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探索“非遗+产业”发展新路——以木为基 雕刻光阴
浙江东阳探索“非遗+产业”发展新路——
以木为基 雕刻光阴(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核心阅读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至今已延续千年。过去,东阳木雕凭借匠心独运的技艺、精美绝伦的作品,声名远扬;如今,当地工匠以木雕文化为根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发展新路。杭州亚运会特色颁奖花束、木雕主题博物馆……从东阳出发,木雕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浙江东阳,卢宅明清古建筑群闹中取静。漫步其中,别有洞天: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彩绘等各个艺术门类荟萃一堂。
其中,尤以东阳木雕最为亮眼。无论是斗拱、梁枋等建筑构件,还是家具等室内陈设,技艺精湛的木雕随处可见,无声地“讲述”着历史故事、风土人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拥有千年发展史。1983年,东阳被命名为“中国木雕之乡”。当地工匠以木雕文化为根基,传承手艺、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非遗+产业”发展之路,赋予东阳木雕新的生机。
传 承
千年技艺薪火相传
东阳木雕以其独到的技艺、精美的作品,吸引着世人目光。2006年,东阳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东阳拥有1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0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人才辈出。
木雕何以在东阳“生根发芽”?
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七山二水一分田”,东阳人多地少,当地人重视手工艺,逐渐形成竹编、木作、泥瓦作等百工队伍,也让这里成为木雕技艺生长的沃土。
“在过去,学门手艺是东阳人谋生的出路之一。我13岁就考入东阳木雕技校,15岁进入东阳木雕厂工作。”年近八旬的陆光正是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仍活跃在创作一线,从作品创意到设计创作,都积极参与,甚至经常下车间。
“木雕技艺综合性极强,需要建筑、美术、音乐等各方面知识,因此我总是嘱咐徒弟们,不仅要练好基本功,更要博采众长。”陆光正说,木雕产业想要延续,要靠老手艺人,更要靠年轻人。
杭州亚运会上,由东阳木雕制作的“硕果累累”颁奖花束(花器部分),让人眼前一亮。这一设计正是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之手。
从酝酿、提议、设计、修改再到制作,历经两年时间,黄小明克服了不少困难,“我希望运动员把杭州记忆、中国文化带回去,让更多人了解东阳木雕。”黄小明说。
杭州的大运河畔,登云桥下曾经破旧的仓储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也成为游客近距离感受、了解东阳木雕和红木文化的艺术空间。“我创建这座博物馆,就是想让木雕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博物馆创始人李晓东介绍,博物馆开放至今已有10余万人次参观。
求 索
产业融合探索创新
在东阳,谈起木雕,离不开红木。“木雕+红木”这一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其说市场对红木家具有需求,不如说东阳木雕找到了新的载体。
20世纪80年代,红木家具走俏。“当时雕花工在东阳工资6元一天,在广东能有八九十元。”东阳市明堂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荣回忆。随着东阳木雕名声逐渐打响,长三角区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南下的东阳匠人敏锐地嗅到商机。1998年,在广东做了10年雕花工人的张向荣回乡创办了红木家具厂。那时,有不少像他这样回东阳办厂的工匠。
做家具不仅要看“面子”,更要讲究“里子”。张向荣认为,东阳木雕向来讲究“以圆易方,方中修圆”,在雕刻曲线时,高明的工匠会合理做出弧线处理,使之更符合中华传统美学。
“以前做家具,凭的是经验和感觉,现在要拿数据说话。”张向荣说,“为了总结规律,没少做功课,我和木工师傅们光故宫就去了不下10趟。”
在张向荣看来,这是东阳木雕工匠们的文化坚守,“不能只做雕刻,还要传承背后的文化。”
跨界与创新,也是红木家具产业的高频词。
“过去消费者个性化要求不高,审美相似,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东阳市双洋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洋说,“我们要根据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重视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为此,这家公司开辟一对一定制业务,并开始尝试红木、原木的整装定制。“整装定制讲究文化属性,更要深入挖掘东阳木雕的文化内涵,不管行业发展如何,东阳木雕始终是底子和基础。”王海洋说。
据介绍,最盛之时,东阳全市有3000余家红木企业。经过优化整合,如今东阳木雕的相关产业更加规范,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截至2023年底,东阳红木全产业链产值达770亿元,从业人员10余万人。
荟 萃
