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字学规与它背后的山长们
走进岳麓书院①|108字学规与它背后的山长们
编者按
《湖南日报》推出《走进岳麓书院》专栏,连续刊发5篇稿件,从历史脉落、文化传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书育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讲述岳麓书院故事。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易禹琳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初冬,枫叶初染的岳麓书院沉静典雅。
门敞开着,每一块匾额、每一幅楹联、每一件碑刻、每一处亭台楼祠都诉说着“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的秘密。但你真要读懂一座千年书院的灵魂,有一把钥匙藏在讲堂左侧墙上一块小小的刻碑——《岳麓书院学规》里。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重点介绍了《岳麓书院学规》。
108字的学规,安静地镶嵌在镜框里,不言不语。这套公元1748年制定的岳麓书院的学生守则,已有272岁高龄。总共18条,每条6个字,简洁全面,通俗易懂。把德育摆在首位,前10条均讲道德规范,诸如经常问候父母,初一十五祭拜圣贤,吃饭穿衣要俭朴,行坐要按长幼等,没有一句大道理。后8条讲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也是“读书必须过笔”“夜读仍戒晚起”等大白话。而“通晓时务物理”和“疑误定要力争”是岳麓书院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的法宝。
这样一套好记易学的学规,被视为这座千年学府的珍宝。 2006年8月,新加坡教育次长站在讲堂,细读《岳麓书院学规》良久,对朱汉民说:这个值得引进新加坡大学。更多的大学校长看了后,认为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作为当代大学生学规。
是谁制定了这套学规?是清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这位来自宁乡的“卓然一代鸿儒”活了92岁,诂经考史,六法精良,著书上千卷。他两任岳麓书院山长共9年。首任时就手定了《岳麓书院学规》,被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书院墙壁上。现隐在讲堂屏风背后仅12字的《读经六法》和18字的《读史六法》,也是他制定。
追溯《岳麓书院学规》培养人才理念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张栻的《岳麓书院记》,一个是朱熹的《朱子书院教条》。” 11月18日,在岳麓书院工作39年,担任“新山长”21 年的朱汉民为记者梳理脉落。
公元1165年或1166年,时年33岁或34岁的南宋湖湘学派的宗师张栻主教岳麓书院,代理山长之职,为重建后的岳麓书院撰写了《岳麓书院记》,现就嵌刻在讲堂的木质屏风上,深刻影响了其后800多年岳麓书院的办学传统。其中,他提出了教育的宗旨: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为什么要办岳麓学院?不是为培养科举获取功名利禄和会写文章的人,而是成就传道济民之才。朱汉民认为,这种思想对王文清的学规有直接的影响。传道就要修身,《岳麓书院学规》的前10条都是讲道德修养,济民就要有利民爱民的本事,学规后面8条里讲了除了做好学问,还要通晓时务物理。
另一个深深影响《岳麓书院学规》的是朱熹,讲堂南北两壁嵌的“忠孝廉节”就是朱熹公元1167年前来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时手书。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来长沙,着手振兴岳麓书院教育。白天在河东忙公务,晚上横渡湘江到书院讲学。此次他给岳麓书院颁布了《朱子书院教条》(由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改名),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学规。朱熹的学规强调了孝道,王文清的学规里第一条就是“时常省问父母”,《朱子书院教条》做人讲得多,做学问讲得少,但“为学之序”强调了《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王文清的学规里面,博学之,就是要通晓时务物理,明辨之就是“疑误定要力争”。
其实在王文清之前,还有一位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1717年制订了《李氏学规》,非常具体,但非常长。他把“行”看得比“知”重要。在王文清的学规里,强调的也是行动。
“清朝,湖南人才进入喷发期,王文清的《岳麓书院学规》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朱汉民如此评价。在王文清两任山长期间,湖南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人明显增多。接任王文清的山长旷敏本,写了岳麓书院现存最长含义最丰富的对联,挂在讲堂两侧。“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给学子示范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
到了各自担任山长27载的罗典和欧阳厚均时期,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罗典造园留下了岳麓八景,最早在书院亭台楼阁间开展“移动的思政课堂”,他的学生像贺长龄一样的显达者上百人。到了罗典的学生欧阳厚均,他建了供祀朱熹张栻的崇圣祠,鼓励学生为老师挑刺,献金五百作鸦片战争军费。弟子三千中,出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李元度这样分别在政治、军事、外交、史学方面才能卓著的人才。
从学规制订的1748年到书院改制的1903年,《岳麓书院学规》共执行了155年。陶澍、魏源、杨昌济、蔡和森、毛泽东等一批杰出人物从岳麓书院走出,群星灿烂。
“《岳麓书院学规》对湖南人才的崛起起了很大作用,注重内在人格修炼和外在经世致用之学,成为湖南读书人的传统。”朱汉民总结。
山长们已做古,但学规还活着。今天的湖南大学学子们,还唱着“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振我民族,扬我国光”的校歌。在入学及各种典礼上,还在背《岳麓书院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一直活着,这是千年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甚”的对联挂得安稳的底气。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农村物流助力乡村振兴 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加快完善
- 有“内部名额”可“直通高校”?假!
- 国家发改委回应民间投资增长承压:一些领域显现亮点
- 1-10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8727.6万台,同比增长8.5%
- 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2.93亿人次
- 千年国乐 创造新“声”
- 长江干线航道全线提升维护水深
- 特写:拳拳报国心 悠悠科学情——话剧《钱学森》走进香港校园
- “挖掘机指数”喜人!各项工程建设持续恢复增长 多地开工率达到最佳
- 《自然》五文报道小行星撞击重要结果
- 宁夏银川:生活必需品等货源稳定、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 “春肥冬储”跑出加速度 粮食的“粮食”生产忙
- 中新健康丨十八载擒获致病基因NUP160 专家最新研究报告带来“大利好”
- 小空间爱无限 上海超8000家“爱心妈咪小屋”及哺乳室落地
- 首届浙江生命健康大会召开 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布局
- 国际识局:乌克兰国防部的这张图片,得罪了印度
- 欧盟与波兰等五国就乌克兰农产品相关事宜达成原则性协议
- 汇聚向善的金融力量——浙商银行湖州分行金融顾问服务在路上
- 《黑颈鹤成长日记》荣获“首届中国纪录片优秀长片奖”
- 巴以冲突“烧”至拉法 美国还在“拱火”
- 热门推荐
-
- 国家统计局: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 古都洛阳系列文旅IP“圈粉”青年游客
- 浙江平湖非遗美食老人当家 “老字号”如何创“新意”
- 超凡想象力中的“诗境” 《长安三万里》带你孩子飞
- 把孩子拉出手机沉迷“黑洞”
- 前10月我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经济体进出口21.27万亿元
- (经济观察)中国品牌携“新”出海
- 这里凭啥成为快递大市——广东省揭阳市电商产业发展调查
- 2024国庆档电影票房破16亿
- 俄罗斯游客享跨境游新体验:一部软件畅游黑河
- 增进友谊 深化合作——访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展
- 各地铁路公安多彩活动庆祝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 中国—东盟视听周将首次举办视听产业投资人大会
- 2023雨果奖入围名单公布 4位中国作家入围最佳短篇小说
- 文旅部公示123个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 美国前官员:银行业危机由美联储政策导致 或将蔓延至欧洲等地
- 巴西减税以降车价 “巴西制造”受益多
- 巴布亚新几内亚坎德里安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
- 安徽旌德:皖南山水间的“牛”产业
- “五一”假期广东激发消费潜力 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文旅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