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健康的“换季防线”,从医院到家门口
一阵秋风一阵寒,李勇控制不住地打喷嚏,严重的时候一天要用上七八十张纸巾。他知道这是“老毛病”又犯了。每到夏秋、冬春换季之际,他都“严阵以待”。
“在我国,过敏性鼻炎个人感觉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在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刘光辉看来,过敏性鼻炎作为常见病,已不仅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过敏性疾病是遗传性疾病、环境疾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流行病。”刘光辉说道。
被忽视的过敏性鼻炎
“很多人不觉得过敏性鼻炎是一个大病,认为就是一件小事,用几天药就好转了,或者多喝点水扛一扛挺过去,忽视了它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导致的慢性病。”刘凤茹从事药师职业20年,她工作的零售药店位于沈阳。
每年的7月到9月是刘凤茹和同事接待过敏性鼻炎患者较多的时候。对过敏性鼻炎认知不足,甚至当成感冒治的情况在患者中间时有发生。
感冒和过敏性鼻炎是容易区分的。刘光辉讲道,停不下来的喷嚏、清水一样的鼻涕、鼻子堵、鼻子痒,这四点是过敏性鼻炎非常重要的症状。感冒流鼻涕会由清到脓,而且可能伴随发热头疼。
“人类就一个呼吸道。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典型病种中,过敏性鼻炎首当其冲。”刘光辉表示,如果在早期忽略过敏性鼻炎,它就会往下延续,可能引发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
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患病率不容小觑。数据显示,国内成人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已上升至17.6%[1]。而青少年过敏性鼻炎的整体患病率还要略高于成人。2001-2021年,中国过敏性鼻炎的青少年总体患病率达18.46%[2]。
在刘凤茹看来,如果大众、患者对过敏性鼻炎有更进一步了解,并进行规范的综合防治,疾病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控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反复发作与规范防治
然而现实情况是,长期受到过敏性鼻炎困扰的患者,身心承受着双重压力,他们中的不少人选择了病急乱投医。“走进过敏科室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10个人里面可能有8个人都经历过不规范治疗。患者常常希望吃一两片药就能解决,就不再发病了。但对过敏性鼻炎来说可能目前还达不到。”刘光辉说道。
不规范治疗、见好就收、治治停停,是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常态,也是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过敏性鼻炎目前不能根治,但即便如此,“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愈是可以达到的。”刘光辉表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通常是满足了三个条件——过敏体质、过敏原,并且两者发生了接触。
因此,在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中,首要的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科去做过敏原检测。”刘光辉强调了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性,并提到过敏性鼻炎与季节紧密相关,应在春秋季节到来之前或到来之中,认真做好防备工作,规范化地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里将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列为一线治疗药物。以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例,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疗程建议4周(28天)以上,具体需遵医嘱[1]。
关于大众和患者担忧的激素问题,刘光辉解释道,“激素的正确应用,可以起到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科的医生很少用口服的激素和注射的激素,一般会严格地使用鼻腔喷雾剂这类局部激素。”同时他表示,局部激素用药不是用三两天,症状好了以后就可以把它放下,需要有医生的指导。
刘光辉、刘凤茹在谈及过敏性鼻炎的综合治疗中,“长期”、“坚持”被反复提及。不难看出,面对“可能会被伴随一生”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更需要的是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正确对待。
急不得,也慢不得
慢病管理“功在日常”。过敏性鼻炎作为慢性疾病,在规范治疗上急不得,在健康教育上则慢不得。尤其是随着过敏性鼻炎患病群体日趋庞大,过敏性鼻炎管理和防治也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更多的诊疗需求亟待被满足。
刘光辉表示,目前老百姓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远远不足,所以期待未来在社会公众、医务工作者、患者三个层面的科普宣传上构建起一个立体结构,让社会各界重视过敏性疾病及慢性病的规范管理。
这当中,百姓身边的零售药店正逐渐成为慢病管理和疾病科普的重要阵地之一。“医生和零售药店的药师组合在一起,对患者提高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用药选择,会更加方便。”在刘光辉看来,在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零售药店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常年在社区与邻里打交道的刘凤茹来说,如果健康科普及时,就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目前她工作的零售药店,开辟了专门的患者宣教室,每个月都会举办1-2场患者健康科普活动。与此同时,慢病管理工作也成为她的日常。她表示,为慢病患者建档建册,对一些特定季节性疾病患者做提醒和回访,以及更多专业化、规范化的慢病管理服务已在零售药店纳入日程。
国家药品监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累计在注册有效期内的执业药师达76.5万,注册在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69.3万,占注册总数的90.7%[3]。当慢病管理贴近百姓身边,开展对过敏性鼻炎的科学防治,也将变得更加有力有效。
10-2025-CN-XFY-110266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 [J]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2) : 106-129.
[2]王睿坤,梁洁琼,韩伟,等. 2001—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6):784-793.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023年8月全国执业药师注册情况,http://www.cqlp.org/info/link.aspx?id=6912&page=1
作者:刘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铁”技术升级助力智能复兴号春运疾驰
- 阿富汗媒体:美国入侵阿20年腐败犯罪频发 人民仍生活在贫困中
- 广东韶关北江港开港
- 上海海洋大学学者领衔主编 海洋酸化方面英文学术专著填补领域空白
- 巴以冲突再起:旧怨未息又添新伤 暴力循环何时了
- 美国用户担忧TikTok若被禁将影响生计
- 陷入争议的“蓝兔”生肖票
- 新疆克州第十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 天津蓟州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 协议投资总额超127亿元
- 五部委: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 陕西:2023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六千万元
- 国庆假期前3天广州珠江游接待旅客12.03万人次
- “格美”预计25日登陆闽浙沿海 浙江局部将出现特大暴雨
- 投资25.2亿元 辽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86%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四川:佳节临近 博物馆“中秋味”渐浓
- 天擎天拓:助力中国企业“通江达海”
- IMF:中国将成为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 河北深州八旬老人为烈士守墓60载 登上“河北好人榜”
- 校企共建“工业超声检测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 热门推荐
-
- 科技加持解难题 吉林榆树豆制品加速走向海外
- 台湾南部再遭干旱缺水危机考验
- 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闭幕
- 北约军费“业绩”再创新高,美国或成最大赢家
- 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打造新“十二月市”城市消费品牌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储能行业将迎来爆发期
- 突发!肯尼亚国防军司令在直升机坠毁事故中遇难
- 美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已五年 伊朗民众:美滥用制裁霸凌成性
- 甘肃首季规上工业增长居全国第3位 工业固定投资增长近三成
-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 中新教育丨中国人民大学报告:直播间带动30余种新职业
- (年终经济观察)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 年夜饭预订告急 有人开始兼职当“私厨”
- (乡村行·看振兴)赣南黄元米果:传统美食助力乡村振兴
- 北约秘书长突访乌克兰:承认未能兑现军援承诺
- 新疆图木舒克市达坂山铁路专用线铺轨加紧进行
- “双节”日均出入境旅客将达158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倍
- 青海三县彻底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
- 网红款冷饮身价“傲娇”为哪般?
- 孩子学习困难,要看“门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