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精品展在江西景德镇开展
中新网景德镇12月19日电 (刘占昆 刘力鑫)为配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召开,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外交部、江西省人民政府、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19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幕。作为本次阿拉伯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精品展”在景德镇陶溪川球磨美术馆开展。
“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创作活动”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打造的文化交流精品项目。自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阿拉伯各国的知名艺术家受邀来到中国,开始一段难忘的艺术之旅。十余年间,22个阿拉伯国家的170余位艺术家在中华大地采风,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们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化作了549件绘画、雕塑和陶瓷作品,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收藏,这些凝结着艺术家真情和汗水的作品无一不是中阿友谊在艺术领域的结晶。
当日,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阿拉伯艺术家的80幅绘画、20件雕塑和20件陶瓷作品以及中国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邀创作的30件陶瓷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描绘了中国的大美自然风光,有的展现了中国的城乡面貌,有的聚焦到具体的人以及中阿文化的交融等,各类主题都在这些作品里有所呈现。
据主办方介绍,在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之际,这些艺术精品汇聚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是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在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中,为中阿民心相通搭建起了新桥梁,谱写文明相遇和友好对话的新乐章。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外事办公室、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景德镇美术馆执行,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最“炫”的六大分子
- 12306升级 抢票“捡漏”成功率提高
- 西藏日喀则文旅交通深度融合成为高水平开放的新亮点
- 海外客商的丝博会“初体验”:看好与丝路有关的未来
- 中国最北冰雪马拉松赛在漠河鸣枪开跑
- 当相声遇上“歪果仁” 中外演员共同寻找“幽默密码”
- 中新健康丨男子“腹大如鼓” 江西省人民医院团队为其切除病肝56.8斤
- 加美交界河域发现八名偷渡者遗体
- 泰国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支持缅甸人道主义项目
- 预防登革热 上海每隔20日开展一轮全市范围蚊虫集中控制
- 水电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
- 青海举办禁毒预防宣教活动 青少年玩趣味游戏学禁毒知识
- 俄国防部:在莫斯科州上空摧毁乌军无人机
- 首个国际清洁能源日 联合国秘书长强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 刚撸完铁就被同学喊出去玩 18岁男孩1升调制酒下肚“肌肉溶解”了
- 最新调查:韩近半民众认为结婚非必选项
- 为科普人才“找身份” 山西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
- 沪宁沿江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 北京:现有经适房等保障房不得上市交易为误读
- 公共采购领域首个商品条码应用标准正式发布
- 热门推荐
-
- 重庆警方打掉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71人
- 美司法部报告:执法部门对罗布小学枪击事件的处置过程存在“连环失败”
- 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勃勃生机
- 中国气象局:大部时段天气条件较好 利于开展夏收夏种
- 别了,雄黄烧酒过端午
- “归雁变头雁” 返乡青年助力东北乡村振兴
- 美国最高法院恢复政府对“幽灵枪”的限制法规
- (神州写真)追求情绪价值 “松弛感”城市“轻出行”流行
- 黎巴嫩新任总理萨拉姆辞去国际法院院长兼法官职务
-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将重返台湾巡演
- 财政加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
- 中国客机C929签约首家用户 C919和C909新签130架订单
- 掼蛋成“寒假作业”,创新前提是防沉迷
- 电影《瞒天过海》在京首映 许光汉张钧甯分享幕后故事
- “针破次元壁”,土库曼斯坦女孩叹服“针”功夫
- 儿童护牙先用牙线还是先刷牙?
- 一次性用品来源成谜,部分酒店“卫生死角”有待清除
- 四川成都至宜宾高铁全线轨通
- 丝路古调600余年 甘肃民勤曲子戏“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