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进展顺利 “全面体检”摸清全国土壤家底
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进展顺利
“全面体检”摸清全国土壤家底(美丽中国)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成效。近年来,我国健全普查队伍,强化质量控制和培训指导,加快普查进度。目前,此次普查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圆满完成。普查成果将有助于我国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是严守耕地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2022年正式启动,计划用4年时间,重点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开展一次“全面体检”。此次土壤普查重点任务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普查成果将如何转化?农业农村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查明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等情况,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土壤普查可以查明土壤的类型、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过两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次普查于1958—1960年开展,第二次普查于1979—1984年开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利用结构和耕地的利用方式跟40年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须掌握当前土壤质量的状况,为土壤科学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说。
此次土壤普查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介绍:“土壤普查是土壤的‘全面体检’,这次‘体检’要查清土壤质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
查现状——摸清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和养分元素等。“通过查清这些性状,了解土壤资源,有助于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土壤资源。”张佳宝说。
查类型——在1米深的土体当中调查不同深度土壤层次的性状特征,辨别它们的类型。
查利用——充分掌握现在的利用状况,包括立地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状态、种植作物、化肥农药投入,以及产量水平等。通过对比不同利用模式下土壤性状的变化,筛选出高质高效的投入产出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建档案——建立包括土壤数据库和样本库的土壤资源库。据了解,土壤数据库是为每一个样点和每一种土壤建立详实的身份档案;土壤样本库是土壤的“时间胶囊库”,将长期保存约1000万份土壤样品。
制图集——档案记录的是样点个体信息,要实现对土壤资源的精准利用和管理,还要由点到面,分类、分区、分级进行制图,包括基础类型图集和应用类图集,做到因土施策、挂图作战。
此次普查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已如期圆满完成,共采集样点287.2万个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2年正式启动,按计划应于当年完成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平台构建、外业采样点规划布局,并选择88个县开展试点工作;2023—2024年,普查全面铺开,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2025年,完成普查数据审核和汇交汇总,开展相关成果编制等。
杨鹏表示:“3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统一规范,健全普查队伍,强化质量控制和培训指导,加快普查进度,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与成效。”
截至今年11月15日,此次普查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如期圆满完成,共采集样点287.2万个,采集样品311万份。2123个县完成了外业质量县级自验,1269个县完成了省级质量验收。
内业测试化验有序推进。截至今年11月底,样品制备进度达99%,检测进度达88%,近2000个县完成了样品检测,520个县完成了内业数据审核,部分地区已开展内业质量验收工作。
资源库加快构建。目前已完成国家级数据库搭建,累计存储成土环境、土壤利用状况调查信息和影像资料超过2亿条。土壤测试化验信息超过6800万条,启动样本库建设共计划存储约1000万份土壤样品。目前样品入库进度接近1/3。
为确保查得准、效率高,此次全国土壤普查充分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手段。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吴文斌介绍:“这次普查的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云计算、智能终端、数字土壤制图等技术,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的协同性、高效性、可控性。”
据了解,在外业调查采样期间,40余万名普查工作者深入2800多个县,足迹北至漠河、南至三沙、东至黑瞎子岛、西至帕米尔高原,对约110亿亩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进行了取土化验。
普查成果将满足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生产应用和土壤资源管理需求
这次全国土壤普查将产生哪些成果,相关成果如何转化利用呢?
张佳宝说:“我们将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系列成果,以满足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生产应用和土壤资源管理的需求。”
总体而言,成果包括数据、数字化图件、文字、数据库、样本库5个方面。以文字成果为例,将形成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土壤志、土种志、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质量报告;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酸化耕地等改良利用报告等。
“这些成果能够客观反映我国土壤资源的家底,也能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的状况、变化趋势和突出问题,据此提出改良治理、优化利用的科学对策。”张佳宝介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将主要用于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用地布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
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将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成果,掌握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措施,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新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质量是土壤普查的生命线。杨鹏表示:“土壤普查涉及面广、环节多、专业性强,为了保障土壤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普查数据质量追溯机制,将质量控制贯彻到土壤三普全链条全过程,确保样点代表性、过程规范性、信息准确性。”
据介绍,国家层面已开展多轮外业随机抽样、留样检测、飞行质控等,结果显示各地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质量总体可靠,达到普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本报记者 朱 隽)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9日 11 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FBI局长宣布明年1月提前卸任
- 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再登舞台
- 巴基斯坦一空军基地遇袭 巴军挫败袭击并开展清剿行动
- 李培根院士展望“AI+制造”:重视过程数字孪生 洞察高阶关联
- (新春走基层)广西客家铁警守护春节返乡路 每天巡线10公里
- 白宫:美决定停止同俄罗斯交换有关核武器的数据
- 天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新修订条例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 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开幕
- 上海地震局:本次地震不会对上海市造成严重影响
- 外媒: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赴广岛参加G7峰会
- 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举行新年音乐会庆祝春节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贵州广东等地将有大到暴雨
- 外媒:以军已攻入加沙最大医院,敦促哈马斯投降
- 转需!9条防癌饮食建议请收好
- 受地震影响的新疆旅客列车已陆续恢复运行
- 传统文化新表达 动画电影《天降大任》研讨会举办
- 20年来西藏迎1175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
- 单霁翔引领《万里走单骑》再出发,用温度讲好世界遗产故事
- 2021年以来广州共打掉涉黑组织7个、涉恶犯罪集团38个
- 满地桂花落 扫还是留?
- 热门推荐
-
- 安徽黄山开展“新农人”短视频直播特训
- 国际最新研究:复杂冰-洋交互对南极思韦茨冰川未来走向至为关键
- 中药代茶饮“顶流”乌梅汤回归 专家呼吁理性购买
- 美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持续发酵 政府应对引发不满
- “家政信用查”小程序全新上线 保障双向选择权
- 山西商务部门印发行动计划推进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
- 逛新展、上新书、鉴宝物 国际博物馆日南海博物馆“上新”迎客
- 《望庐山瀑布》:想象超群,前无古人
- 桂林国庆假期旅游景上“添花” 漓江水上游持续火爆
- 湖北今年首趟高铁旅游专列发车
- 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
- 港澳非中国籍永久性居民可申办来往内地通行证 外籍居民:很兴奋
- 美西方“气候伪善”当休矣
- 广东出台14条措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南美最大规模太阳能展在巴西圣保罗闭幕
- 特朗普被正式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公布竞选搭档
- 多方合力构建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
- 援藏干部参与见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落后贫穷走向开放富裕
- 扎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印度官员出席活动被警察射杀,印媒:凶手患有躁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