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4.26年才确诊 2000万“罕见”病人如何被看见?
症状多样、不易诊断,平均4.26年才确诊
2000万“罕见”病人如何被看见?
阅读提示
一位罕见病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26年。在某种程度上,病魔来袭时,能迅速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是幸运的,很多人难在确诊第一步。
2024年11月18日,长春气温骤降,5岁的洋洋肺炎反复不见好,父亲徐浩的心一直悬着。听到医生说洋洋移植后的肝脏正逐渐恢复正常肝功指标,他才松了一口气。
突发急症,生命垂危,2023年底,洋洋被紧急送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抢救,被该院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诊断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这是一种罕见病。此后,医生与“死神”间的拉锯反复上演。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流行率低、少见的疾病。全球已知罕见病有7000余种,超3亿人长期遭受痛苦。这类疾病症状多样、不易诊断,患者和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疾病负担。
及时确诊演绎生命奇迹
确诊后的洋洋做了两次肝移植手术。近一年来,徐浩描述一家人的生活“不是在住院,就是在去往医院的路上”。这个他从未听说过的罕见病,将原本幸福的家庭击打得几近破碎。
2023年末,辽宁丹东的洋洋与家人到长春旅游,期间突发呕吐腹泻。“以为就是肠胃不适或感冒,送到诊所打针,没想到打到一半时人开始抽搐,医生说可能是脑炎,让赶紧送大医院,当天就进了ICU。”徐浩说,当时他正在韩国工作,得知消息后立刻辞职回国。
在吉大一院救治时,洋洋的血氨、心率持续升高,极度危险。医生推断可能是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建议家长和孩子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予以确诊。
“该病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病,主要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尿素循环障碍,机体出现严重高血氨,继而出现重度脑功能障碍,急性发作可致死,死亡率极高。”吉大一院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小儿消化科王丽波团队成员介绍。
随后,医院为洋洋制定了肝移植治疗方案,并在术后针对急性免疫排异、胆瘘、腹腔感染等问题多次启动全院MDT会诊。几次病危与抢救,洋洋终于迎来生命奇迹。
《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知的罕见病数量大约有1400余种。据估计,我国罕见病患者有近2000万人。
据中国罕见病联盟对33种罕见病、共计20804名患者的调研,42%的患者曾被误诊,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4.26年才能得到确诊。在某种程度上,病魔来袭时,能迅速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是幸运的,很多人难在确诊第一步。
“罕见病特别会伪装”
李强知道自己有血糖异常,但五六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糖尿病,直到就诊,医生“揪住”他同时伴有血钾偏低的问题,李强才意识到自己的病没那么简单。
在医生建议下,李强做了完善性检查,结合相关激素水平评估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一种罕见病。
90后姑娘张梦洁,曾因全身无力没少往医院跑。直到2017年,她才在北京的医院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
“罕见病特别会伪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某种常见病,比如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合并离子紊乱,容易被各科室当成常见病简单‘治表’。”吉大一院副院长于家傲告诉记者,这样后续或出现更复杂的症状,并伴随器官渐进性损伤,甚至导致患者错失治疗机会。
罕见病不仅对患者来说罕见,对医生也罕见。“相关治疗进入医学视野的时间都比较短,需要医生不断学习新疗法新方案,不断纠偏和优化。”于家傲说,目前,国家颁布的两批罕见病目录共207种,仅是罕见病中较为常见的一小部分。
为帮助患者早确诊早治疗,2022年11月,吉大一院成立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开设疑难罕见病门诊。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接诊千余名患者,多次组织不少于10个临床科室参加的大型门诊MDT会诊。
“罕见病诊治中心将散布在各学科的罕见病集中起来,不仅能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管理,也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的平台,并为相关科研的突破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撑。”于家傲对记者说道。
全流程管理让医疗更有温度
