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五文报道小行星撞击重要结果
去年撞了!撞得怎样?
《自然》五文报道小行星撞击重要结果
科技日报北京3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日连发5篇论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项目的重要观测结果。这些结果将为人类揭示应如何利用这种方法打造一个防御系统,从而防止天体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2022年9月26日,DART任务将一个航天器撞向了近地小行星(65803)孪大星的卫星——孪小星。此次撞击的目的是改变孪小星的轨道,测试小行星偏转这种防御方法的可行性。《自然》最新发表的研究估算了孪小星的动量变化,并描述了动量如何从航天器转移到了孪小星。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团队确定了DART撞击后孪小星绕孪大星的轨道周期变化。两种独立测量该变化的方法显示,轨道周期缩短了约33分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重建了DART航天器对孪小星的影响,其有助于规划未来任务,并提高对结果预测的确定性。他们还描述了撞击点的位置和性质,指出撞击点位于两块岩石之间。该实验室另一组团队指出,孪小星的轨道速度在撞击后减慢了。他们认为,从航天器转移到孪小星的动量,在撞击产生的喷出物蒸汽的反冲作用下得到了增强。
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团队报道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羽状喷出物(由撞击产生的碎片)的观测结果,这些羽状喷出物的速度和演化或能进一步解释撞击导致的动量变化。SETI研究所则报道了全球市民科学望远镜网络在撞击前、中、后对孪小星的观测数据。他们估算了喷出尘埃的质量和能量,以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这或能帮助人类理解撞击任务的最终结果。
【总编辑圈点】
一颗小行星向地球袭来,可能在几十年甚至几年之内到达,人类可以做些什么?尽管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像地球曾经的霸主那样,遭受小行星带来的大规模灾难。但天体物理学家认为,长远来看,指望人类的运气并不是靠谱的策略,人们必须构建有力的防御系统并做好相关测试。以当今技术水平而言,通过动力学撞击改变小行星的速度和路径是个好办法。我们不知威胁现在何方,亦不知它何时降临,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登记注册企业数达11万家
- 上海:医院携手研究机构探索构建 “数据驱动的政产学研医资产业”生态圈
- “功勋铀矿”展新颜 华媒代表郴州感受小镇怀旧时光
- 奥运冠军陈雨菲获聘杭州“平安桐庐宣传大使”
- 美媒:债务上限协议的最大输家是美国民众
- 京津冀居民在天津购房享同等政策
- 从一桌菜到一座城 杭甬上演金秋“美食双城记”
- 周鸿祎:做安全是一条“负重前行”的道路 三六零义无反顾加大投入
- 万事达卡与支付宝达成新合作 实现更高效跨境汇款
- 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发布多项成果
- 印尼马拉皮火山喷发遇难者人数增至22人
- 西北地区局地降雨强谨防次生灾害 黑龙江吉林需警惕台风雨
- 外媒:美国和英国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 首届中国剧本娱乐嘉年华在重庆启幕
- 时事观察:美国银行业危机恐未到终局
- 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在福建南平举行
- 全球制造业升级大竞争,中国“新三样”打头阵
- 广西贺州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守望相助 和谐发展
- 大连再次通报“知名博主遭遇‘鬼秤’”事件:电子计价秤检定为不合格
- 考古勘探共确认钜鹿故城遗迹109处
- 热门推荐
-
- “赫氏近鸟龙”等40余件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在沈阳展出
- 苗家“辣妹子”张莉:我在浙江义乌绽放“石榴红”
- @滑雪新手 第一次滑雪这些准备要做好
- 西安考古发现11座粮仓 属唐朝太仓遗址
- 报告称:海南省与东盟成员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
- 广西高校师生创作中国画百米长卷《八桂壮美锦绣图》
- “丝路风华”青少年国际文化艺术节在雁栖湖举办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部分电动自行车非法拼改装典型案例
- 旅游团被强制要求消费骑马?丽江文旅局通报
- 江南东部和华南等地将有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
- 海航回应飞机备降南昌:已妥善处置 向旅客表达歉意
- “Z世代”留学生沪上体验“中式华服”
- 西藏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世卫:刚果(金)不明原因疾病已致31人死亡,主要感染儿童
- 事业编招聘公示“处长之子”,背后有何用意?
- 中国五矿获批牵头建设矿产资源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天津蓟州:烹制新春“文旅大餐” 年味儿十足花样多
- 《日光之城》:逐梦西藏的年轻群像
-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春运期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8345万人次
- 前11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