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
天津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
近年来,天津大学把“爱与幸福”作为一门学问引入校园。学校开设了恋爱课、幸福课,并纳入全校公共选修课程,这些课在青年学生中迅速走红,成为全校最难抢的课之一。
不少学生抱着寻找人生良方的期待坐到课堂里,有人想谈一场恋爱,有人想让自己变得快乐……当他们上完一堂堂“沉浸式”恋爱课、幸福课,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地脱单,也并非幸福感爆棚,但他们欣喜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细微变化。
——————————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获得幸福,可如何得到爱与幸福,却是一门课题。对一些高校学子而言,或许在学业上出类拔萃,然而内心的幸福感却未必得到同步提升。
一名科研成绩很突出的博士生感慨:恋爱比科研难多了,“科研可以靠努力,但恋爱却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说,“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快乐非常表面”。
而在天津大学,当学生们上完一堂堂“沉浸式”恋爱课、幸福课后,虽然没有立竿见影地脱单,也并非幸福感爆棚,但他们欣喜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细微变化。
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他们开始学会感知周遭,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开始用心感受爱与被爱,去寻找点亮幸福生活的微光。
一个学期结束,一位常“独来独往”的女生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本科生钟鸿坤说,之前认为追求幸福像是追逐一颗遥不可及的流星,而现在发现,幸福其实就是自己心中闪耀的微光,这给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未来人生路途,将一路有微光相伴”。
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
主讲“恋爱课”的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王小玲,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上了恋爱课,能脱单吗?”她总是笑着说,这不是一门“脱单课”,也不会教太多所谓的“恋爱技巧”。
王小玲有十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在开展心理咨询过程中,她发现:“关系相处和情感困惑,是学生们日常咨询较多的问题。”
情感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普遍关心的话题。“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需要完成,18-25岁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课题是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感,形成爱的品质。”王小玲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3年年初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恋爱中的大学生,其“抑郁”和“无聊感”得分最低,焦虑得分也较低;相反,那些想“脱单”的大学生更易处于焦虑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带有天然的互联网基因,受前几年新冠疫情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联结相对疏离。有调查显示,00后学生有不少在人际、恋爱、亲子等各类关系中存在困扰,应对复杂情感相处以及经营关系的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很在乎与他人的关系,但没用对劲儿。”王小玲举例说,比如约会时两个人明明坐在一起吃饭,却不及手机沟通时感觉亲密;明明心里很在乎对方,吵架时却放狠话:“走开!再也不想见到你。”
何不以帮助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心理困惑为切入点,开一门课帮助他们提升爱的能力、建立健康恋爱观?几年前,天津大学在第二课堂尝试开设了“恋爱课”,在学生中反响非常好,这让王小玲思考,把“恋爱心理学”作为一门进入学校第一课堂的全校公选课,要既有理论又实用,让青年学子真正受益。
事实上,这门课除了谈“爱”,还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如何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如何提升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爱家庭、爱国家等。“是否脱单并不是考核学习效果的标准”,王小玲期待学生通过课堂所学,有能力去爱,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想得多、做得少,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
和“恋爱课”一样受到学生追捧的是“幸福课”。
幸福课的课程负责人杨丽教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余年,担任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12年。在杨丽看来,相较于持续的紧绷状态,张弛有度的状态更容易体会到幸福感。基于这样的考虑,杨丽率领团队经过3年的准备,在2021年正式开设了“幸福学”课程,希望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更多的“松弛感”,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这些年轻人生长于物质丰裕的年代,却常常弄不清幸福感来自哪里。“有时候我们发现,越是生活条件好的孩子,抱怨越多。”幸福课教学团队教师陈乐说。
“你到底喜欢什么?”开课前,她总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很多人表示,从没有真正想过。
有的学生写下心里话,“我总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想给老师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总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去照顾别人的想法”;还有的说,“我只是想赢”。
不少大一新生带着兴奋与放松的心情来到大学校园,但却突然发现,他们并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陷入迷茫,找不到生活的节奏和方向。
“一些学生想得多、做得少,容易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还没做之前就有很多精神内耗。”陈乐说,这些都是造成现在大学生感到不幸福的原因。
针对这些比较集中的问题,杨丽提出幸福车轮模型,从健康、关系、金钱和生涯4个领域探讨如何更加幸福。在课堂上,大家会为“是不是钱越多越幸福”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陈乐先带着学生们听音乐、冥想,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讲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通过思考和互动,让学生明白,“幸福不是听‘鸡汤’,不是我讲你听,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到的”。
“我们会更认识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陈乐说,幸福不是要去追寻什么,或是达成什么目标才能获得,而是你意识到,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东西,失去后才会意识到其宝贵,“这就是内心的觉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幸福相关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且愈发深入。”杨丽说,授课团队在上课前会进行集体备课,统一修改和完善课件,将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增加课程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课程内容整合了积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和领域中与幸福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跟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形成互补。
