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匈牙利策展人贝思文:匈中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匈牙利策展人贝思文已经在上海生活19年,目前是佰路得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也是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2015年以来,他多次策划匈中文物和文化交流,2020年被上海市授予“白玉兰纪念奖”。近日,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贝思文的祖母喜爱瓷器,家里收藏了很多中国的瓷器,那应该是他对中国最早的认知。
贝思文:我们自己历史上也有很多瓷器工厂,很多都是学习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不管怎么样,所有的瓷器来源根本应该就在中国。我奶奶专门收藏瓷器,家里有非常多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很漂亮的瓷器,包括中国的。
1988年,秦始皇兵马俑展在匈牙利举行,在匈牙利引发了举国轰动。当时还在上小学的贝思文也跟随家人参观了兵马俑展览,这是他和中国文物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贝思文: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在我们国家博物馆,天天很多人都在排队,参观量超过所有之前的临展活动,到今天为止没有超过那个兵马俑展览的参观数量,所以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一个文化项目。匈牙利(民众)被这个展览带动得很兴奋,包括电视里面也经常有一些采访或者是一些广告(介绍)等等。
在匈牙利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贝思文到荷兰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2001年,贝思文和朋友在匈牙利创办了一家IT公司——佰路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与艺术品拍卖、美术展览相关的业务工作。贝思文2005年到上海之后,随即将公司的业务也拓展到上海。2014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互动触摸屏“魔墙”,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魔墙”,更立体、更全面、更生动地了解藏品信息。
贝思文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介绍公司开发的多媒体互动触摸屏“魔墙”
贝思文:从我们开始在博物馆普及以后,非常快速地传到很多中国各地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里面使用。它非常适合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一方面有服务类的、导览类的一些帮助,或者是一些学习方面,帮助观众不是被动地看展览,而是主动地去互动起来。针对小朋友,也可以让这些比较正式的内容轻松一点,比如说文物互动游戏、拼图游戏、文物修复游戏,通过这样的轻松互动,让小朋友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爱好,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017年,在贝思文的推荐和协调下,上海博物馆和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茜茜公主与匈牙利”主题特展,这次展览大获成功。
贝思文:很多人看过《茜茜公主》这部电影,茜茜公主本人也是非常有趣、非常漂亮、非常高雅的女士。我们匈牙利人非常喜爱她,中国人也喜欢她,所以这个展览才能这么成功。当时先是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正好是夏天,每天在博物馆门口有几个小时的排队,一下子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第二站又去了北京,茜茜公主(主题特展)入驻了北京故宫,非常大气的环境,很多人都去看。后来又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展出),在西安兵马俑的家,又是很多人去看了。还去了云南省博物馆,是一个很棒的新馆,也很成功。
近年来,贝思文一直致力于促进匈牙利和中国之间的文物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贝思文:匈牙利的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民国时期在上海设计了很多漂亮的建筑,现在变成了历史建筑,非常有代表性。我们组织了一个邬达克建筑历史展览,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很成功。最近我们把中国的古代文物带到匈牙利,是汉代玉器、青铜器、漆器等文物在匈牙利的博物馆的展览,已经有两次,吸引了很多匈牙利观众,反馈非常好,超过我们的预期。
多年从事不同国家之间的文物展览等文化交流,贝思文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非常重要,他自己也从中收获很多。
贝思文:组织这样的活动十分重要,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对话、互相了解,发现我们(无论在多么)偏远的国家,也是同样的人类,历史上(是)过去的兄弟,思想是一样的,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一样的,都是朋友,这样的话,可以促进国际友谊,可以拉近两国之间友好关系。
在中国生活的近20年,贝思文见证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文物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很多中国年轻人也对博物馆越来越感兴趣。
贝思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大概是最近十几年,中国人开始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更重视了,有一个文化自信。这几年有一个博物馆建设的浪潮,也可能建了几千个新的博物馆,把老的博物馆升级成新的博物馆,新馆也开了很多,这个代表中国政府对文化、对教育的重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民众去博物馆(的次数)远远超过以前,中国的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就有更多人去了。现在我们去旅游,去一个新的地方,博物馆是必须去的。我觉得是非常重要、非常文明的一种态度、一种做法。
贝思文:我对中国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深的。我一开始是从兴趣出发的,后来就是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对中国的各方面感兴趣。中国人对外国人非常好客(友好),所以我在中国没有过不愉快的一天,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所以整体来说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中国生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孙伶俐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签审|安然
监制|潘晓英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甲酸钙生产装置投产 破解尾气利用难题
- 广西北海:补强产业链 壮大向海产业集群
- 国铁吉讯就“APP新版本弹出不文明用语”致歉
- 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 武汉发现罕见物种
- 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 年底会“清零”吗?
- 俄罗斯八小时史诗大戏《静静的顿河》将登首都剧场
- 以色列空袭叙利亚致4死4伤
- 浙江启动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 用镜头捕捉乡村之美
- 中企华友钴业与福特汽车、淡水河谷印尼拟合资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逾38亿美元
- 广交会观察: 外商盯上中国户外露营潮
-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勇:以食品优质供给带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 恺英网络旗下子公司盛和网络加入华为鸿蒙生态建设
- 百亩废弃矿坑 蝶变成“景观公园”
- 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径 福建发放首批“福林票”
- 全球@中国|外媒期待“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成全球外交领域重要盛会
-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数智水平
- 跨界融合文创、影视、短视频:非遗+,就是这么潮
- 广州白云区突发强龙卷风 直击灾后深夜救援
- “旅游补贴”?以谣言为低价游引流的吃相太难看
- 热门推荐
-
- 中越友谊关智慧口岸中方项目进行一周年成果展示
- 西藏林芝:携手护林防火 共筑绿色屏障
- 韩多地遭遇强降雨 已致4人遇难
- 山海携手见真情:澳门各界持续助力贵州从江发展
- 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启动
- 国家统计局:2024年6月份CPI同比继续上涨 PPI同比降幅收窄
- 山西鸟型文物上演“百鸟争鸣” 讲述古今往事
- 田轩:提振民企信心需“软硬支持”
- 滴滴助老深入社区 23年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启动
- 盘点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三大积极信号
- 预制菜、网上买螃蟹这些问题你遇到过吗?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出席中国援菲化肥交接仪式
- 文旅部: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 “女明星”与“邻家女孩”相互拉扯
- 2023年江西新增入选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528家
- 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计划大规模裁员
- 投资对未来发展支撑稳步提升
- 10余国水彩艺术家安徽黟县“切磋”水彩艺术
- 以球会友 两岸青年走进浙江衢州
- 天津出台实施方案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