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跃向价值链高端
图为山西运城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输液塑瓶生产车间。 闫 鑫摄(中经视觉)
从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记者了解到,我国医药工业加快创新发展,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满足了人民健康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将巩固提升原料药制造优势,发展壮大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药产业,促进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审评审批效率提高
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制剂、原料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医药工业发展,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医药工业一批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医药工业不断提质增效。同期,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药储备体系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大宗原料药产量约占全球40%,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创新药、重点疫苗、中药复方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获批上市。”金壮龙说。
药品审评审批效率持续提高。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雷平透露,我国药品平均审批用时已从2017年的16个月压缩到12个月,审评在法定时限内的完成率由15.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98.8%。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创新药品142个、创新医疗器械235个。一大批新药、好药、创新医疗器械成功上市,在有效保障各类临床需求的同时,还加速扬帆出海,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金壮龙表示,着眼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要坚持平急结合,强化供需对接,加强重点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医药储备体系。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急抢救药品等为重点,支持发展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生产力度,深化供应链合作,切实提高群众用药可及性。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将进一步推动中央医药企业加强制造能力建设,加快补齐产业链高端配套短板,大力推进生产过程绿色化、封闭化、循环化基础改造,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带动医药制造标准和能力升级。强化流通供应保障,优化应急储备布局,加强重大安全保障物资研制,提高应急转产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医药工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表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在国际上已处于第二梯队前列位置,取得重大历史性进步,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
在医药工业创新发展实践中,中央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玉卓介绍,据初步统计,中央企业在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拥有近万个药品及医药器械生产注册批件。2022年,在医药工业领域的总营收约为1100亿元,多家企业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列。
在疫苗、血液制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中央企业建设了百余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出一系列拳头产品。生产供应超过80%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力支撑短缺药品,实现保供稳价。
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聚焦高端化学药、中药名方、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同时,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牵头打造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与地方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精诚合作,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努力形成行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金壮龙说,“要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产业集聚区。”
高水平产业集群能有效发挥协同创新、资源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介绍,通过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创新生态,该基地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4家,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实现产值254.4亿元。
张玉卓介绍,中央医药企业规模优势、平台优势明显,在不少领域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紧密。国务院国资委将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打造一批高质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专家指出,随着医药原始创新难度加大,行业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竞争和资源浪费,不断提升创新水平。
“我们在原始创新、仪器装备、研发平台、创新生态环境构建等方面还比较薄弱,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陈凯先说。
金壮龙表示,要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更多创新产品,不断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加强政产学研医深度合作,畅通各个环节,完善推广政策,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推动创新产品尽早上市。”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目前,我国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医药产业中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切实把中医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以中药产业的迭代升级为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
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努力营造互利共赢的良好产业生态,是医药工业优化创新资源的关键。张玉卓表示,中央医药企业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积极布局全球,开拓国际市场,与跨国医药企业加强合作。
金壮龙强调,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加快疫苗、创新药、高端制剂和医疗器械“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
黄 鑫
黄 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军空袭伊拉克境内多地
- 加快赋能供应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SHEIN持续构建品牌生态出海
- 美国塔斯基吉大学发生枪击事件 已致1死16伤
- 外媒聚焦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世界看到中国经济强劲动力
- 刺痒难耐的“蚊子包”很可能是荨麻疹
- 2023年人民文学奖颁发 梁晓声肖复兴获特别奖
- 胡友平被授予“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 广西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扩大开放水平
- 上海再破“职业骗薪”案:抓获108人 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
- 第四届新疆国际畜牧暨奶业展览会开幕 吸引逾180家企业参展
- 吉林: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护水”
- 新加坡公用事业局访深 聚焦水务发展成果
- 治“天价”奢华粽子,要从需求端发力
- 李国英率团出席2023年联合国水大会并作一般性辩论发言
- 奔赴可持续未来 中小微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 四部门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
- 中新健康|上海专家研究证实溶瘤腺病毒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机会
- city walk到“奔县” 国庆旅游差评意外“哑火”
- 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253基华灯启动“体检”
- “花毛串”的夏天
- 热门推荐
-
- 联合国经社部非政府组织处一行到访中外珐琅美术馆期待更多交流
- 百图股份冲A背后的易主迷局
- 梨园公会“活化”开馆 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 天津发布大清河洪水红色预警
- 熊猫书屋,问计于侨,四川成都代表团踏访巴西圣保罗
- 中国钢铁业如何疏解行业堵点、难点?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2月13日举行 全城默哀一分钟
- 哈铁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黑河至北京首次开行图定列车
- 让一颗梨走向世界 山西隰县打造中国玉露香梨产业中心
- 美国总统拜登将访问秘鲁和巴西
- 开学季访内蒙古“雪城义警” :从一团火到一束光
- 中消协等倡议:住宿餐饮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价格
- 2024年中欧班列“商西欧”专列发车 助秦岭山货“出圈”
- 新疆吉木萨尔县多胎羊养殖助力农民增收
- 《故乡的泥土》总编剧田运章:生活是创作之源
- 机酒价格下滑20% 端午跨省游降温
- 1-10月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5355.2亿元
-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高温相关心脏病风险
- 2024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吐鲁番市举办
- 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在克拉玛依成功繁殖 陆续南迁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