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泡冷饭不建议天天吃! 这一碗《繁花》同款美食养胃或伤胃?
这两天大家有没有被热播剧《繁花》刷屏呢?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印象深刻的上海话……除了这些,剧中的美食也同样引起大家的关注,比如胡歌同款的“宝总泡饭”!
那如果长期吃泡饭,真的对胃好吗?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泡饭由于加入了汤或水,会使米饭变得更加柔软和易消化。一般而言,泡饭比较容易消化,对胃的负担较小,因此通常会被误认为是养胃的一种方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长期单一地食用泡饭,却可能会导致一些胃部问题。
“容易消化”≠“对胃好”
胃是我们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具体功能主要包括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等。
◎储存食物:当人体摄入食物时,胃部会通过舒张和收缩等运动将食物暂时储存于胃内,并对其进行研磨和搅拌,使其变得更容易消化。
◎消化食物: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等物质,将食物进行化学和机械消化,将其分解为较小的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分泌功能:胃可以分泌多种物质,如胃酸、消化酶、内因子和胃泌素等,这些物质参与消化和调节胃的运动等功能。
◎防御功能:胃的黏膜屏障、胃酸和其他免疫细胞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异物侵入,保护胃部不受损伤。
◎吸收功能:经过胃酸和消化酶的消化后,食物中的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小分子会被吸收进入血液,供身体使用。
胃是一个“用进废退”的器官。当胃处于不舒服的特殊时期,吃点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像白粥、面条等确实是“刚需”。但如果过了特殊时期,就应逐渐补充全面的营养,增强胃黏膜防卫能力和身体的免疫力。长期吃细软、半流质、流质的食物,反而会削弱胃消化和处理食物的能力。
我们的胃会根据进食的量和食物的消化程度,动态地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如果长期食用过于软烂的食物,胃的消化功能可能会逐渐减弱。相反,如果经常食用较硬或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胃的消化功能可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具体来说就是当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时,胃蠕动会将食物慢慢推向胃的下部,胃会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帮助消化食物,然后逐渐将食物推入小肠,完成消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胃的肌肉进行蠕动和搅拌,将食物与胃酸和消化酶充分混合。如果经常让胃进行这种工作,胃的肌肉和消化功能就会得到锻炼和增强。
然而,如果长期食用过于软烂或易消化的食物,胃就不需要进行强烈的蠕动和搅拌,胃的肌肉和消化功能就可能会逐渐退化。这会导致胃对于稍硬或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等胃部问题。
警惕这5个伤胃行为
除了长期食用软烂食物,以下这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不良习惯,也可能会造成胃部疾病:
1.吃太咸:高盐会使胃酸分泌减少,降低胃黏膜的防卫能力。而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一旦损伤,就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增加萎缩性胃炎的风险。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胃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增加胃的负担,很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和胃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胃胀气、胃蠕动减缓、胃排空延迟等问题,加重胃食管返流的风险。
3.饮酒过量和吸烟:酒精和烟草含有有害物质,会刺激胃腺细胞,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大量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酸过多,从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饮酒,对胃的损伤更为严重。
抽烟会影响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使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长期饮酒和吸烟严重还会引发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
4.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过量或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对胃黏膜产生损害,引发胃溃疡。
5.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物中的致病菌、寄生虫等容易导致胃肠道感染,或食物加工环境不够干净,很可能引发胃肠炎等疾病。
另外,饮食时不注意公筷公勺和分餐,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概率。而长期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细胞出现变异和增殖,长此以往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总结
开水泡隔夜饭
除了方便还可能伤胃
总之,热水泡饭源于过去上海人的生活习惯,当时大多数人的家里不通煤气,一大早生煤球炉烧饭又很麻烦。于是,开水泡隔夜饭吃几口显得很方便。像宝总那样吃泡饭,要六样小菜(腐乳、各色酱菜),已十分讲究。但总结起来也就一个字:咸,营养价值十分有限。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还建议大家平时要营养搭配,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保证食物摄入的多样性。
最后,再强调一下,“宝总泡饭”虽然绵软可口,但如果长期单一食用或摄入过多的汤水,可能会对胃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有营养不良的风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尽可能保持饮食均衡。
同时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理。
综合科普中国报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青藏高原已整体实现碳中和
- 山西省9610跨境电商出口包裹破万件
- 中新真探:柠檬加牛奶会结块,吃下去会得结石?
-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 同比增14.5%
-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激发巨大市场活力
- 桃源何处——馆藏仇英《桃源仙境图》特展今日亮相天津
- 春运西藏民航旅客吞吐量76.7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广东:支持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补偿机制
-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前瞻:绿色经济引领产业合作提质升级
- 广西柳州通报“女子喝醉在路边被强暴后自杀”系谣言 多人被处理
- 应对大数据“杀熟”,不能仅靠消费者“哭穷”
- 云南启动百部微短剧剧本联展活动
- 中欧班列门户网站上线运行
- 西藏赴粤推介冬季游:所有A级景区免费游览
- 重建成本高昂 美国夏威夷毛伊岛灾后恢复路漫漫
- 吉利汽车发布2023年ESG报告
- 两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累计签约项目253个
- 广东发布总林长令:用“长牙齿”硬措施保护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果
- 热门推荐
-
- 中经评论:手机进“国补”,会带来什么?
- 国铁集团:铁路端午小长假运输发送旅客7037.9万人次
- 有聊|孙涛:保持心态年轻,要多与年轻人对话
- 官方通报“危化品车在京港澳高速发生泄漏”:事故已基本控制,无人员伤亡
- 受春节备货需求拉动 预计春节前多数水果价格小幅上涨
- 美国在国内国际上实施任意拘押的事实真相
- 话剧《人世间》公演破80场 11月即将打卡新疆
- 镇馆之宝亮相 天津博物馆“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开展
- 华樽杯第十五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研究报告发布
- 2023北京绿色生活季启动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 国家药监局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分级监管
- (年终特稿)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迎连番利好
- 浙江开化“蜂二代”夏晨:把甜蜜事业做得“蜂”生水起
- 印尼外交部: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 “免费”服务背后藏着“额外”陷阱
- 中汽协: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上涨11.7%
- “发现最美铁路”走进东北地区:在白山黑水间感悟发展之美
- 广西水利部门部署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 全国妇联开展“我给妈妈送束花”公益传播活动:为全国1万个家庭送祝福
- 主创解读:《红翡绿翠》如何用舞蹈语汇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