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赏灯:如何在创新中赓续民俗文化传统?
庆元宵 赏花灯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当农历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上天空,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赏花灯、猜灯谜、品元宵,共度这个喜庆祥和的团圆夜。
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里,绚丽的花灯最能烘托节日氛围。近些年,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传统花灯工艺不断探寻新的时代表达,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节日生活。在许多地方,各类灯会竞相举办,各式灯彩争奇斗艳,做灯、买灯、挂灯、舞灯、赏灯成为庆元宵必不可少的精彩项目。
辉照传统文化
虽然现代人的夜生活早已不缺乏灯光照明,但形态各异、玲珑剔透、赏心悦目的传统花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点亮的花灯,寄托着亲情与乡情,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凝聚着对幸福未来的向往。
中国花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数不胜数。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精致典雅,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造型多变;福建泉州花灯式样丰富,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而闻名;广东潮州花灯乡土气息浓厚,工艺繁复,无论是屏灯还是挂灯,皆精巧多样、内涵丰富……这些构思奇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伴随传统工艺振兴,各地大力推广传统花灯工艺,积极打造文化品牌,精美的手工花灯踏着时代节拍步入当代生活。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花灯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成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花灯兴趣班,组建花灯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当五彩斑斓的花灯亮起时,孩子们心中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
元宵佳节,赏的是花灯,品的是文化。花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辉映着中华民族风俗习惯、审美趣味的演变,也蕴含着始终没有改变的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核。
迸发创新火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逛灯会是人们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今,许多地方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然一新,化身艺术盛会。
兔子灯、走马灯高高挂起,各类大型灯组姿态万千,新内容、新形态为传统灯会增添别样色彩。为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许多大型灯会在主题内容上积极创新,不仅从神话故事、古典名著中找寻灵感,也从现实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养分。有的精心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漫步灯会之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要实现传统灯艺的现代表达,离不开在艺术形式上的持续探索。近些年,四川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更加注重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其花灯设计制作不仅运用了玻璃、尼龙、钢骨等现代材料,有效结合声光电的表现形式,更引入装置艺术及各类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新理念,探索展品与展品、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带来多种可能。还有一些灯会在传统游览项目基础上,打造沉浸式互动演艺项目,像南京秦淮灯会同步举办上元市集、古装表演等,丰富了传统灯会形态,为观众带来新体验。
伴随科技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形态为民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也让传统灯会有了新游客。今年,上海豫园灯会以《山海经》为灵感,通过现代灯彩演绎,为人们呈现东方美学奇境。同时,豫园还在线上开启慢直播,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神兽置入画面,引发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线上,传统灯会相关短视频的传播,也让更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汪满田村是位于安徽黄山的一个小村庄,每年元宵节前后,村民都会自发组织盛大的鱼灯会。以往,鱼灯会只有村民参与,如今,借助互联网传播,嬉鱼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中国年的至美与浪漫在小小村落华丽绽放。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创新中赓续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正是当代灯会的活力之源。
装点千家万户
不同的花灯,相似的情思。元宵赏灯,不只在嬉戏游乐,更重在互动中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近年来,以花灯为灵感的创意手工产品和活动不断推出,使传统工艺不再是能工巧匠的“专利”,而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共享年节之乐。
在手工实践中,创造的乐趣与节日的仪式感愈发浓厚。一些博物馆在节日期间推出花灯制作体验活动,邀请专家现场授艺,像中国工艺美术馆结合新春灯展推出的“赏灯学非遗,多彩元宵节”研学活动,引来不少青少年报名参与。还有一些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研发相关文创产品,让小小花灯装点千家万户,如故宫博物院以古画中的兔为灵感,设计六角形宫灯文创产品。不同于打开便会“唱歌”的塑料电子音乐花灯,消费者需要通过手动拼插,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纸艺灯。手工制作的花灯或许不甚完美,却带着熟悉的年味,将它送给亲朋好友,更能为美好祝福增添温度。
各式各样的花灯,既让文化之光更加璀璨,也让生活之美更具韵味。漫步街头,琳琅的花灯主题装饰扮靓城市空间;商场里,室内花灯会等元宵市集活动,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享受一场文化盛宴;在各地旅游景区,花灯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拓展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海外,“中国彩灯节”的连续举办,让更多外国友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窗口。以花灯为载体展开的节庆活动,正助力古老技艺生根发芽,焕发新活力。
元宵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祈愿。作为元宵节的“信使”,一盏盏花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承载着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继续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相融共生,藏在妙手巧思中的中华文化之美,定将进一步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吕明烜)
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
- 证监会同意瓶片期货注册
- 昆仑万维成为北京市首批模型伙伴和投资伙伴
- 行业人士山城热议人工智能:促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 河南宁陵人民医院相关人员涉嫌贩婴 4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Z世代”青睐博物馆文创 “吃了个文物”受追捧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附近发生5.5级左右地震
- 北京绿色通道确保药品供应“不卡壳”
- 财政部:打好新老政策“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中外业界共议跨地区电影合作 东西融合促文化软实力提升
- 江西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 中新真探:胃溃疡患者应少食多餐吗?
- 40分钟“打隧道”纠治出生22天婴儿消化道畸形
- 【2024打卡中国】外国网红喊你来巡镇:这是一场属于火的盛宴
- “1314”服务体系,养老金融的建行方案
- 今年前两月山西吕梁酒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 “殡葬剧”热播 殡葬类专业开设本科呼声高
- 今日立秋丨这个秋天,愿你收获一切美好
- 美国探险家被困地下洞穴千米深处终获救 190人参与救援
- 外媒:TikTok停止在美国服务 特朗普此前表态上任后“可能”宽限
- 热门推荐
-
- 浙江:力争未来三年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实现翻番
- 进博会老朋友辉瑞:努力推本土创新与全球同步
- 黄国妍: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
- 春意浓 百花俏 赏春踏青正当时
- 国家旅游风景道:风景美更需配套服务好
- 日本时隔20年发行新版纸币 涉及三种面值
- 舍本求末? 平价橘朵盯上高端头皮护理
- 伊朗回应美司法部指控其“策划谋杀特朗普” :毫无根据
-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 以独特视角探索家庭新叙事 《烟火人家》迎暖心收官
- 台风来袭 桂南桂西部分江河可能出现超警洪水
- 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复元”
- 马来西亚学者: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作用不可或缺|世界观
- 2023年上海RCEP项下享惠进出口总值居全国首位
- 第三届中国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在福州举行
- “真金白银”惠企利民 助力企业在创新“赛道”再创佳绩
- (乡村行·看振兴)豫西深山野果变身致富“金果”
- 浙江宁波数字经济人才超12.5万人 数字技术类占比近五成
- 今年三季度中国外债规模下降,结构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