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否取消预约? “应以观众参观方便为中心”
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7月1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通知提到,“经评估无需通过预约机制实现分流、错峰的场馆应取消预约;如确需预约的,应结合实际优化预约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尽可能简化预约程序”。
实名预约参观是博物馆普遍施行的一种入馆机制,其目的在于对馆内接待观众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观众量超过博物馆的最大承载量,从而提升观众体验。然而,近年来大小博物馆纷纷采取实名预约,反而给观众带来了不友好的体验。国家文物局的最新规定无疑推动了全国各地博物馆参观机制的进一步合理化,其后续的落地实行同样引发广东文博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文物局新规的出台非常及时”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程存洁告诉记者,他7月2日早晨就看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这则最新通知:“我个人非常赞赏这一举措,早就盼望上级部门能够出台新政。我第一时间把通知转发给了相关同事,让他们按照最新政策落实。从今天起,观众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参观不再需要提前预约。”在程存洁看来,博物馆进行实名预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出台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今再严格执行下去的必要性不大,因此我认为国家文物局新规的出台非常及时。”
记者了解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筹建的人物纪念馆,于今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程存洁表示,在施行实名预约之前,很多博物馆本身设有应急预案,当馆内观众达到一定量时会放缓观众的进馆频率,或引导观众前往不同展厅参观。
“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为例,它的主体是一座一百多年的文物建筑,为确保参观人员和古建筑的安全,综合考虑空间、承载量两个方面因素,目前馆里规划日游客容量不超过7000人,每小时登楼人数控制在500人、600人左右为宜。”在他看来,这样的应急预案对于合理控制馆内人流量已经足够,“当然,是否取消实名预约,每个博物馆还应该从各自实际情况来考虑”。
“热门博物馆取消预约的可能性不大”
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负责博物馆公众服务、开放管理等工作。在她看来,取消预约对一些观众不饱和的博物馆来说是非常好的举措,可以降低观众的时间、精力成本,“但是,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代表的、参观需求远大于承载量的热门博物馆,取消预约的可能性不大”。
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一家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同时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的参观需求十分旺盛。凌丽莉以今年6月30日博物馆预约后台的访客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当天的访问量为3.75万人次,每个账号允许预约5张门票,平均1个账号会预约2.5张票。博物馆目前每天的放票量是9000张,因此可以得出,目前的供需比大概为1比10。”
她表示,随着高考结束、暑期到来,广东省博物馆的观众数量有了明显上涨,面对巨大的参观需求,完全免预约是不太现实的。
据了解,广东省博物馆自2020年3月起开启实名预约。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凌丽莉切身感受到分时段预约进馆对于博物馆管理的必要性:“就像国家文物局的通知所说,要科学评估适不适合取消预约。如果在观众量超过博物馆承载量的情况下取消预约,我相信观众一定会在馆外排起长队,这样他们的体验感不会好。大量观众同时涌入馆内,对文物安全也是一种威胁。”
“根本问题是博物馆供需不平衡”
“博物馆属于公众,服务至上、公众至上,一切以观众参观方便为中心。”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何评估一家博物馆是否应该取消预约,博物馆人自己最清楚:“每个博物馆有各自的承载量,每天有参观的高峰时段,遇到节假日又是一个参观高峰,应该让博物馆灵活处理,不应该‘一刀切’。”
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表示,根据以往的数据测算观众的进馆需求,以此评估是否需要取消预约,这对各家博物馆来说并不难做到。“如果不属于满负荷运转的热门场馆,确实有必要取消预约。我们应该明确,不是为了预约而预约,目的是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赏环境。总之,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的一切举措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
更进一步来说,在陈邵峰看来,目前博物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于是否取消预约,而是如何解决博物馆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陈邵峰就关注到一则关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观众排队800米,进馆预计等候3小时起步”的新闻,“这家博物馆也是免预约的,如果采取分时段预约进馆应该可以稍微缓解这种情况,但是最终问题还是要解决根本的供需矛盾问题”。
陈邵峰认为,当下各大热门博物馆都在积极开拓分馆,可以通过这样的举措来缓解供需矛盾:“我们也正在推进广东自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分馆)在广州市黄埔区的落地,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列入广东省发改委的预备名单。”(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为何如此之高?
- 英籍台胞董淑贞获颁“中华慈善奖”捐赠个人:用爱心延续两岸亲缘
- 侨商走访辽宁:“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 为同学清洗洗衣机 大学生校园创业月入3000多元
- 福建打造具有涉台涉外特色的司法审判机制
- 保障灵活就业者“清凉权”需要“新解法”
- 瑞士社会学家:中国发展给欧洲带来的是机遇而非威胁
- 传承版越剧《五女拜寿》献演 “芳华”展现青春力量
- 介入治疗新技术为老年房颤患者减少卒中风险带来福音
- 民企成中国外贸出口主力军
- 极地气候变化年报发布:2023年南北极地区极端事件频发
- 西藏吉隆:义诊送健康 关怀暖警心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大棚草莓种出“甜蜜致富路”
- 拥抱高铁时代 浙江南浔期待与上海“同频共振”
- 文化中国行|在交河故城,遇见吐鲁番的前世今生
- 报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团体数量领先,传统发达地区仍有发展潜力
- 中储粮:2023年考核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账实相符、质量良好
- “中国电饭锅之乡”广东湛江小家电出口逆势增长
- 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冻一下就会清醒?
- 广州出台传统风貌建筑维护修缮补助办法
- 热门推荐
-
- 西藏昌都贡觉县赴天津展特色产品
- 太原海关助企进口设备减免税款507万元
- 南珠(中)城际最大直径盾构机“隧越号”顺利始发
- 外媒记者探访特色沙漠文旅
-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创新成果亮相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武大赏樱今晚8点起预约,下周六设高中生赏樱专场
- 世卫组织:约旦成为首个消除麻风病的国家
- 近20个国家300位专业采购商将参加景德镇瓷博会
- 韩国抗议日本《防卫白皮书》对独岛主权主张
- (新春走基层)从“世界屋脊”到“南海之滨” 六旬铁警见证变迁护平安
- 游戏、互动、非遗:包头市普法很用心
- 驻英国使馆举办2023年“欢乐春节” 新闻发布会
- 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
- 京津冀将深化人社领域协同合作 推动实现社保卡三地“一卡通”
- 绽放中华文化之美 第七届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十一”更精彩
- 北京:10种“当家菜”保价至元宵节
- 2023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在南京启动
- 今年前十月广东电网完成电能替代电量超332亿千瓦时
- 新疆新源县积极应对极端天气 确保农牧业安全生产
- 第三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馆青海项目果洛州轮展在北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