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云观 | 文物修复师,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
编者按
图云关,位于贵阳市南部,是周渔璜笔下的“奇石千丈云际立,雄关四扇日中开”之雄关,旧时即为黔南首关。现在属于鹿冲关森林公园,在公园北大门,留有多处摩崖石刻,记录图云关曾经的风云。
始建于公元1201年(宋宁宗嘉泰元年)的图云关,最初是古代贵阳东出湘桂的咽喉。图云关不仅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古关隘,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摩崖石刻、关帝庙、纪思亭和可憩亭等。
1939年,因着图云关东接中原,南接滇缅,西距当时的抗战中心重庆仅400多公里,地处关隘要津,加之此处树木葱茏,是绝佳的天然掩体,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驻于此。在血与火淬炼的6年半时间中,图云关汇聚五湖四海抗日救亡的志士,成为全国最大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站立图云关最高点“日出峰”,可饱览云海荡漾,群峰浪涌的美景,可俯瞰贵阳城,可欣赏清流掩映的参差楼群。从古至今,图云关都是贵州的一个地标。
有“关”字,且也是贵州地标的还有一处:娄山关。贵州日报的“27°黔地标”文化周刊老牌副刊就叫“娄山关”,是以文艺作品为主的报纸副刊。如今,媒体融合走向纵深,传播形式更为多样,以屏为载体,图片更为悦读,文化周刊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上推出“图云观”栏目,既取意图云关为贵州地标,又将“关”改为“观”,契合以图片故事、图片叙事为主的新媒体栏目。
艺术一族多分支,文影二流常交错。有时,静默的瞬间比嘈杂的声音更令人触动。
藏在17.6万平方千米里的黔地文化密码,期待更多挖掘和解锁。一图胜千言,在这个信息量爆棚、注意力短缺的数字时代,“图云观”运用专题摄影来讲故事,通过图片展现的细节娓娓道来,“定格”贵州文化的瞬间,直观、生动、系统地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情感。
—— 黄蔚
从细腻的书画到沉稳的铁器,从光华的银器到古朴的陶瓷,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被称为“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需要以无尽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默默守护着那些沉睡的历史碎片,让它们重焕新生。
文物修复是一项技术与情感并重的工作。每一件文物的修复都是全新的探索,修复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实验,寻找最适宜的修复方案。
面对这些沉默的历史见证者,修复师对文物充满敬畏。
2017年,贵州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实验室建立,7间专业实验室,每一间都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设计了专属的修复环境。
这里不仅是文物修复的场所,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
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件待修复的文物,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倾听岁月的低语。
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深厚学识与高度责任感的艺术。
他们要精通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和艺术修养,确保修复后的文物既能恢复原有功能,又能保持其历史风貌。
书画室里,泛黄、残破的古代画卷铺陈开来。
古书画修复最核心的步骤是:洗、揭、补、全等,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精准的手艺。洗画芯,就是要将旧画洗净,清洗过后用毛巾挤吸出脏水,需要非常小心,不伤及命纸及画芯。
命纸是画芯的托纸,托纸直接和原画接触,能延长作品的寿命,也能够使作品更加出色,故而称之为“命纸”。
揭命纸是修复古画中最重要的工序。通常先揭背纸,再揭托纸。根据具体情况可用镊子揭或用手指摩、搓,每次所揭范围不宜过宽过大,在保证画心安全的前提下,需循序渐进,心平气和。
金属文物修复室中,铁器和银器的修复则是一场与腐蚀的战斗。
铁器容易生锈,修复要先去除表面的腐蚀物,再经过精细的打磨与做旧处理,难点在于平衡保护与恢复,既要防止未来再次腐蚀,又要保持文物的历史真实性。
银作为贵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色,传世或考古出土的银器表面受到侵蚀后形成各种腐蚀物,大多数色泽晦暗,保存状态极其不稳定,拿取需要小心翼翼。
修复银器,还需特别注意保持其光泽与细节,修复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雕、焊接等精细操作,使其既保持历史感又不失美观。
陶瓷修复区常常上演着“破镜重圆”的奇迹。
一堆堆破碎的瓷片如同历史的碎片等待重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修复师不仅是修复一件物品,更是在修补一段历史。
面对破碎的瓷片,修复师们首先会仔细拼接,利用高倍显微镜寻找最细微的吻合点并进行精细粘合。
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精准度,因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破坏文物的整体美感。
古陶瓷无痕修复是文物修复界首推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一门手艺。
复原后的瓷器还需进行上色,常见上色方法有两种:喷枪、笔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最终修复好的瓷器,修复部位与原件浑然一体,古韵风采得以重现。
当珍贵文物进入展厅,迎接观众的目光时,它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及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
文物修复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他们成为文物状态的现场监控者。
展厅内的文物修复师继续守护着文物,定期监测保存状况,以及文物本身的物理变化,偶有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具备专业技能的文物修复师能够迅速介入,评估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害。使得每一件文物都能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让历史的记忆得以鲜活地传递给未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访古城、走蜀道 国际媒体人盛赞广元昭化文旅魅力
- AI监管应开启国际合作
- 聚焦亲子双向成长 家庭轻喜剧《欢乐家长群》定档
- (新春走基层)青海:消费帮扶年货节中趣享好“食”光
- 哈伊高铁最长跨河桥启动架梁施工
- (身边的变化)武汉轮渡之变:跨越时空承载江城记忆
- 日本札幌市放弃申办2030年冬季奥运会
- 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煤运输 太原铁路增开货列4趟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宁夏:三方面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 新一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将启动 锁定两类产品→
- 120亿!绍兴大手笔布局“算力”赛道
- 旅美大熊猫“美香”一家三口到家
- 不妨以理性心态看待“高考房”
- 新华保险全新发布2024年客户服务十大承诺
- (新春见闻)洪都拉斯青年西安过“小年”
- 青海首次影像记录到白色马麝
- 元旦假期文旅市场消费火热
- 防窥手机膜伤眼?
- 一个人的史志——《江汉春风起》序
- 宝源路:造访百年民居 穿越似水流年
- 热门推荐
-
- “乱象与分裂正在加速美国民主的衰败!”
- 中国救援队82人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
- 天津完成首例女性卵巢冻存组织移植手术
- (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的驻村帮扶记:“乡村振兴就是我们的新‘战场’”
- 图览 | 与中国建交22年,这个东南亚“最年轻”国家有何魅力?
- “奥德修斯”着陆!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 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青花郎之夜举办,中国“郎味”宴遇全球嘉宾味蕾!
- 探访“名士之乡”:“最强大脑” 何以支招产业转型?
- 浙江隧道巡检员坚守岗位一线 保通保畅“不打烊”
- 首届IPv6专网产业论坛在京召开,携手筑基行业数智化底座
- 天津海河游船将于11月11日起停航
- 中国首次完成区域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
- 聚焦未来增长新前沿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在大连启幕
- 1-4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371亿件 同比增17%
- 2023中关村论坛首设女性平行论坛 科技工作者共话“她力量”
- 《歌手》无修音直播,撕下内娱遮羞布
- “我一个月工资不够支付托育费” 托育机构发展现状调查
- “亚洲蜂鸟”现身江西龙虎山
- 俄罗斯“Z世代”媒体人: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 杭州文旅观察:大运河庙会为何圈粉“Z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