患者基数小,市场需求有限,许多治疗药物研发困难且成本高,药品价格不菲,这也是摆在多数罕见病患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确诊后,张梦洁需要注射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针要70万元。由于负担不起,直到2022年该药品纳入医保后,她才开始在吉大一院打针治疗。现在需要靠轮椅活动的她,每隔4个月需要住院打一次针,一年下来自费部分几万元。为方便患者治疗,吉大一院开设绿色通道,张梦洁只需提前两天与管床医生联系就能顺利入院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吉大一院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还会精准评估来院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为经济困难患者提供医疗救助,避免患者因经济问题错失良好的治疗机会。
徐浩表示,医院不仅为洋洋减免了肝移植手术的费用,还帮助联系基金会提供支持。“社工们也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坚定了我们的治疗信心。”
为让罕见病患者顺利就医和回归社会,吉大一院罕见病诊治中心创新引入医务社工加入,为患者打造“院前—院中—院后”的全流程个案管理模式,即在院前协助患者了解疑难罕见病诊疗资源,协助患者精准就医;在院后对离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持续性跟踪,了解患者后续康复及社会融入情况,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社交、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服务。
于家傲告诉记者,未来,中心还将以门诊、住院患者的病例信息为依托,广泛开展罕见病临床科研,同时积极推动罕见病相关医保政策落地,提升药物供应能力。
(文中受访患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于姗姗《工人日报》(2025年01月18日 02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官第一”走出史书 多元文创带火县域“甄完IP”
- 海内外企业共聚bauma CHINA 低碳智慧化趋势吸睛
- 中国单体最长最重跨铁路悬浇T构转体桥成功转体
- “轻烟袅袅,馥郁芳香”—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品茶焚香雅集活动
- 摸清“家底”!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完成清库 主要门类共计26937件文物
- 院士专家走进江西宜春调研考察 把脉重点产业发展
- 二季度末中央汇金持有ETF规模约5700亿元
- 泰国近期洪涝与山体滑坡致23死
- 名家“六一”寄语小读者: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让读书成为习惯
- 各种危机层出不穷 四年来全球新增1.22亿饥饿人口
- “婴儿水”走红 用科学素质揭穿浮夸营销
- 福建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金身绕境巡安启动
- 苏丹北达尔富尔州首府遭袭 当地官员称已致28死46伤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拒绝接收“毒列车”废物 州长: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答
- 复旦大学考古队对烈士墓地进行独立发掘 科技手段助吕梁烈士“回家”
- “你好,潮流香港!”巡回展览亮相第32届哈洽会
- 以岭药业张蕴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打造品牌建设新引擎
- 岸田表态!计划采购400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
- 第24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凸显时尚风韵 中外歌手以歌传情
- 国家文物局:利用文物建筑不得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 热门推荐
-
- 启航202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播出
- 为创新创业“种子”提供土壤 张江科学城坚持“产学研”联动
- 俄国防部:非战略核力量演习第三阶段已开始
- 6月进入登革热高发流行季 广东疾控提醒防蚊灭蚊
- 美国一核电站泄漏约151万升含氚放射性水
- 我国首头人工繁育并存活的二代雌性江豚满一岁
- 工作三年VS读研三年 究竟哪个更有“薪”价比?
- 拉萨纳木错文旅融合体验游活动:美丽天湖 用心呵护
- 工信部: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 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中方项目园区信息化开发工作完成
- 中国央行修订狭义货币统计口径
- 如何避免患者重复检查问诊?
- 青海多部门联合建立“中华水塔”守护人+公共利益代表机制
- 《欢乐饭米粒儿》新一季即将开播
- 中国极地科考“孤勇者”:选择极地工作不仅是选择“诗和远方”
- 浙江宁波将恢复直飞马来西亚吉隆坡及亚庇(沙巴)航线
- 技术突破!82.7%,我国盐碱地油菜创高产新纪录
- 北京全面进入企业开办“e”时代 助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 山西发现黄河中游地区史前成排分布土构窑洞
- 厦金“小三通”春运以来单日客流量突破4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