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画如何绘出美好生活新画卷?
新年画——绘出美好生活新画卷(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地域特点、艺术特质。近年来,伴随以“年画重回春节”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举办,年画成为民间美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通过创新年画内容、形式等,让年画“活”了起来、“潮”了起来。新年画,已然成为丰富年节文化的一抹亮色、展现幸福生活的一扇窗口。
注入“新”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年画在改良与创新中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近年来,新年画在守护年节文化精神内核的同时,积极表现新时代生活图景,面貌为之一新。这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二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创作征集展示活动”中,得到生动展现。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参与创作者近万人,惠及群众近百万人次,成为展示小康生活新图景的一面镜子、一个平台、一幅长卷。
画有年味,年在画中。庆新春、品元宵、赏花灯等传统节庆习俗的新风貌,是新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像李龙燕《闹春图》便表现了一群孩子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红火场景。人物形象彰显天津杨柳青年画特色,但发型和服饰又充满现代感;醒目的中国红改变了传统年画以“五色”为基调的色彩运用,烘托了吉祥欢乐的氛围。杨月萍《团团圆圆》,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描绘了元宵节人们欢聚一堂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情景,体现了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愿景。还有一些作品着重对年画中的生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如汤宇丰《兔临春境》采用群兔形象,串联起吃团圆饭的趣味情节。画面中的兔子既借鉴了民间文化中的“兔儿爷”形象,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态,颇富时代气息。郭晨艳《兔年新春》则以简约现代的线条巧妙将兔子与灯笼组合在一起,并提炼传统纹样装饰兔身,使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
除了反映节庆习俗,表现幸福日常也成为新年画创作的主要题材。当下,很多新作品聚焦农村变化、描绘农民生活。如陈业华《新农村的春天》铺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农家新居整齐林立,娇红桃花与碧绿田野交相辉映,处处涌动着春的活力。王兴华《我家住在清河旁》,通过刻画水美鱼肥、鸟鸣山涧等动人景致,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还有一些作品注重表现都市新生活,像刘敏创作的《锦绣家园》中,庭院内外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父母孩童喜笑颜开、其乐融融。这些作品虽风格各异,却都以鲜明热烈的色彩,定格生活中的幸福时刻。
迎着春光,一幅幅新年画犹如一朵朵盛放的花,充盈东方审美精神,折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成果,反映城乡融合发展新面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馨香远播,让“新”的生机蓬勃而出。
拓展“新”空间
在回归现代生活的艺术追求中,新年画创作不仅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还在创作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大大拓宽了发展空间。
“赏年画 过大年——2023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古版新韵 开门大吉——2023年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奋进新时代 共绘富裕路——长三角三地民间绘画交流展”……近年来,年画专题展览精彩纷呈。纵观这些展览,展出的作品大都继承了传统年画浓烈的色彩、朴拙的表现手法,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广泛汲取传统艺术营养的同时,一些作品还融入当代审美,呈现多元面貌。除了借鉴木版年画、农民画等艺术创作特点,创作者还在作品中融入剪纸、插画、设计等元素,使画面更具装饰性。像王奕驰《桃兔临春》围绕“四川手工剪纸”和“绵竹年画”展开创意表达,将“兔子摘桃”进行夸张化的艺术处理,增强了画面动感和活力;整体配色对比强烈,使作品充满设计美感。又如宋晨《风雅新生》彰显国风意蕴、陈伯卿《四季里的小康青年们》融入奇思妙想等,都赋予年画新的审美意境,使年画形式焕然一新。
为让新年画走进大众生活,其展陈方式也不断创新。以“赏年画 过大年——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为例,其立足于与节日氛围相融合、与百姓生活相融合、与城市地域文化相融合、与国际文化传播相融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新年画艺术,丰富了观展体验。在第二届展览中,借助增强现实、人脸识别、人体感应等互动科技,展览实现了新媒体交互技术与传统年画的“联姻”,为观众带来兼具艺术性、互动性的沉浸式体验,也打造出一座吉祥美好的心灵家园。第三届展览则以时令节气为线索,通过“春和万象”“夏林堆绿”“秋疆如画”“冬藏谷廪”四大板块展开艺术叙事。展览现场——北京坊内的公共空间,被巨幅年画布置得喜庆热闹,北京部分公交地铁站点等同样设置户外展示区,使民间美术发挥更广泛的美育功能。
新年画从创作形式到传播方式的创新,反映着当代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空间的更新,也成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的生动缩影,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激发“新”创意
