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局势愈发紧张
8月6日,为防止包括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西共体”)在内的各“反政变”方可能对尼日尔政变军队发起攻击,尼日尔政变军人宣布关闭领空,该国局势越发紧张。8月10日,尼日尔政变军人在国家电视台发布由其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的法令,宣布成立新政府。自政变以来,对政变持不同态度的阵营划分明晰,支持与反对方矛盾尖锐。在总统巴祖姆被推翻后,尼日尔国内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殖民”运动,让地区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反对与支持两方针锋相对
7月26日,西非内陆国家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尼日尔总统卫队宣布推翻总统穆罕默德 巴祖姆,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由军政府接管国家事务。尼日尔总统卫队部分军人将巴祖姆扣押在总统府内。7月28日,政变领导人、尼日尔总统卫队指挥官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宣布就任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成为尼日尔新“国家元首”。
以美国、欧盟、西共体为代表的“反政变”方认为这是对该国民主的破坏,决定对尼日尔军方施压,试图通过经济制裁、停止援助、军事威胁、否认军政府合法地位等多种手段迫使政变军人释放民选总统巴祖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当地时间7月27日发表声明称,联合国强烈谴责尼日尔军方针对民选政府的袭击,并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巴祖姆。欧盟表示,将暂停对尼日尔的安全合作与财政支持,并且不承认推翻民主选举总统而上位的“政变领导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8月4日宣布,美国暂停资助与尼日尔有关的一系列外国援助项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称,如果巴祖姆总统恢复权力,美国的安全援助暂停令将会取消。西共体国防参谋长委员会则就可能的军事干预达成了一份方案,西共体政治、和平与安全事务专员阿卜杜勒-法塔乌·穆萨警告,最终可能发生的军事干预的所有细节已经写入方案,包括如何以及何时部署军队。
政变方对于美欧等的外部制裁似乎早有预料。奇亚尼此前曾发表声明警告西共体和西方国家不要介入尼日尔局势,“我们再次对西共体和其他企图采取冒险措施的势力重申,我们坚决保卫祖国”。
尼日尔军政府上台并非没有支持者。与美欧及西共体的严厉谴责与果断制裁相对的是,作为尼日尔邻国及西共体成员国的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在西共体发出警告后发表联合声明称,对尼日尔的任何军事干涉都将被认为是对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宣战,如果尼日尔遭到外部军事干预,两国将退出西共体。另一西非国家几内亚也发表声明表示,不同意西共体建议的制裁,包括军事干预,并敦促欧盟重新考虑其立场。相关声明被看做是对西共体军事威胁的反制,也反映出西非各国间立场存在严重分歧。
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几内亚坚定声援尼日尔并非意外,因为三国均为军政府执政,也都是靠政变夺取的政权。如果尼日尔军政府政变成功后的执政合法性被否认,那么这三国军政府的存续也将遭受更多质疑。同时,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作为尼日尔邻国的他们如果容忍外部军事势力进入尼日尔“清场”,那么下一个被“武力清算”的可能是自己,因而马、布两国相较于距离尼日尔更远的几内亚反应更为强烈。
小国政变背后潜藏大国身影
政变发生后,尼日尔国内发生大规模“反法”活动,与此同时“亲俄”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法、俄两国被推向前台预示着尼日尔未来政局走势将更加复杂。
尼日尔曾是法国殖民地,目前约有1500名法军驻扎在尼日尔。巴祖姆执政期间被反对者认为过于“亲法”,且未能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引发部分当地民众的不满。部分尼日尔抗议民众认为,法国运用经济、军事等手段干预本国内政。当地一些民众走上街头,在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外围高呼“打倒法国”,手持“法国应该离开”的标语并焚烧法国国旗,其中一部分示威者试图闯入大使馆。最终,示威者被催泪瓦斯驱离。
部分西非国家认为法国以“反恐”为名驻军过多,却没有很好地打击“伊斯兰国”“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没能保护当地居民安全免受极端分子伤害。巴祖姆曾被国内反对派批评与法国“走得太近”,在其执政时,政府多次禁止或镇压国内的“反法”抗议活动。特别是在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政变军人上台并要求法国驻军离开本国后,巴祖姆却同意将从两国撤出的法国军人部署在尼日尔。
此次政变成功后,尼日尔政变军人指责法国试图军事干预该国局势。作为政变策划者之一的阿巴斯特拉内表示,“在一些尼日尔人的共谋下,法国与尼日尔国民警卫队参谋长举行了一次会议,寻找军事介入尼日尔局势的方法。”尼日尔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宣称,要停止尼日尔与法国的军事协定。此外,法国企业在当地攫取利益也引发民众反感。尼日尔是法国核反应堆铀的重要产地之一,过去十年,来自尼日尔的铀占法国铀进口总量的20%左右。
针对尼日尔爆发的“反法”活动,法国使馆采取了撤侨行动。据法国外交部消息,截至8月3日,法国已经从尼日尔撤出1000余人,包括近600名法国人及其家属。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这次政变是完全非法的,对尼日尔人、尼日尔和整个地区都是非常危险的。
