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助力乡村振兴 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加快完善
农村物流助力乡村振兴(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当前,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流动。高质量的农村物流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近期,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9部门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也对“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提出相关要求。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得怎么样?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看现状——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完善
“以前,网上购物后需要驾车去市区的快递公司取件;如今,坐在家里就能直接收件,真是方便不少,我也更喜欢网购了。”在距离黑龙江虎林市市区60多公里的阿北乡阿北村,村民郭宝玉对物流改善带来的好处由衷点赞。
近年来,虎林市积极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截至目前,域内拥有县级物流中心1座,农村电商服务站9个,建制村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形成了覆盖城乡、通达便捷、服务优质、发展有序的物流服务体系。
“自快递进村工程实施后,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越建越多,产品销路更广了。合作社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形成了企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虎林市明圆景木耳种植合作社社长李懿倍说。
虎林市物流网越织越密是我国农村物流快速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22年,各地建设各类县级物流和寄递配送中心1500个,乡镇快递和邮件处理站点7600个,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目前,我国已累计建设2600多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15万个乡村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点。
我国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健全的同时,各地充分发掘农村资源禀赋和特点潜力,深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工程,带动农民产销两旺。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2023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700亿元,同比增长13.1%。
工业品下乡更快捷,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各地加快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在有条件的乡村布设智能快件箱,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推动电商平台和企业丰富面向农村居民的产品与服务供给。2023年上半年,主要电商平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增长12.7%。
看亮点——
打通农村流通“大动脉”与“微循环”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3点,比上月提高1.2个点。其中,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9.4点,创年内新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说,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物流产业创新多、亮点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培育了行业发展新增长点。
供销集采集配模式,打通农村流通“大动脉”与“微循环”——
每天清晨,贵州麻江县公共配送(分拨)中心都会迎来挂着各地号牌的货车,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快递包裹等在这里经过存储、分发后,奔向自己的主人。为更好地推进“麻货出山”,麻江县供销合作社在县电商产业园建成城乡一体高效共配中心,设有包裹分拣区、办公区等公共区域,整合县域内5家快递企业入驻;同时在县城建立了22个“快递驿站”,依托县内已建成的县乡村物流体系和6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每天专车直配,快递物流48小时内送达各村站点,乡村快递通达率达100%。
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系统探索建立“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县域集采集配模式,依托买方、卖方、配送企业以外的第四方物流配送企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手段,整合快递、快消品、农产品、农资四类商品流和物流企业资源,提供仓、货、车、路线、网点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型第四方供销集配服务,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上行和农民生活、生产资料下行问题。
即时零售逐步兴起,满足更便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以前购物要跑大老远,手提肩扛累得很;现在可方便了,只需坐家里在手机上‘一键下单’,葡萄、红心火龙果、冬枣等都能买到。以前从没吃过的螺蛳粉、火鸡面,第一天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辽宁长海县小长山岛镇英杰村村民刘成说。2023年,在村委会支持下,美团优选自提点开进英杰村,新兴购物方式便利了村民的生活。
美团优选目前已覆盖2000多个市县,自提点超过一半位于乡镇,既降低各环节成本,又保证了“次日达”的履约时效。美团优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平台上生鲜日杂类商品数量超过900种,同比增长40%以上。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当前,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地区,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体系,对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精准匹配周边消费订单需求,为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务。
看前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整合
“快递来咯!”公路那头传来一阵响亮喇叭声,一辆印有“金通工程”标识的“小黄车”,沿着平整蜿蜒的水泥路,驶入四川通江县龙凤场镇三清店村的快邮驿站。
依托乡村运输“金通工程”,2021年起,四川交通部门陆续与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携手,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助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努力,四川已成功创建52个“交邮”融合发展示范县、10个“交商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全省邮政网络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县到乡邮件运输100%汽车化,乡镇每周投递5次以上,建制村每周投递3次以上;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动力增强,驾驶员代运邮件快件月均增收1000余元。
“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交通、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整合,扩大乡村运输服务受益面,实现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彭涛说。
小包裹,大民生。近年来,农村物流建设成绩显著。同时要看到,当前农村物流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末端服务能力不足、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有待继续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质效,迈向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周志成建议,继续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自动分拣线、立体货架、新能源配送车、智能取件终端等设施设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洪涛建议,继续鼓励邮政、供销、快递、商贸流通等主体市场化合作,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在推动县域电商与快递协同的基础上,叠加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等双向配送服务,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总结共同配送成熟模式,将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加快在中西部偏远地区推广落地。
进一步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促进农产品减损增值。专家建议,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报记者 齐志明 宋豪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千年古城沿河老街“年味浓” 游客感受“烟雨江南”
- 国庆节期间呼和浩特机场发运旅客30.5万人次
- 新疆首家国际化、智能化新型医疗机构开工
- 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造成542.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
- 复旦大学成立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积极吸纳海内外中青年人才
- 莱索托前首相穆凯奇·马乔罗:56个民族编织成中国的“文化织锦”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文物展示用房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 中国主题公园增长领先世界 做精品做文化,构建新型生活空间
- 研学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
- 年轻人爱上文化馆里“夜间课堂”
- 山西右玉长城“活地图”张宏世:把对长城的“痴情”写成书
-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56.6亿人次
- 首发经济撬动内需新动能
- 黑中介、借贷、传销……高校毕业生要小心“求职陷阱”
- “网红”文旅局长都去哪儿了
- 《太阳的后裔》原型部队参与韩国戒严
- 善用传统文化 打造育人“金课”
- 《什么是云南》主题摄影展首展上海举办
- 女记者辞职种藕守护越冬白鹤:这是余生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
- 西藏南木林县:“艾玛土豆”绽放希望之花
- 热门推荐
-
- 文博热背后的科技动能
- 中信银行贯彻“零售第一战略” 2023年信用卡经营业绩创新突破
- 中国基金业掀起新一轮“自购潮”
- 外媒: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被紧急送医
- 固定套路+专门话术……警惕“网络算命”骗术
- “赫熙诺奖得主面对面”活动在京举行 赫熙618大促即将开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平潭2024北部湾首届重阳敬老节举行
- “三个尊重”是中国对阿富汗问题立场的关键
- 国际茶日:中国企业发起“生态茶山众筹计划”
- 美国信用评级被置于“可降级审查”之列:滥用债务上限增长经济风险
- 近200件四大文明发源地文物亮相国家海洋博物馆
- 只差几分钟!俄副总理刚走,乌军导弹就落在了这里……
- 特朗普因夸大资产被罚超3.5亿美元 本人回应:骗局!
- 贵州百里杜鹃:多措并举提升游客体验
- 韩将日本重新纳入出口白名单 韩日这一矛盾告一段落?
- 百年江夏堂迎百名台胞祭祖 时隔三年台青感慨万千
- 中美强调不寻求经济“脱钩”,释放什么信号?
- 央行将开展50亿元人民币3个月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 浓浓烟味!日本航班两度遭雷击 紧急降落关西机场
- 防东铁路开始满图试运行 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