当下,新年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既有专业美术工作者,也有非遗传承人、新文艺群体等。创作者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新年画既深植传统文化沃土,又彰显时代精神,在跨界融合中衍生新的艺术产品,使年画艺术更“潮”、更多元。
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深入挖掘年画的丰厚内涵,在传统与现代、共性和个性中找到平衡点,让年画艺术“活”在当下。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年画日新”创作营以“溯源图新”为主旨,集结全国代表性年画产地的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高校师生和设计师,深入挖掘年画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进行新年画创作及其衍生品研发,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转化实践,呈现出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图景。《连年有余》等工作营文创成果创意满满、“潮”味十足,体现了推动传统年画与时尚生活相融合的创作趋势。
为适应新的时代审美,一些设计师借用年画作为主要视觉形象展开创意延伸,研发“新国货”文创产品。如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发起“新年画赋能老字号文创拓新计划”,邀请年画专家、潮流品牌专家、时尚设计师共同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焕新赋能。点缀着年画元素、文化韵味浓郁的全新包装设计,使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再次擦亮金字招牌。如今,越来越多博物馆展览里的年画、非遗传承人手中的绝活儿,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赋能,摇身变为一件件有趣味、有温度的“新国货”,年画文化也借助新载体、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更广泛的传播。
年画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像创意舞蹈《年画舞》融合科技、美术、民俗等多种元素,展现百姓劳作、丰收、过年的欢乐景象。纪录片《年画·画年》用舞蹈的形式、动画小剧场的方式、特效合成的视觉影像等,带领观众走南闯北领略年画艺术的风采、追寻温暖的记忆、传承民俗的精髓、体现乡土中国的情怀,受到许多观众喜爱。形式多元的开拓创新,让年画艺术历久弥新。
让年画重回生活,既要继承传统,也离不开从生活、从时代出发的创造。期待未来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开出更多表现新生活、倡树新风尚的新年画“艺术之花”,赋彩人们的美好生活。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艺术总监 宋亮)
人民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界银行预测泰国经济面临20年低增长
- 雄安新区:住房公积金可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东方页岩革命”
- 青海累计放流荧光标记花斑裸鲤鱼苗28万尾
- 台风“三巴”携风雨来袭 广西供电部门全力保民众安全用电
- 西部科技创新生态联盟在重庆成立
- 油气田有了“AI超级大脑”
- 平均每天捐4座,超百万公益商家在美团为乡村儿童捐建新操场
- 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昆明开启“文化大餐” 云南以珍贵古籍上“好菜”
- 莫桑比克高级农业官员培训班学员闽北交流稻渔生态养殖模式
- 海口一农庄办“樱花节”树上全是假花?官方通报
- 海南上线“企航自贸港”一站式服务平台
- “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将在山东尼山举办
- 护航大学生就业路丨让“专业工作室”成为“人才孵化器”
- “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昆明启幕
- 浙江打造“十百千万”科学传播梦之队 盼科普“更上一层楼”
- 宁夏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农业绿色发展不光是农民的事
- 证监会:将不断推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深化务实合作
- 捐赠手稿“同写一首诗” 金砖十国诗人杭州共话“诗和远方”
- 热门推荐
-
- 青海玉树:海拔3700米踏雪巡线守护万家灯火
- 这个关键“感应器”缺失或导致炎症性肠病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三期)国债(7年期)
- 夏日吃粉留意保质期,当心剧毒米酵菌酸
- 青海黄南州成立70周年:生态底色更加亮丽,文旅成富民产业
- 中新健康丨宁夏首例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成功开展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浏阳快递进村 农民画卖出大山
- “第二十条”被唤醒!行使正当防卫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专家吁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创新发展
- 2024“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 首场上演话剧《侯德榜》
-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掘进始发
- 你的颈椎还好吗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丨嘎嘎冷的天与嗷嗷暖的烟火“最配”
- 数智时代来了,高校如何应对?
- 给班主任们写感谢信 这位校长一写就八年
- (乡村行·看振兴)漳州返乡创业青年把手机变成“新农具”代言家乡
- 未成年人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这场活动来支招
- 助推农业现代化 全国智能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新疆成立
- (两会速递)哈尔滨市市长回应“尔滨”热是否昙花一现
- 百余件敦煌文物杭州展出:含多件国宝级文物 见证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