集聚效应释放多元效益
东阳经济开发区,一座座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尤为亮眼。
这里是东阳木雕的汇聚地,现已成为集木雕艺术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展览、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集聚浙江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37名。
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国华的艺术馆里,木雕艺术作品引人驻足。“以前,我的工作室建在农村,环境一般、空间狭小。”陈国华说,现在他成了这里的“常驻人员”,自己的艺术馆也成为小镇第一个“样板房”。
该艺术馆采用“前店后坊”模式,灰瓦马头墙大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以展厅、园林、美学生活体验空间为布局,沿街是作品展馆,中间是天井花园,后堂则是生活区和创作区。
在陈国华看来,如今木雕工匠聚集于此,增加了彼此交流的机会;而每年百场的非遗体验、木雕文化等主题活动,也在进一步扩大东阳木雕的文化影响力。“东阳木雕在地理空间上有了‘集合点’,也让传播木雕文化有了一个‘基点’。”陈国华说。
游客来到园区,可以通过全息影像等感受木雕历史,体会木雕的魅力;从业人员可以在此实现从木材交易、产品设计、加工制作到市场销售的一体化全链条式产业体验。
集聚,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初衷。“我们以木雕红木产业创业和木雕人才培训为重点,将园区划分为木雕红木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特色民俗体验区、配套服务保障区。”东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爱忠介绍。
园区还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签订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为传统木雕行业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如今,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正在向园区聚拢,我们希望东阳木雕能在园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李爱忠说。
本报记者 窦瀚洋
(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幸福生活背后的“法治密码”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天信息产业紧缺人才岗位公布
- 中国菌草技术播及100多个国家 成“致富草”“幸福草”
- “十一”假期陕西多景区迎客流高峰
- 湖南五年来发放妇女“两癌”救助金1.45亿元
- 把咖啡和非遗穿身上,佤族织锦“自生香”惊艳世人
- 普京:俄罗斯始终支持俄乌谈判并欢迎调停
- 文化中国行丨长城·守护
- 英国国家统计局预计英国一季度经济将实现正增长
- 江苏阜宁学生放学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系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
- “工博会”高校展区呈现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秦岭腹地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 黑龙江哈尔滨:冰城处处声悠扬
- 美媒:拜登连任竞选筹款超过所有其他2024参选人
- 驻日美军一直升机在日本神奈川县茅崎海岸紧急着陆
- 浙江文成一房屋局部坍塌造成2人遇难
- 周鸿祎回应长城魏建军:好产品也要有好流量
- “1米好物”激发中国年轻消费者分享欲
- 小学生烟卡交易大行其道 让烟盒不再漂亮或能破局
- 哈萨克斯坦代表队将参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 热门推荐
-
- 术语外译 主动发声:理解中国,从这些关键词开始
- 涉及老年人财产、赡养等问题 最高法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 内蒙古返乡农民乔亚哲:9年打造年销亿吨蔬菜产业链
- 2023年中国居民减盐健康水平持续向好 减盐人群增加
- 立冬后,这些疾病你小心了吗?
- 美国航管局暂停波音737MAX扩大生产 要求彻底检修
- 小杂粮吃出大健康,金龙鱼重新定义科学主食
- 中国掀起乡村“足球热”“山里娃”成职业赛场“后备军”
- 广电总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见成效
- (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 “以色列有义务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美国再放“场面话”
- 《九龙城寨之围城》电影展启动礼在香港举行
- 中国队获得2020年“RVF葡萄酒盲品世界锦标赛”亚军
- 叙利亚地震后,美拒绝解除对叙制裁,称要与“当地伙伴”合作救援
- 专家学者齐聚太原 助推“晋祠学”基础体系构建
- 探索养老新模式:中华慈孝养老论坛聚焦“智慧科技”
- 山西省第二届零售商大会太原开幕 业内人士共话零售业发展
- 民航局:至2023年底我国国际客运定期航班恢复至每周4782班
- 万里江山一放歌————走进北京茅盾故居
- 预计超910万人次 广州白云机场今年春运客流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