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机遇,同绘蓝图
共享机遇,同绘蓝图
——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综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内软硬联通正不断拓展,科创产业加速发展,青年英才齐聚共创,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形成。
5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3.2万亿元,2023年突破14万亿元,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鼓励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大湾区这一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圆梦桥绘出同心圆
2018年10月,“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圆梦桥”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同时将粤港澳三地紧紧相连。
近6年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建成在即,其中主跨达1666米的深中大桥再次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建成通车后,深圳与中山间的通行时间将由目前的约2小时缩减到30分钟左右。广深港、广汕高速铁路和汕汕高速铁路汕尾至汕头南段相继建成通车,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已基本成为现实。
8个月,50万辆次,这是“港车北上”正式实施以来的“成绩单”。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澳车北上”和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港车北上”,让港珠澳大桥变得更加繁忙,见证着内地与港澳的“双向奔赴”。数据显示,今年内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在5月21日正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达127.7%,较2023年提前4个月,刷新大桥通车以来的最快纪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际上没有先例。过去5年来,大湾区实现了粤港澳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质量认证规则衔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运行良好,“互换通”政策落地实施。“湾区标准”已覆盖32个领域的183项,“湾区认证”首批15个项目已经落地。
前海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横琴打造琴澳跨境法律服务新模式,南沙创新与港澳教育衔接机制,河套率先试点数据跨境交易……粤港澳大湾区的8600万居民,正在用自己的生活轨迹,在这5.6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湾区,绘出最大的同心圆。
科创湾区协同发展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方法与云计算有效结合完成药物设计,让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方法的效率、精确度和适用性得以提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已聚集了160余个科创项目推进和落地。机器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业选址落户,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鲲云科技等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果斐然。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第四年排名居全球第二位。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为结合点,广深港、广珠澳作为主骨架的大湾区科创协同框架已逐步形成。
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7.95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是突出亮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专利能力已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等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前沿,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
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孵化和加速行动已在大湾区布局推进。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说,广东正与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支持粤港澳三地创新主体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合作。
青年共画湾区蓝图
日前,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专注干细胞、脑机结合、生物传感等前沿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来到东莞松山湖,与大湾区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为未来的行业发展埋下一颗颗种子。
在广东,包括松山湖在内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已搭建完成,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48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
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已获批准,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等6类内地人才可申办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截至去年底,近1万名内地人才通过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来港。北上方面,已有约9000宗申请获批。
在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和香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粤港澳三地融合加速,背靠广东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港澳的创新优势,大湾区的“半小时科研圈”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来说,在香港产生科幻的“灵光一闪和冲动”,可以在三四十分钟的车程后,在深圳得到验证。
自2018年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带领团队,实现了产品“香港研发、深圳落地、佛山生产、销往全国”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说,期待更多青年人才到大湾区来、在大湾区流动起来,让粤港澳大湾区从人才高地向创新高地不断发展。
(据新华社广州电 记者洪泽华)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7月中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月度超50%
- 部分记录缺失 韩国坠机黑匣子在飞机撞毁前4分钟停录
- 华文媒体人眼中的新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 中短途客流增加 “五一”假期客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 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
- 亚运航班增至22条 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 沈阳市全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 科技巨头再赴“服贸之约”:与中国伙伴合作共赢
- 赢得墨西哥大选的她,是谁?
- 一举高“粽”,“粽”享安康!请收好这份精心手绘端午祝福
- 俄总统普京任命绍伊古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
- 江苏盐城龙卷风亲历者:风声中夹杂着金属撞击声
- 报告: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
- 新能源汽车与机械装备产业广西签约投资额达101.78亿元
- 山西尹村遗址发现三座商代早期“窑箅式升焰窑”
- 上海专家探索“四化”治疗模式造福膀胱癌患者 五年生存率比肩欧美
- “中国式”防汛:打造极限条件下一体化解决方案
- 西班牙汉学者达奇著新书:探寻东西方经典相遇之路
- 从五指山唱到国外!中法童声合唱团相约海南唱响“友谊合声”
- 国剧出海,古装不再是“刚需”
- 热门推荐
-
- 如何保障无障碍出行?北京残障乘客全程体验地铁无障碍服务
- 国家动漫园冀携手南宁助力中国文化产业出口东盟
- 国际识局:中东地区冲突多点爆发 叙利亚又成大国博弈战场?
- 莫言、于和伟直播对谈戏剧 新书《鳄鱼》在抖音电商发布
- 三架客机遭枪击 美国航空暂停海地航班运营至2025年2月
- 推荐算法是数智时代知识传播的新引擎
- 多国将首次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 申遗成功!关于中国茶,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 黑山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湖南”
- 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因何惹争论?
- 光伏产能过剩与融资热之下:绿色金融“贷”动产业链
- 突发!美国阿肯色州一武器工厂发生爆炸 至少2伤1失踪
- 俄紧急情况部:莫斯科发生恐袭事件音乐厅的明火已被全部扑灭
- 专家学者齐聚内蒙古小县城 谋中药材(蒙药材)发展道路
- 道中华丨听陈巧生老爷子聊宣德炉之美
- 10月1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六下降1.04个点
- 十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15%
- 调查显示: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和防拐最受家长关注
- 上半年新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逾9211亿元 同比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