在“反法”的同时,“亲俄”的声势也不断扩大。尼日尔部分民众在街头和建筑上挥舞俄罗斯国旗,这与西方主流媒体所宣传的俄罗斯“失道寡助”形象截然相反。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尼日尔政变将领已向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寻求帮助,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军事干预。瓦格纳组织创始人普里戈任也对此次政变表达了公开支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他不认为俄罗斯和瓦格纳煽动了尼日尔的政变,但他指责“瓦格纳正在利用尼日尔的不稳定局势”。
尼日尔政局动荡为“常态”
尼日尔政局长期动荡与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执政者能力的局限分不开。经济上,尼日尔地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萨赫勒地区,大部分领土被黄沙覆盖,并且曾长期受法国殖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进入现代以后,虽然发现了铀矿和石油等资源,但是相关产业被西方国家把持,利润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国居民无法享受发展红利。据媒体报道,尼日尔约有40%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每天的收入不到2.15美元。政治上,文官政府指挥不了枪,军政分家的情况十分严重。加之本国军队受反恐行动锻炼与军事合作培训等,战斗力不断获得提升,只要有意愿就能够迅速推翻政府。
自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以来,尼日尔已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1996年时任尼日尔总参谋长迈纳萨拉上校发动政变,推翻了文官政府。1999年时任总统卫队长万凯少校发动政变,枪杀迈纳萨拉,自任国家元首。2010年时任尼亚美卫戍部队指挥官吉博上校发动政变,扣押坦贾总统,建立军政府。
同时,该国还发生过数次未遂政变。2021年,巴祖姆通过民主选举当选总统,在他就任总统的前两天,就曾发生过一次未遂政变,总统卫队粉碎了那次政变企图。巧合的是,挫败那次政变的正是近期发动军事政变并扣押巴祖姆的奇亚尼,曾经的“羽林军”成了本次“政变领导人”。有学者表示,巴祖姆数月前撤换了陆军参谋长、国家宪兵司令,近期盛传他将更换总统卫队长,或引发尼军官特别是奇亚尼不满,最终导致奇亚尼铤而走险。
虽然美国、乍得等国均已有政府高层前往尼日尔会谈,但该地区紧张局势仍未发生缓和。8月8日,尼日尔政变军人以西共体对尼制裁激起民愤难以保障代表团人身安全为由,拒绝了西共体等机构派联合代表团入尼斡旋。尼日尔未来安全局势仍不明朗,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军队在尼日尔边境集结的迹象。
(光明日报记者 孙铁牛)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五大银行加速跟进房地产融资“白名单”
- 长三角铁路迎春运返程最高峰 铁路上海站预计单日到客量创新高
- 天津城市国际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 2月26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18870万人次
- “金砖机制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俄各界期待金砖峰会推动各领域合作
- 首届全国铁路职工集体婚礼在西安举行
- 首届中俄图书馆论坛在莫斯科举办
- 沪广深楼市新政效果初显:二手房活跃度提升明显
- 安徽合肥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到2025年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 美国专家:欧盟对中国加税,损害的是欧洲消费者福祉 | 世界观
- 暴雨下的校园:团委书记第一时间建群,集聚救援力量
- 江西九江:“彭泽鲫”何以赴京推介“游”向全国?
- 1-10月浙江生物医药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7%
- 福岛核污染水第五次排海结束 排放量约为7800吨
- 影院店长:见到观众有点激动
-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全球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 财政部: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6332.8亿元 同比增长7.4%
- 印尼塞兰岛附近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 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稳步恢复 韧性增强
- 热门推荐
-
- “普拉桑”逼近 浙江沿海130余个水上工程全部停工
- 太原检方出台“十项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
-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三座主塔全部封顶
- 重庆海关签发重庆首份对菲律宾RCEP原产地证书
- 河北武安发现清康熙年间石碑 对研究中国古代石刻造型艺术提供实物素材
- 专家学者福建泉州共话南戏及古老剧种的传承发展
- 十年磨“利剑”,为拉日铁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 粤政协委员:广东应抢抓政策红利 拓展新兴市场
- 2022青幕计划颁奖礼落幕 11项大奖揭晓
- 《哈利·波特》系列导演将执导电影《周四推理俱乐部》
- 长三角低空繁忙 打“飞的”出行成现实
- 新一轮寒潮雨雪天气来袭 河南多方多措护航春运“后半程”
- 广西柳州构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全链条
- 沈铁:首列叶蜡石专列成功开行
- 广西桂林岩洞中首演话剧《铸剑》
- 车厘子是大号樱桃?
- 经典新唱 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唱响新版《太阳岛上》
- 浙江台州:大麦屿港至泰国航线正式开通
-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21万亿元
- 专家:中国茶和酒溢价空间的拓展需要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