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上海”3.0时代:上海市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9.4%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记者 陈静)从室内全面禁烟到电子烟被纳入禁烟范围修法、从首个“无烟世博”到健康城市“样板城市”……上海自控烟立法15年来,成功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探索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贡献方案和经验。
记者1日获悉,如今,上海市成人吸烟率已下降了7.5个百分点至19.4%,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方面当日披露,自2017年室内全面禁烟后,全上海年均控烟执法处罚金额超过220万元,至2023年底累计近1600万元,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向好。目前,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3%,室内“无烟具”场所、“无烟蒂”“无吸烟室”场所的比例分别为93.4%、90.3%、99.7%。
据了解,上海是中国较早开展控烟工作的城市之一,1994年,上海制定了相关政府规章。2010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简称《条例》)生效实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法规。2016年11月11日,《条例》第一次修订,与国际接轨,实现室内全面禁烟。2022年10月28日《条例》第二次修订并实施,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相关部门持续对餐饮、网吧、娱乐等控烟难点场所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对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加强监管并连续开出“罚单”。2023年11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亦将控烟作为重点内容,加强监督执法和完善戒烟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戒烟专业支持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曾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她是上海控烟的亲历者。据悉,上海世博会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履行后的首次世博会,成为世博会159年历史上首个无烟世博。
在采访中,她向记者讲述了第一届“无烟世博”的故事。当年,上海世博会以绿色、文明、健康为重,2009年7月,上海世博局顺应社会呼声,全部退还2亿元烟草企业捐款。世博园区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上海在园区内设置了43个室外吸烟点、清除户外烟草广告。
世界卫生组织等赴上海对“无烟世博”工作开展联合评估后认为,上海世博会自5月1日开园以来控烟措施不断完善稳步提升,已达到其发布的《无烟草烟雾大型活动实施建议》要求,实现了“无烟世博”目标。
“世博会持续时间长、参观人数多,‘无烟世博’极具挑战性。”她说,“无烟世博有力提升了社会各方对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依法控烟的信心。”
2010年,上海在控烟立法和首创“无烟世博”的同时,开启了“无烟上海”1.0时代。“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市控烟牵头单位,协调各控烟管理部门、控烟执法部门联合行动,同时与控烟协会等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紧密协作,逐步形成了“行政监管”“场所自律”“社会监督”“人大督导”“专业监测”“舆情评价”的上海控烟“六位一体”推进机制,控烟成效逐步显现。
自2016年10月25日起,上海撤除了上海站、上海虹桥站、上海南站三大火车站的室内吸烟室,站内也不会摆放任何形式的吸烟器具。当年10月30日零时起,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禁止吸烟,所有室内吸烟室关闭并停止使用。时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表示,通过全面实施新的室内禁烟政策和采用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方式,上海可以向中国其他城市和其他国家的城市证明,创建100%无烟环境是可行的,上海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2017年3月1日起,上海施行并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无烟上海”进入2.0时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0月28日通过《条例》修正案,并于2022年10月28日起施行,是国家将电子烟纳入监管后,首个修订控烟法规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的城市,自此,“无烟上海”迈入3.0时代。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9年8月,上海市政府率先制定出台《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这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明确规划了上海控烟工作的线路图和任务书,并逐步形成和完善控烟宣传与监督执法“六个一”管理模式,即:一套制度(控烟法律、规章、规范、标准等)、一个机制(多部门协同合作与社会共治机制)、一根线(12345控烟投诉举报热线)、一幅图(控烟热力地图)、一张网(全市综合戒烟服务网络)和一系列工作方法(专业支撑、问题导向、人文关怀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健康城市。
如今,在上海,“健康融入万策”理念和实践在控烟领域多点开花,比如:由上海市人大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中规定,“在滨水公共空间内吸烟的,应当在指定的吸烟点进行”;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道路运输局修订发布的《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乘坐规则》自2021年12月28日起施行,其中将“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禁止吸烟”的内容新增“禁止吸烟(含电子烟)”等。
目前,全上海有控烟志愿者逾万名,其中实名制核心控烟志愿者近3500名,覆盖全市所有区和街镇,开展日常控烟宣传、巡查、劝阻违规吸烟和参加进博会、花博会等大型活动和赛事保障,并首创《控烟执法建议书》制度,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有效衔接监管执法形成闭环,提升控烟精准执法和监管效率。
与此同时,上海积极推进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建设,为有戒烟需求的烟民提供专业、科学、有效、便捷的综合戒烟服务。目前全上海已建成37家规范化建设的戒烟门诊,可为烟民开展综合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上海市健促委方面表示,今后将进一步通过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移动戒烟平台,整合全市戒烟资源,形成更为便捷、高效的一体化闭环戒烟服务网络。(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有害无益
- 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公布
- 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第二届中国—东盟国际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活动周在南宁开幕
- 开通“绿色通道” 福建莆田口岸保障运煤外轮快速通关
- 北京警方对六类出租房屋重点问题持续开展排查整治
- 2018年至2022年福建省新收一审毒品犯罪案件9250件
- 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 预计2030年建成通车
- 北京探索人工智能+人力资源融合发展 解码未来人才新生态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 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安 开展武则天学术研讨
- 海立股份跃升至2024国企上市公司ESG指数第四位
- 俄罗斯将对自日本进口的鱼类等水产品实施临时限制
- 可以不恋爱,不能没搭子
- 博物馆是否取消预约? “应以观众参观方便为中心”
- (乡村行·看振兴)秦岭腹地小城新探索:“四微”模式赋能乡村新发展
- 给孩子报七八个艺术培训班,就是重视美育?
- 中新健康丨中医养生夜校占领年轻人夜生活 “中式瑜伽”让身心充电
- 定州号头庄回族乡:凝聚“五老”合力 赋能基层治理
-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
- 热门推荐
-
- 秘鲁外交部长宣布辞职
- 中国税务机关曝光五起涉及个税案件
- 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 7月份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402起
- 韩国一渔船倾覆致1人死亡8人失踪 领事馆确认无中国籍船员
- 第十一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开幕
- 甘肃成县:古村新韵忆乡愁 “内外兼修”精塑名片
- 重庆往返广州国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 加拿大今年4月就业数增长 失业率和就业率环比均持平
- 江西彭泽无人机播种助力农业生产自救
- 阿云嘎:出演“草原”电影是骄傲
- 旅游“急刹车”后:北海疫情单日再创新高,总感染人数破2000
- “甜品脑袋”真与大脑偏好有关 高脂高糖食物易“上瘾”原因揭示
- 景区预约制不应一刀切
- 高校敞开大门,无愧“大学之大”
- 中国民航局:全力推进国际客运航班进一步恢复
- 携手为公益 浙江文成雷霆救援大队筑起山区“守护蓝”
- 美媒:“罗诉韦德案”被推翻一年后,美国愈发分裂混乱
- 广西南宁及时处置学校操场疑似管涌险情 教学活动未受影响
- 武汉最会“讲”故事的船:游客乘船“穿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