色小吃碗团“走出去”,他运用自己的学识反复试验,最终研发出一台全智能制作碗团的流水线机器。经过数年发展,他让“地摊式”传统小吃碗团,实现连锁门店化经营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山西柳林的独特美味——碗团。
碗团也被称为碗脱或碗秃,是柳林县传统面食小吃,更是柳林人每日必吃的美味。在当地大街小巷,处处都有卖碗团商贩的身影。
由于碗团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劳动强度较大,商家都是早晨做好,下午卖完就不再做了。李子勇回忆称:“小时候,下午晚一点的时候想吃就吃不上了。”
记者了解到,制作碗团的原材料荞麦面蒸制后易变质,且配以食用的陈醋、辣油等佐料不易携带,因此柳林美食碗团多年来一直未曾“走远”。
自幼喜欢琢磨、捣鼓机械的李子勇,长大后成为一名汽车维修师,精通机械原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子勇萌生了设计一台减轻劳动强度、简化工艺的制作碗团机器,以便全天候生产碗团,满足人们随时吃碗团的心愿。
经过考察与钻研,李子勇于2006年完成了第一台碗团机器的制作。伴随着一次次碗团制作的成功,渐渐地,李子勇有了将柳林碗团推向全国的想法。
为了让碗团及其佐料的口感更好,李子勇总是抽时间去各个卖碗团的地方转悠,研究他们的辣椒工艺、配料、口味等,并做详细记录。有了一定了解的李子勇,在家里摆放上百个装有原料、调料、辣椒的瓶瓶罐罐,不断试验温度与调料配比,终于研制出独有的辣椒油、山西陈醋以及配料。
2007年,李子勇的第一个碗团店“荞歌碗团”顺利开业。5年后,“荞歌碗团”已从一个店扩展到100多个加盟店,并进行统一加工、配送,以此保证碗团质量与风味统一。
随着碗团店越开越多,碗团数量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李子勇不仅开办了2000平方米的碗团加工厂,拥有5条碗团生产线,并在发展中不断改良机器,如今的第四代机器已实现了从和面到方便碗团制作的全自动化,碗团也走向全国更多城市。
当前,李子勇成立了多个电商销售专营店,并在太原、上海等地建立运营中心。据悉,“荞歌碗团”自创立以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2000万个碗团以上,年产值2000余万元,不仅为300余名工厂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更带动周边2400户农户实现增收,户均收入6500元。
“为了让碗团走向更多城市,我们在工艺和技术上不断完善,让口感和味蕾适合不同的人群。”李子勇说,让更多国人喜欢上碗团的愿景一定会实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民俗创意齐上阵 北京网络普法走“形”更走“心”
- 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中国发展道路大获成功 造福世界
- 北京城市副中心线有望进一步延伸
-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诸老大“植物基人造肉粽”面世
- 光电产业大会武汉开幕 见证中国科研新力量
- (经济观察)中国自愿碳市场启动半年 市场主体踊跃参与
- 乌鲁木齐航空乌鲁木齐-洛阳-曼谷往返航线正式通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 家中药品过期了,怎么处理?
- 在线旅游将迎新规 拟加强“行踪轨迹”保护
- “3岁孩子疑被幼师扇耳光”,官方通报
- 2024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开幕
- 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开始
- 多多跨境商家“黑五”订单翻倍 爆款卖断货
- 拜登离开以色列返回美国 将就巴以局势等发表讲话
- 神预测南京化纤股价波动账号被封禁
- 锦绣中国年|新疆库车市群众在传统戏剧中感受浓浓年味
- 在强军征途上实现青春梦想
- 聚力转型谱新篇
- 韩最大在野党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报告
- 热门推荐
-
- 前2月新疆喀什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0%
- 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揭晓十大奖项
- 陕西援藏考古:在“世界屋脊”找寻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迹”
- 跨国企业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江南名楼滕王阁北园即将开放 章江晓渡再现赣江之滨
- 中国完成蒙古国采购600辆公交车出口任务
- 第三届华茂美堉奖推选工作正式启动
- 113件漆器精品亮相广东省博物馆
- 广东今年已有超50万青年入县下乡
- 朝阳少侠:心理战能杀人
- 新闻观察丨分析人士:美持续对乌供武 为军企和政客谋利
- 重庆: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
- 广西出台新政拉动入境游 拓东盟欧美市场
- 助力品牌跃升 上海浦东陆家嘴发布百亿品牌计划
- 呼和浩特:一个叫“nia麦麦”的烧麦不烫嘴却暖心
- 金价再度挑战历史新高,“黄金+”配置受关注
- 第三届澳大利亚昆士兰议会“中国日”活动在布里斯班举行
- 白先勇出新书 讲述青春版《牡丹亭》“花开二十年”
- 《自然》论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模型可辅助术中进行快速肿瘤分类
- 让艺术的风,拂过阿尔山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