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第一学历”歧视如何才能破除?
■ 两会观察
高质量教育体系绝不是高学历教育体系。
全国两会,又恰逢研究生招生,相关话题引人关注。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潘复生院士指出,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又出现了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强调必须是985、211、双一流或者大学排名多少位,甚至只认“第一学历”出身。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亟待破除。
这是事实。不少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考研初试上岸后,对即将进行的复试都很忐忑,担心自己的“第一学历”影响面试评分。而在研究生招生中,一些导师也确实更青睐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一些高校把新招学生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有多少比例,作为评价招生政绩的指标;另一方面,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近年来也存在强化考研的办学导向,甚至有学校就围绕考研科目组织教学。这导致来自这些学校的考研生,存在考研初试分数很高,综合素质却欠缺的问题。
因此,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需要完善研究生招生复试,建立科学的基于能力的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明确要求所有招生单位,不得宣传、炒作录取了多少985、211、双一流高校学生,要清理学科专业建设评价中,所有相关的招生政绩指标。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则要扭转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重视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如果只追求考研率,不仅会助长研究生招生中的“第一学历”歧视,也会让就业中的“第一学历”歧视愈演愈烈。
按“第一学历”进行评价、选才的理由是,学校出身决定了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可能个别学生会因此受到不公对待,但整体进行这样的评价问题不大,且可提高评价效率。
但毫无疑问,强化“第一学历”的招生招聘,除了刺激学历内卷、导致学历高消费外,并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高度重视。
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这要求高校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己任,但高质量教育体系绝不是高学历教育体系。尤其是,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60.2%,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是时候推进全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了。
□熊丙奇(教育学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正式上线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组织首次彩排
- 《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一审将宣判,郭刚堂:希望严惩
- 链上发力 船企扬帆
- 广州塔“上榜”后夜经济可“合纵连横”
- 3000点!沪指大涨3.61%,全市超5000股飘红,成交破万亿
- 下班后微信办公,算不算加班? 有人离职后因此和公司打官司要回了加班费
- 华北黄淮等地风力较大 中东部部分地区气温将下滑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范小云:加快科技金融发展 支持新质生产力形成
- 种业振兴,资源基础更坚实
- 云南拟遴选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2%作为骨干教师培养
- 警惕“吃出来”的脑膜炎
- 俄罗斯两艘油轮刻赤海峡遇险搁浅
- “数字乡村”“数商兴农”“沐光行动” 陕西多举措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 哈萨克斯坦央行宣布基准利率维持16.75%不变
- 国家发改委: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 福岛第一核电站25吨含放射性物质的水发生泄漏
- 图书出版市场加速回暖,抖音电商每天售出图书超200万册
- 青海西宁:特斯拉中国海拔最高门店开始迎客
- 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精品展在江西景德镇开展
- 热门推荐
-
- 爱你在心“口”难开 “失语症”是怎么回事?
- 两趟救灾物资专列抵达西藏日喀则
- 海南发布20条措施促进文体旅商展联动扩大消费
- 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 探访麻编传承人: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 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
- 首届华为云AI用户峰会召开:聚焦行业真难题,引领行业快发展
- (新春见闻)非遗正青春 “Z世代”为龙舞传承“扛大旗”
- 特朗普与哈里斯首场辩论开始 美媒:最引人注目的时刻
- 2024年湖南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逾100项
- (经济观察)中国全谷物产业按下“快进键”
- 丹麦“400年文化遗产”突发大火!建筑物标志性尖顶被火海吞没
- 先进大容量电池混动双头豪华客滚船2号船在穗交付
- 河南部分地区旱情因降雨缓和 高温将再次登场
- 我国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 占比由6%提升至16.5%
- 每年3万高铁人才从这里走出 揭秘中国最大高铁“驾校”
- 高温下火爆的暑期游,日薪千元“一导难求”
- “不卖就禁”是否违宪?美国最高法院最快下周裁决TikTok案
- 有声年画首次亮相第三届京津冀传统文化大联展
- 央行:稳步推进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在试点城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