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截至2022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达1.43万亿元,整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3中国印刷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发布的这一数据,振奋了印刷业发展信心。
“当前,我国印刷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效率显著提高,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区域布局合理演进,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会对印刷业发展态势的研判,掷地有声。
按需印刷渐成行业新风
一本300余页的书,从在手机上扫码下单发出印刷需求,到审核、印制、裁切、装订成书,只需5分钟左右的时间。拿在手上,还带着余温。
在大会设置的“数字新生态 按需新体验”印刷智能测试线专题展上,记者见到了一条按需印刷全流程生产线。
生产线上,从圣德科技的数码印刷机到英厚机械的装订机,从按需印刷智能制造数据服务平台到数码印刷在线检测系统,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和国外同类机器相比拥有较大成本优势。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书无需大批量下单,一本就可以起印。既省去制版、营销等中间环节,又可让出版社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调整库存、缓解库存压力,智能高效,是未来图书生产和购销的新方向之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胡行同告诉记者。
按需印刷智能制造,不仅在展览上有所体现,也被部分出版社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面对图书出版品种增多但单本印量下降、规模快速增长带来库存压力等出版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及对自身经营科学类专业图书所具备的“长尾效应”的考量,科学出版社从2015年开始尝试按需印刷。
“针对印量在50册以上的新书重印需求、印量在5册以下的网站订单和图书馆馆配需求,我们都可以开展业务。”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介绍,“2016年1月正式投产后,按需印刷生产线日均生产书刊180种、1500册,单日峰值最高达600种。2022年,全社数码印装生产475万册、码洋达4.3亿元,其中订单生产11万册、码洋1238万元,可供品种达3.5万种,按需印刷占全社业务的比重持续攀升。”
按需印刷,推广动力不仅在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行业生产与管理标准,也至关重要。
针对按需印刷当前存在的版权页信息修改频次高、订单数量低于缴送数量且同一版次重复缴送、数据标准不一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开展图书版权页信息改革试点、样书缴送改革试点等工作,完善按需印刷标准体系,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提升行业效能
“加快发展数字印刷”“实施印刷智能制造工程”,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2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名单和20家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单位。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24家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之一。2021年,裕同科技在河南许昌建成印刷包装行业首家全面化智能工厂——许昌裕同。
“围绕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等目标,许昌裕同携手中国电信打造5G标杆工厂,为AGV智能机器人提供低延时、高可靠的通信保障,以ERP系统为保障,实施从机台数据采集到仓库WMS、车间MES、AGV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造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生产过程。”裕同科技信息化副总监周礼球介绍。
许昌裕同还实现了仓库自动出入库,车间物流搬运无人化与智能调度,生产需求自动叫料,关键数据实时采集,设备异常及时上报。全自动、精细化生产管理流程,让印刷的质与效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美柯乐制版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也致力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
“从生产计划实现数字化排期、智能仓储、印刷质量检测自动化,到机器人解决拉料问题,我们实现了生产全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此外,还积极运用净化燃料、数字中央空气系统、水冷式空调系统,降低生产环节中的污染和能耗。”美柯乐印务公司董事牟少翔介绍。
在过去,图书印刷质量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抽检。缺字漏字、页码错位、装订脱胶、喷头堵塞造成的滴墨等问题,全靠老师傅们的“火眼金睛”进行甄别。
当前,全自动印刷质量检测系统正在行业迅速推广。
“我们生产的质检机器,依靠光学相机对每一页进行拍照,与原电子文件进行对比,可以迅速发现印刷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系统进行校正,不需要老师傅们再24小时连轴转、值夜班了。”华夏视科工作人员张岩说。
据上海市对当地712家印刷企业数字化贯通水平进行的调研:43.70%的企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排产排程数字化,46.06%的企业实现了设备、工序、生产线、车间不同层级的生产过程监控,27.95%的企业实现了不同特点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30.51%的企业实现不同目标的数字化质量控制。
未来的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会上多位行业专家达成共识。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
聚焦印刷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大会举办了首届印刷质量高峰论坛,并举办“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与印刷质量”专题展。
论坛指出,印刷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行业、全链条、全员积极参与,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出版主管部门要在统筹资源上下功夫,政策靠前发力,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出版、印刷及原辅材料生产企业要在加强全过程管控上下功夫,提高质量管理的数字化水平。行业协会和高校科研院所要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围绕数字印刷、智能制造、印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展协同创新。
记者见到,“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与印刷质量”专题展在推广行业新兴技术的同时,展示了图书异味、跨页接版超标、开胶散页、色差、配帖错误等印刷质量问题,分享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业内从业者参观。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数”说中国对外投资稳中有进发展
- 墨西哥城地铁将于2024年停止使用纸质车票
- 爱尔眼科“医风医德”系列报道荣获“2024年企业典型传播案例”大奖
- 歌剧《红船》再度“驶”进北京 用优秀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工程外送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大关
- 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在遵义开展
- 大象的长鼻子如何演化成取食器官?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秘
- 云南糯扎渡保护区:多种鸟类提前进入繁殖期
- 黑龙江抚远口岸:2024年明水期首批出境货船出港
- 文旅部: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
- 山西文博会“显眼包”来了:“玩偶志愿者”助嗨全场
- 【春运进行时】行车调度指挥忙
- 叙利亚时隔12年重返阿盟后,叙总统将首次参加阿盟峰会
- 对“要流量不要底线”零容忍
- 俄方排查“进步MS-21”飞船密封失效原因 推迟发射“联盟MS-23”飞船
- 多个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并落地北京
- 贵州黔西南州 聚焦资源、客源、服务 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 违停奥迪的不是副市长!张口造谣岂能无责
- 铁路调图 北京西至成都东缩短近两小时
- “五一”期间广州铁路警方查处25起违法犯罪行为
- 热门推荐
-
- 装备制造业预计将成安徽首个破万亿元产业
- 外媒:美军驻伊拉克和叙利亚基地遭火箭弹和无人机袭击
-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光学机械厂发生爆炸致至少38人受伤
- 韩国驻华使馆喊话中方:希望中韩矛盾尽快化解
- 日本众议院副议长海江田万里出版新书《陶渊明的诗歌与人生》
- 行业报告称部分自主品牌燃油车客户体验已超越豪华品牌
- 2024全球中华诗词吟诵大会暨第八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 新型细胞疗法有望治愈儿童罕见癌症
- 由河南前首富掌舵,曾经的百亿药企为何沦落到退市?
- 沉浸式“海淘”中东欧 中国消费升级带给世界新机遇
- 珠江金融论坛聚焦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 青年人才潘楠:帮助归国留学生精准对接国内需求侧
- 用历史“厚度”拓展成都“宽度”:《天府文化对话世界》大型双语系列纪录片全球上线
- 我国网络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彰显 覆盖行业和产品种类持续扩大
- 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关于达苏水电站项目遭遇恐怖袭击的声明
-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遭遇强降雨天气 当地交通陷入瘫痪
- 原创庐剧《大军从此过江东》在合肥展演:激励观众弘扬“渡江精神”
- 福建武夷山五夫古镇现罕见品字莲
- “永不落幕的北影节之2024雄安未来影像电影季”启动
- 广东从化陈禾洞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广州沿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