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看东方丨文化润泽民心 历史照亮未来
作者:李梅英
经过5年的改扩建工程和各项筹备工作,7月8日,西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我区唯一一座集典藏、展示、研究、教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一级现代化综合博物馆。为了解新馆详情,记者前来探访,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建筑面积扩大近3倍
西藏博物馆馆长米玛卓玛介绍说,2017年10月,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西藏博物馆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达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2万平方米,包括藏品保管区、文物研究保护区、陈列展示区、休闲服务区等,最佳接待量每日可达7000人次。新馆建筑面积比老馆扩大了近3倍,功能更齐全。
“西藏博物馆新馆在老馆基础上进行扩建,建筑外观保持藏式风貌,同时又呈现出新的设计特点。新馆安装了西藏跨度最大的玻璃透明金顶,将高原阳光转化为博物馆的‘天然藏品’,形成‘会呼吸’的大厅。”米玛卓玛说。
西藏博物馆藏品多达52万件,馆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主要有印信封诰、古籍文献、瓷器玉器、唐卡造像、牙雕漆器等类别,其中珍贵文物达4万余件(套)。
西藏博物馆新馆展览主要有基本陈列“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以及正在筹备的“雪域丰碑——西藏革命文物展”等。
品味高原民俗文化
在西藏博物馆新馆一层,不少市民和游客正在欣赏“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览。该展览有展品700余件(套),其中近300件(套)文物为首次展出。“没想到草原上的常见物品乌尔朵在这也能看到。”在牧区生活器具前,市民旺姆高兴地说。
乌尔朵即抛石绳,是牧民用来驱赶牛羊或防御野兽攻击的一种必备用具,通常随身佩戴。牧民将石头置于石兜中画圈甩动数下,松开一根绳索,将石头抛向远处,最远可达百米。“乌尔朵多以羊毛和牦牛毛手工编织而成,有黑色、白色、彩色。这套乌尔朵由那曲市班戈县县级非遗传承人斯丹编制。”“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总策展人巴桑罗布介绍道。
“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览以生动诠释西藏高原人民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节庆文化以及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变为基本结构;将农耕、游牧、狩猎等特色生业模式、衣食住行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礼俗作为辅线;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呈现等集中展示了西藏民俗文化研究成果,解读了西藏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纵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走上西藏博物馆新馆二楼,“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览正在进行,展品近2000件(套),其中300多件(套)文物为首次展出。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览集中展示我区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纵向涵盖数万年的西藏地方发展史,横向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维度,是首次将西藏地方史与中国国家史进行全面贯通、系统穿插和无缝衔接的西藏通史陈列。展览集中揭示了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主题。
“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史前部分的展览囊括了代表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态的标志性遗址,展示了从这些遗址出土的大量遗存。其中,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双体陶罐整体造型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总策展人何晓东介绍。
展览的折枝莲托八宝纹青花盉壶是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通体饰缠枝莲纹、折枝莲纹、回纹、吉祥八宝等青花纹样,外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八宝纹”是西藏地区流行的传统吉祥图案,取材于藏传佛教的八种供器。
巧妙融入现代元素
在各展厅,记者还看到不少交互设备,参观者通过手端的显示屏,就可以看到几百里外遗址的情况,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新馆强化科技支撑,搭建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传播、智慧保护、智慧教育、博物馆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于一体的数字集成系统。”米玛卓玛介绍。
同时,新馆还利用博物馆资源为自治区中小学研学教育提供全新平台,加强对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探索,建立了以5到13岁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儿童体验馆,通过拥抱自然、祖国的花园、传承文化、对话历史等版块,设置丰富的多感官互动体验展项。
徜徉在西藏博物馆新馆,记者还看到文创体验馆、4D影院、多功能厅、书屋、观景平台、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休闲服务。
为了配合新馆对外开放,西藏博物馆新研发的文创产品多达106种,包括馆藏瓷器复仿制品、刺绣唐卡、景泰蓝器具、原创IP人物(阿古顿巴、宁吉姆啦)和各类文创小件(生活类、文具类),实现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创创意最IN产品评选中,西藏博物馆参选产品中五件产品获得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创新奖。其中,最受观众喜爱的有《迎亲图》刺绣产品、宁吉姆啦棒棒糖、西藏谚语书签等。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立足新起点,西藏博物馆将继续发挥文博单位的独特优势,加大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力度,加强文物价值阐释传播,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向世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西藏。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福建永定:油菜花开引客来
- 个头虽小,实力强悍,“贝碧嘉”怎么炼成狠角色?
- 川茶“组团”展销冰城 共拓东北亚市场
- 外媒:超过900人在沙特朝觐期间死亡
- 在数字经济中打造“向往的生活”
- 南海海域风力较大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 大包小包存地铁,让“特种兵式”旅游更便利
- (乡村行·看振兴)安徽广德:“竹乡画廊”赋能乡村
- 打造开放式生态平台 2024光合组织领导人成都大会召开
- 李彦宏最新发声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将至 专家支招防范皮肤科“一号疾病”
- 资讯有故事|匈牙利策展人贝思文:匈中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 房地产市场仍需增信心促转型
- 手机边充电边使用会爆炸吗?
- “水韵江苏”文旅公众推广活动在日本东京举行
- 中新真探:长期吃避孕药能治疗痘痘吗?
- 长征故事|这只长征出发前的小摇篮背后有何故事?
- 越南一旅游巴士侧翻 已致四名中国公民遇难
- 这场媒体盛会上,中国新闻网收获四项荣誉
- 新疆伽师县:“甜蜜产业”采收季 农户喜迎好“丰”景
- 热门推荐
-
- 让文化自信种子早早播撒在孩子心中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新疆托克逊
- 卡特夫人进入临终关怀 在家中和美国前总统共度时光
- “双节”“入枯”叠加 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等平稳运行
-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开辟11条至法国直航航线
- 中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装箱班轮投用
- 海南自贸港“高含金量”加工增值政策持续扩大试点范围
- 千年古韵传承 山西稷山螺钿漆器“时尚出圈”
- 探访中国传统优势食品“地图”:大江南北,美味再升级
- (新春见闻)苏北花乡的年货新“花”样
- 开放时间更长 晚上遛弯也来逛逛博物馆吧!
- 第18届中国戏剧节将至 15个戏曲剧种轮番登场
- 俄罗斯坦波夫州火药厂爆炸致5死13伤 州长:并非恐袭
- 给中国典籍中的妖怪上户口 他发现:90%妖怪都与人为善
- 中柬合拍纪录片《睦邻·柬埔寨》发布仪式在金边举行
- 国内首部!AI全流程广播科幻剧《异世界的甜甜圈》全新上线
- 品味端午的文化内涵
- 中乍两国医生共庆“中国医师节”
- 青海循化:撒拉人家宴宾客 “歪果仁”乐尝花式面点
- “大模型时代”到来 业界联合发布《AIGC可信发展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