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学者:新一代欧盟“掌舵人”必须承认,中国是和平促进者
导读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9月8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当前欧洲正面临乌俄冲突和巴以冲突升级的双重危机,欧盟内部关于对华政策的讨论也进入关键阶段。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欧盟领导层应管控内部分歧,维护战略自主,同时重新审视对华政策,重视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方面的巨大作用,推动与中国的全面对话,促进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两场发生在欧洲“家门口”的危机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俄乌战事陷入胶着自不必说,再往南不远,巴以冲突已经波及东地中海和波斯湾沿岸,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的访问既没有达成停火协议,也没有取得明显成果。这两大危机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地区对抗,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触发世界“末日决战”。
荒谬的是,北约将中国描述为俄乌冲突的“决定性推动者”,这种说法简直匪夷所思,必须予以澄清。事实是,自2022年2月俄乌开战以来,尽管众所周知俄罗斯受到一众西方国家的制裁,但一些西方企业仍在继续同俄罗斯做生意,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直接或间接地与俄罗斯保持着经济利益往来。与西方关系密切的印度也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天然气,占该国总需求的50%以上,这种“多方结盟”的外交政策并未受到批评。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印度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新采购的武器中,有34%是从俄罗斯进口的。
今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莫斯科,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那几天,西方国家的“担忧”和指责声音明显减少了;到了8月底莫迪访问基辅时,这样的声音直接消失了。
同样,巴西、阿联酋、印尼等其他多个“全球南方”国家也在继续同俄罗斯进行着关键原材料贸易,但西方国家似乎对他们“宽容”得多,批评只是“点到为止”。此外,众所周知,由于全球贸易结构的固有特性,许多中间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零部件是在多个原产国生产,然后被整合到最终产品中的。
当前全球和地区冲突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欧盟正在就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讨论。到明年1月初,它恐怕又不得不做出调整,以应对新的情况——因为那时,新一届美国政府就上台了。
但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风正在刮起。乌克兰危机爆发两年多后,乌克兰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往来。7月24日,时任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广州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库列巴是在这段时间访华的最高级别乌克兰官员,他的访问是对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潜在斡旋者的认可。
今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强调“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
在明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之前,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等重要欧洲机构也将换届。欧盟迎来新的“掌舵人”将提供一个机会之窗——尽管这个机会很复杂。
欧洲理事会候任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具有印度裔背景,这可能有助于形成一种更微妙、更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和行动。2018年,葡萄牙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当时科斯塔是葡萄牙总理。现在,科斯塔将代表欧盟领导国际协议的缔结。
对于新一届欧盟领导人来说,改变对中国在这场全球最突出危机中的描述是明智的选择。承认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和平促进者,不仅更加符合事实,也对缓和局势更有帮助,尤其是中国已经通过在调解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恢复外交关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证明了它在这方面的能力。中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30多年来唯一没有在境外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国家。
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有必要全面地剖析欧盟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欧中关系的影响。
过去几个月来,尽管欧盟在电动汽车、乳制品等行业采取了一些保护主义措施,但欧中关系在促进和平与稳定方面仍继续展现出了可观的发展前景。显然,欧盟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调整,但具体如何调整目前尚不明朗。在新冠疫情期间,欧盟也曾展现出团结,但在过去两年中,欧盟内部又出现了一些分裂迹象。
在欧中关系问题上,欧盟内部存在不同声音,这很正常,但如果声音过度分散就是个问题了。现在欧洲应从整体出发,目标一致,强调更加统一和战略自主的欧洲立场。2020年12月30日,欧中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随着新一届欧洲领导班子上任,我们应重拾欧中全面投资协定谈判精神,重启欧中对话。我们不应忘记,该协定曾受到热烈欢迎,被视为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体现,为近年来经常提倡的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样板。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签订一项联合投资协议,好过欧盟27个成员国分别与中国签订双边协议。然而不幸的是,欧中全面投资协定在谈判完成仅三个月后,就因为跟贸易和投资无关的问题,被欧盟单方面冻结了。
欧洲政策中心于今年6月出版了题为《中欧关系处于十字路口·第三卷:不寻常的商业》的报告,欧盟驻华大使豪尔赫·托莱多为报告撰写了前言。读过这份报告后给人的印象是,欧中关系尽管前路崎岖,但大门仍然敞开,双方就广泛的问题进行持续对话仍然是可能的。
去年1月,曾三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的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在《今日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三角中的三人》的文章。他指出,欧洲主张“战略自主”,而这一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缓冲的力量”——这种能力已经在应对美国力主对华“脱钩”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很有洞察力和说服力。现在是再向前迈出一步的时候了,因为分歧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解决,也许可以用更直接的语言,旨在使双方的前景和成果最大化,同时避免陷入制裁和反制裁的循环。
明年,西班牙和中国将共同庆祝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西班牙作为欧洲最古老的民族国家之一,在冲突和化解冲突、谈判艺术以及限制权力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携手其他欧洲伙伴,为欧中关系作出独特的贡献。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Pivotal momen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令人不安!美国毛伊岛大火幸存者面临挣扎生存的困境
- 包银高铁宁夏段全线铺轨完成
- 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 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举办
- 广东划定5.07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
- 台湾企业家代表参访昆明:冀共享发展机遇
- 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3月环比上行
- 在新疆,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何以传承不息?
- 给黑洞拍照的年轻人
- 浙江武义:草坪生态葬刮起绿色殡葬新风
- 【世界说】英媒惊问:美国为何还在试图“理解”枪暴?
- 华为乾崑智驾版图再扩张,全新岚图梦想家重塑MPV智能体验
- 美军方:载23人美国军机在澳坠毁 至少3人死5人重伤
-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难解(深度观察)
- 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
- 告别晶体管迎来忆容器 AI芯片可用电场而非电流执行计算
- 特朗普访问法国 为当选美国总统后首次外访
- 潮州精品招商项目今日亮相深圳
- 泰国国会下议院选举47个选举点将重新计票
- 重庆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热门推荐
-
- 为什么江南史研究长盛不衰?北大教授李伯重:史料、方法和问题意识齐备
- 空中盘旋多圈后降落!美国波士顿飞中国香港客机因故返航
- 广州航标处力保辖区水上航行安全 年内取得多项科技成果
- 新中考正改变教育生态,家长的育儿经该变了
- 3954标箱!这个班列5次刷新单月发运量历史纪录
- 阿盟紧急外长会就巴以局势通过决议 呼吁采取有效行动实现停火
- 有惊无险 浙江村民衣柜摸出一个手榴弹后主动上交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黑龙江双鸭山煤矿重大事故查处
- 中期协:今年一季度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增2.70%
- 新年新品新动能 中国外贸含“新”量超高
- 28岁女子被高空抛砖砸中离世,亲属:嫌疑人涉故意杀人罪被批捕
- 胡汉舟:上半年能源供应保持稳定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 (文化新纪行)黄土高原古长城守护者:生活与守护融为一体
- (投资中国)GE医疗与上海浦东新区签署3.8亿元投资合作意向
- 深入实施就业帮扶
- 北京发布37项场景创新需求 涵盖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
- 青海提前为地震受灾困难家庭足额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金
- 舞剧《英歌》一票难求 明年将开展全国巡演
- 白宫:美方不寻求中东局势进一步升级
- 冬春游甘南 23个景点免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