“幸福的定义并不统一,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帮助同学们找到唯一且正确的答案,而是激发、唤醒同学们内心更多的幸福感。”杨丽希望,通过学习能让大学生增加一些对幸福人生的思考,知道怎么做能让自己和他人更幸福,获得张弛有度的心理体验和人生状态,更加从容地去面对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能勇敢地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实践中激活爱和幸福的能力
爱的能力和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因此无论是“恋爱心理学”还是“幸福学”,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23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堂关于“积极情绪”的幸福课由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剑博主讲。
抢红包、分享奶茶和甜点、老师带学生唱歌、有想法随时发弹幕……这是幸福课堂的日常场景。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赵剑博从心理学实验讲到如何调节情绪,还教授大家情绪训练的科学方法。
“幸福没有公式,但有体验。”赵剑博说,“看似有趣的课堂互动,其实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结合了理论研究成果,更注重给同学们提供简单实用好操作的实践方法”。
吴凤伟是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素质拓展教师。他的课堂设在学校操场的素质拓展训练场。课上,他会把120名同学分成10个小组,让大家一起游戏或完成任务。
“名诗秀”小游戏,请同学从自己名字中选取一个字,再结合幸福学的授课主题,组成一句七言绝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同小组同学的名字。通过“快乐传递”“姓名动作操”“同心鼓”等游戏,帮助同学们快速熟悉同组的同学,并增强团队归属感。
“这是全校公选课,同班的同学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学院,彼此之间比较陌生。而通过户外体验,让原本陌生的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接触和情感联结,这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幸福的体验。”吴凤伟说,一两次面对面的合作、交流之后,同学们的状态明显更好,课堂上也更放得开。
幸福课授课团队编写的《天津大学幸福手册》,包含“管理我的生活费”“21天运动打卡”“正念呼吸练习一周打卡、身体扫描”“逆境成长的ABCDE练习法”“时间管理、平衡轮、A4纸工作法”等多项练习,每个同学都能边学边练,让幸福感升级。
在恋爱课上,王小玲专门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访谈作业,比如请大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进行心理访谈,让父母聊一聊人生中最有感触的事、夫妻双方最欣赏对方或最不能接受的方面等。
这些父母眼中的孩子,第一次作为成年人与父母对话,“很多学生惊喜地感受到,这样的对话让自己和父母都有很大收获,还有不少同学拉上父母一起听线上课”。王小玲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孩子和父母的相互理解,也让年轻人对于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知,“好的关系,是需要经营的”。
恋爱课堂以小组形式开展各种体验式教学,设置“模拟表白”环节,鼓励大家提升勇气、克服恐惧;“模拟吵架”场景,让彼此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合理表达……此外,还有各种志愿活动、联谊活动等,“同学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恋爱课和幸福课都是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的。像这样的全校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共开设了14门。在天津大学还有“幸福讲堂”“心动四季 幸福北洋”“一米阳光”宿舍工程、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亦心”工作室、心理健康运动会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第一课堂的教学密切配合,教学相长。
天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欣介绍,学校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变革传统课堂授课方式,依托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充分发挥体验式教育在第一课堂的效果促进作用,挖掘第二课堂资源,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对上了幸福课和恋爱课的学生而言,每个人的收获各有不同。有学生把恋爱课和幸福课比喻成“理工科学生为数不多的‘浪漫因子’”,有人评价自己“从‘i人’(网络用语,指性格内敛)变成了‘e人’(网络用语,指性格外向)”,还有学生感慨,“我觉得这是人生中比获取知识还重要的事情”。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刘晓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 专访2024“最美基层民警”朱元: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
- 美国制裁约旦河西岸暴力犯罪者
- 浙江宁波发现陈王遗址 出土遗存年代从史前延续至唐宋
- 当代小剧场“后起之秀”:有勇气不断重来,坚持忠于自己
- 湖南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险情:堤坝决口缩小6米
- 90后货车夫妇:生计在路上,家是远方
- 国际最新研究:澳大利亚草原古人类对火行为的影响始于1.1万年前
- 2024年辽宁计划完成造林面积110万亩
- 基于“小圈子”搞集团政治没有未来(钟声)
- 第8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举行颁奖典礼
- 台风“贝碧嘉”残余系统明后天影响河南 局地有大暴雨阵风可达8级
- 中缅边境云南瑞丽查获易制毒化学品10吨
- 殷墟“出圈”彰显文化自信
- 2024年全球秦商大会在西安开幕
- 第七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全面定妆
- 庆祝中美建交45周年暨中美青少年艺术交流汇演华盛顿举行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在京成立
- 清明假期首日浙江水上发客19万人次
- 甘肃首个海外“甘味”旗舰店拟落地韩国
- 热门推荐
-
- 上班“阳了”算工伤吗?居家办公加班有加班费吗?
- 浙江省乌镇大气监测超级站正式启用
- 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空中的士”首次上架售卖
- 近2000名青少年广东比拼无人机技术
- 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奖项揭晓 传递新脉动
- 日本东京发生枪击事件致一名男子死亡
- 国家药监局公布45批次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
- 安徽芜湖神山音乐节(秋季)全国大学生歌手大赛开幕
- 比亚迪达成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全新腾势N7即将上市!
- 江山如画|一片叶子背后的生态密码:燕子窠因何出圈?
- 美媒:美国财政部发布新一轮与俄罗斯有关的制裁
- 《平凡之路》:打工人解锁新职业 真有“劝离师”吗?
- “榴莲盲盒”开的是什么
- 孩子学跳舞警惕“下腰瘫”
- 广西继续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郁江南宁水文站可能超警戒水位
- 昆明警方近三个月抓获涉嫌电诈违法犯罪嫌疑人逾1200人
- 《水浒》太“毒”不该进入教材?教育部门这样回应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图片展开幕式在柏林举办
- 2024年度总票房破400亿
-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内外互补、专兼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