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出来”的脑膜炎
喝冰箱剩鸡汤容易感染脑膜炎,冰箱菜品务必煮熟再吃?孩子持续发烧、头痛不可小觑,别把脑膜炎误以为普通的感冒?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听闻类似的说法,尤其是关于“吃出来”的脑膜炎,令很多人不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预防?今天,我们试着厘清其中的一些概念和问题。
脑膜炎是覆盖脑和脊髓表面的保护膜发生的炎症,一般由感染导致。患者往往出现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意识障碍等症状。尽管脑膜炎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但每年全球脑膜炎发病例数仍达上百万例,并导致数十万人死亡。为了呼吁更多人关注脑膜炎患者,重视脑膜炎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治和积极预防,脑膜炎组织联盟发起,将每年的4月24日定为世界脑膜炎日,后改为每年的10月5日。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2例脑膜炎患者。其中一例发病前的一周内,多次饮用冰箱放置的自制银耳萝卜汤,另一例在发病前进食过未充分加热的冷藏熟肉。经过检测,两例均找到了病原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这就是我们要聊的主角——单增李斯特菌,它为什么会导致脑膜炎?
单增李斯特菌,最早由英国南非裔科学家穆里等人从剑桥实验室因败血症病死的动物体内首次分离得到,由于其感染可导致血液的单核细胞增多,故命名为单核细胞增生性细菌。后来发现,这种微生物也影响人类。此后,为纪念近代消毒手术之父——医学微生物学的创始人约瑟夫·李斯特,该细菌被正式命名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生命力顽强、耐寒、耐盐、耐碱的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腐烂的植物、土壤、动物粪便、污水,以及各种生食和即食食品中,均可找到其踪迹。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性,由于其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因此也被称为“冰箱里的夺命菌”,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食品在冰箱的储存和加热处理,以避免这种“冰箱病”的发生。
人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李斯特菌病。李斯特菌病的发病以散发为主,很少引起暴发。一项来自美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的报告统计:2000-2003年,在美国9个州确诊的249例李斯特菌病中,95%为散发性。2011-2016年,中国19个省份报告了253例侵袭性李斯特菌病,病死率为26%。散发性病例的感染源通常不明确,但现认为大多数病例是摄入污染食物所致。
李斯特菌病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单增李斯特菌为胞内寄生菌,具有侵入细胞、细胞内繁殖和细胞间传播的能力。李斯特菌病的潜伏期为3-70天。人体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后,细菌首先在消化道中定植;之后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运输到淋巴结系统、肝脏和脾脏。此时,健康人群可以通过免疫应答清除病菌;但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者,则不能完全清除细菌,细菌进入血液后发展为脓毒血症,通过血液到达靶器官(胎盘或脑)。病菌穿过血脑屏障入脑,便会出现脑膜炎或脑干脑炎;受感染的孕妇,细菌经母婴垂直传播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还会出现胎儿或者新生儿感染。
临床上,健康成人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通常呈现非侵袭性特征——症状较轻,仅出现发热性胃肠炎症状,即发热、腹泻、恶心、呕吐,伴随头痛、关节和肌肉酸痛等,多为自限性,即依靠自身免疫力可治愈。但是,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可发展为侵袭性特征,出现脓毒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孕妇感染后可导致妊娠相关感染,表现为流产、早产或新生儿败血症。
单增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临床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脑膜刺激征明显,伴随严重的头痛、眩晕、呕吐。通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或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脑炎,还会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部神经瘫痪和偏瘫等症状。
有别于其他食源性疾病,李斯特菌病的住院率(>90%)和病死率(20%-30%)均高。因此,人一旦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就要及时寻求治疗。
如何预防单增李斯特菌感染?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以下几招可以让我们远离李斯特菌病:
第一,正确储藏、及时清理。在冰箱冷藏室,瓜果蔬菜类不宜超过5天;乳品类不宜超过10天;鱼肉食品一般不宜超过2天。过多的鱼、肉类应适量分装后放置冷藏或冷冻。在烹饪后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冰箱里长期放置食品容易滋生微生物,注意及时清理剩饭剩菜、过期食品或者被污染的食物,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加强洗手、食材干净。日常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手卫生,及时、彻底地清洗双手。清洗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材上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食用瓜果前应充分清洗,并建议尽量去皮后食用。
第三,生熟分开、养成习惯。生食品是指制作食品的原料,未经高温烹制处理的生食品,常带有许多细菌、寄生虫卵等致病微生物。因此,食物清洗、切配、储藏的每个环节中,生熟食品、处理生食的专用器具(如刀具、砧板、容器等)都应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避免生冷、烧熟煮透。冰箱不是“保险柜”,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饭菜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加热的中心温度要达到70℃。同时,应控制生冷食品的摄入,降低感染风险。
第五,关爱老少、保护孕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老人、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可能存在单增李斯特菌的食物。尤其妊娠期的女性,要加强防护,以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总之,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可能会引起脑膜炎的细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我们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预防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关注脑膜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作者均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卫碧 张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3.6% 市场运行继续向好
- 蓄势打造“天空之城” 上海低空经济瞄准“核心产业规模500亿元以上”目标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递交国书副本
- 网民发帖称被警察强奸 扬州警方回应:立即成立调查组
- 都是假的!美国一资深律师用ChatGPT协助办案被“坑”
- 一部似曾相识的“兑水”之作
- 亚洲最大机库在上海开建
- 广西龙眼年产量约62万吨 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客商采购
- 1-5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2倍
- 新疆呼图壁迎强降温 多措并举应对防范
- 新转运载体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
- 严惩行贿!半年立案1.2万人,高发区是→
- 广东省防总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Ⅲ级应急响应
- 美国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 城市大面积地区有震感
- (身边的变化)安徽六安:家门口就医“云”办事 长三角一体化惠民生
- 强冷空气蓄势待发 我国大部地区将有显著降温
- 室内也要当心中暑!在空调房有这些症状须留意
- 携大量现金外出 8旬老太迷了路
- 中哈专家学者丝路起点共植“友谊树” 与中医药文化“双向奔赴”
- 浙江文化观察:城市为何需要文旅融合新空间?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鄱阳湖畔护鸟记:智能监控 为鸟留食
- 岸绿景美 生态宜居
- 中国葡萄酒首次进入欧洲期酒交易市场
- 江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首次突破2000万
- 《滚烫年华》亮相广东电影推介会 展现深圳打拼者“滚烫人生”
- 电影大导们“入局”AI,会怎么拍
- 69岁医学教授国庆7天跑了7个全马
- 税务部门推出进一步服务广交会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 央行1月26日开展461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烟台公安破获特大集资诈骗案 以旅游之名实施集资诈骗
- 新疆阿克苏市迎新春文艺晚会精彩纷呈
- 德国联邦内阁批准关于建立氢能核心网络的法律草案
- 江西赣州如何擦亮“世界橙乡”金字招牌?
- 首趟(俄罗斯萨列普塔—西安—泰国林查班)互联互通班列开行
- 美国一嫌犯持刀伤人致4伤遭警方击毙,身份被公布
- “中国金鱼之乡”福州闽侯:民众展开生产自救 生活秩序陆续恢复
- “科技种养大王”走向东盟的“蚝情壮志”
- 未来10天西北华北降雨量显著偏多 四川盆地江南北部高温持续
- 吉林省进一步优化户籍政策:城镇“想落尽落”
- 2024年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8.34万亿元 同比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