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返乡当义工:我的快乐就是老有所为
中新网郴州11月13日电 题:退休干部返乡当义工:我的快乐就是老有所为
作者 鲁毅 谭利柄
退休养老,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开心,是健康!获得快乐的方式多种多样,湖南郴州的副处级退休干部杨森选择返回农村老家,担当起安仁县牌楼乡莲花村党总支部“义工”第一书记。他义务为家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奔走效劳,为乡邻们“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出谋划策、奔走呼吁,发挥余热助力乡村发展。
从农家子到优秀公务员
杨森,出生于莲花村,是该村考出去的第二个大学生,是乡亲们眼里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后,他从技术员、科员、副科长、科长,一步步走向副处级领导岗位。在他工作过的单位,他给人的印象总是一身正气,一身书卷气又不失豪气,深得单位同事们敬重。
在工作中,他总是勤勉尽责、从不懈怠。在安仁县委组织部工作时,他就获得郴州市“优秀组织工作者”;在郴州市商务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他连续5年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并荣获“郴州市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又荣获郴州市“驻村帮扶优秀工作队队长”称号……
2022年4月,杨森从郴州市商务局三级调研员身份正式退休,不少企业多次发出邀请希望返聘他入企工作,他都一口拒绝。众人以为他要开始享受退休后的天伦之乐,打打牌、钓钓鱼、读读书、带带孙辈,或是参加老年大学,讲讲课、侃侃山,但他作出了出乎意料的选择,从城市回到生他养他的老家莲花村担任“义工”第一书记。
“如今我在莲花村是个无片瓦寸土的‘无产者’,之所以要回村做点事,主要是难忘当年读书时家里穷,村民送鸡蛋、送猪肉等救济的恩情。”杨森说,他是郴州市劳动模范,“对我来说,这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并发挥标杆作用的,所以我选择退休后继续工作。”
化身乡村建设“领头雁”
莲花村拥有1078亩耕地,人多地少,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村民依靠田土难以致富,更不可能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益。多年来,莲花村的集体经济一直为零。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致富,一定要从发展产业上下功夫。”一来到新岗位上,杨森就琢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分两条路走,做好土地文章,用好产业帮扶项目。
发展乡村产业,他敢于破困局、谋变局、开新局。
在莲花村推广烤烟种植是他的第一个破局之举。他联合村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一起勘查村中土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全村所有的田旮旯,用脚步丈量土地,实地考察耕地环境,了解适种范围,推广烤烟种植。最终,打破当地人认为“莲花村不能种植烤烟”的传统思路。
为完成烟田水渠改造工程,他向郴州市有关部门争取5万多元资金,解决了当地烟田排水不畅等问题。他还从湖南烤烟种植大县桂阳县引进技术好、水平高的烟农到莲花村种植烤烟,并勉励村干部、村民向桂阳烟农学习种植技术,以期增加村民收入。
2023年,烤烟种植为莲花村集体经济增加约3.5万元收益,使莲花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2023年烤烟收购工作一结束,尝到甜头的莲花村就立马召开支村两委和组长会议,讨论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并决定力争将烤烟生产长期稳定在300亩以上,每年实现烤烟税收7万元以上。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又排除困难引进光伏发电站项目落地莲花村。一年多的时间,杨森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寻求支持,从立项备案、借款贷款,到光伏电站造价谈判、协调电力公司业务流程等工作,他都不辞劳苦、亲力亲为,用尽人脉。2023年10月12日,总投资125万元、装机容量326千瓦的光伏电站在莲花村顺利并网发电,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7万元以上。
村中业态丰富了,农民收入也随之增长。昔日唱反调、不支持、打退堂鼓的老乡们都对杨森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是莲花村的大功臣,帮了大忙!”
以身作则树文明新风
先把家乡产业发展搞起来,下一步还要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杨森说,乡村发展、美好家园建设,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
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初到莲花村担任义工时,他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自掏腰包解决个人餐食问题,自己承担往返交通和迎来送往的费用,坚持绝不增加村里一分一厘的经济负担,绝不拿老乡一针一线一草一木。
他说到做到。为此,莲花村村委会干部多次建议,要从村集体账户资金为他报销相关交通支出,尽量避免他自掏腰包为村里办事,都被他严词拒绝:“我回家乡就是为了义务帮忙!”
为改变莲花村村民抱残守缺的思想,他还多次开展思想认识教育,提升村民认识水平。目前,莲花村村委会成员及全体村民在文明用语、文明习惯、工作纪律等层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靠自己努力创造财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当下,按照杨森为莲花村发展构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莲花村各项产业发展计划正在有序推进。杨森介绍,等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目标实现后,莲花村还计划每年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每月为他们配备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当下,他正着手建立“莲花村教育基金”,每年为村里考取大学的学子提供奖励,同时为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提供教育保障资金。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他利用在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挂职时建立的人脉关系和企业界朋友积极募集资金,甚至准备拿出自己10%的退休金用于村经济发展。
“为家乡奔走呼吁,我在所不辞。”他说,“只要能看到莲花村因我的加入而发生显著变化,我就开心了。”(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月10日央行开展18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扎根基层服务西部 “90后”青年湘西苗乡放飞青春梦想
- 2024年端午档期刷新中国影史同档期总场次纪录
- 传承剪纸技艺 江西瑞昌推动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
- 提升新生儿救治能力 “一带一路”上援外医生的仁心仁术
- 即时零售迎政策利好 实体商家在京东收获“小时达”增长新动能
- 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开展朱鹮觅食地增殖放流活动
- 山东盘活文物资源发布十大文物主题游径 寻脉中华文明
- 四川南充:外国留学生包粽子 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味道”
- (经济观察)年轻人寻“存钱搭子” 能实现理财目标吗?
- 韩国发布新版国防白皮书,时隔六年再称朝鲜为“敌人”!
- 从乘风而上到造风起航!2024年巨量引擎城市生态大会圆满落幕
- 这些中医新生先学古籍修复
- 以草原旅游促地域经济 乌拉盖相约北京走进“天边草原”
- 大生意——俄乌冲突卫星调查系列之三
- 以色列是伊朗军工厂遭无人机袭击的幕后黑手吗?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信号
- 美国防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军事援助
-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将亮相
- 青海受泥石流影响路段陆续恢复通行
- 热门推荐
-
- 广西首宗大蚝碳汇交易落地钦州
- “水书先生”杨胜昭:先让非遗水书活下来
- 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认定 上海市域机场线即将开跑
- 上海海关保障罗丹真迹《思想者》等百余件艺术珍品来沪参展
- 救命的AED被“锁”住,急救设备怎么避免“失灵”?
- (第六届进博会)第二届全球数贸会即将启幕 多个“首次”见证开放发展
- 探访世遗泉州“法映刺桐”展馆:千载法制护安澜
- 补齐土特产销售短板
- 中俄界江乌苏里江虎林段“文封江” 比往年晚十几天
- 专注“小而美”的产品故事 玉树创业青年聊北京见闻
- 广东开展“南粤家政”技能交流展示和招聘活动
- 老挝经贸合作展示馆落地上海杨浦
- 成功破解硅片“力学短板” 中国科学家实现柔性太阳电池制造
- 中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新投热采调整井顺利投产
- 从美国买500枚“战斧”导弹,日本想要“反击”什么?
- 黄群慧:从优秀到卓越,现代新国企如何走向世界一流?
-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
- 中国科兴累计为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供应疫苗超12亿剂
- 年产鲜切花一百八十亿枝 花卉产业盛开彩云之南
- 湖北“出梅”入盛夏 近3天将持续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