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复出,BBC又开始……
在一篇关于李子柒复出的报道中给李子柒打上一层层的“灰色滤镜”
中国知名田园风网红李子柒的复出,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更受到了许多她的国外粉丝的欢迎。
但是,就在11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却在一篇关于李子柒复出的报道中,给李子柒打上了一层层的“灰色滤镜”。
尽管这篇报道的标题——“我很想念你们”:中国社交媒体的宠儿回来了——看起来挺正常的,但在报道的正文里,从第一段开始,BBC就在不断地给李子柒这么一位中国民间的博主打上“中国政府”的标签,一会儿说她能做大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许可”,一会儿则称她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对国外的“软性政治宣传”。
不仅如此,对于李子柒等近些年在中国网络上不断涌现出的田园风博主,以及他们通过视频所呈现的中国乡村新貌新风,BBC却宣称李子柒的走红“掩盖了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真实面貌”。
不过,耿直哥对BBC的这种报道并不意外。这就是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一种很常见的套路。他们打给李子柒的“灰色滤镜”,本质上是想要显得自己很有“批判性”,显得自己很能“独立思考”,但这恰恰是西方媒体不仅在中国人面前显得傲慢和自大,而且在西方也越来越失去认可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批判性”和“独立思考”,已经流于形式,成为了一种脱离了实际的自我标榜。
再回到李子柒的话题上,其实早在2019年时,央视新闻就在评论李子柒现象时写道:“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而她在国外能圈粉无数,亦是因为她对生活的热爱,在很多外国人那里也产生了共情。人们在李子柒那里看到的,正是坚持热爱、活出精彩的勇气和信心。
正如《人民日报》点评李子柒的一句话:李子柒活出的,是“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贵州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瞄定“产业”“平台”“通道”
- “中国这一指数为79,美国46”
- 天山观察丨乌鲁木齐如何在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排头兵、领头羊
- 中秋国庆假日上海文旅市场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 业界专家相聚山东青岛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海洋科学研究“新范式”
- 海南发布三项自贸港重点人才政策
- 汉魏洛阳城首次发现大型魏晋时期地下水道遗迹
- (经济观察)直面不确定性 全球财经人士吁加强对话提升金融韧性
- 艺术交流促民心相连 80余场活动将亮相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 宁夏贺兰: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 你尝过“AI大厨”炒的菜吗?
- 守护长江久久做好事 武汉学院学子邀公众共绘绿色新希望
- “走进泰拳”推广活动亮相昆明 展现泰国国粹魅力
- 以军密集轰炸加沙地带南部 致至少18人死亡
- 牛奶喝错了无益甚至有害
- 《狂飙》一路“狂飙”的启示
- 涉案2500万元 一名红通逃犯被哈尔滨警方劝返
- 2024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
- 美放缓降息节奏代价不小
- 遭遇网络暴力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来看典型案例
- 热门推荐
-
- 山东高密发生燃气闪爆 致2人死亡2人轻伤
- 鼻健康的“换季防线”,从医院到家门口
- 赏百年木棉红 广州启动首届木棉生活节影像大赛
- 青海代表团赴泰参加澜湄合作与绿色发展交流汇
- 厦门上半年服务业较快增长 中小企业获“精准画像”
- 甘肃敦煌:李广杏引食客寻味而来“预定尝鲜”
- 新闻1+1丨打通天山,意义何在?
- 探路轻罪治理
- 武警青海总队机动某支队开展防化应急演练
- 孙其峰逝世后首个大型个展在天津举行 104幅画作追忆大师
- 《欢乐饭米粒儿》新一季即将开播
- 蓝厅观察|“美式民主人权”有多双标?
- 中考前的烦恼,该怎么破?
- 联合国:叙利亚近70%人口在地震前就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 春运车票预售热 1月25日将迎来节前出行高峰
- 有的“兼职”可能让人坠入犯罪的深渊
- 吃了山东的这些炸货,周天子都得直点头
- 平均4.26年才确诊 2000万“罕见”病人如何被看见?
- 美国洛杉矶野火肆虐:山头被浓烟笼罩、灰烬如雪片飘落
- “尔滨”归来,仍是“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