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 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
夜校火热 有“知”有味
近期,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汇,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年轻人的夜生活。
2023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启报名当天,65万人在线争抢约1万个课程名额。绘画、乐器、表演、茶艺、书法……丰富的夜校课程,让人直呼找到了属于成年人的“少年宫”。
“白菜价”可买丰富课程
一条钢尺、一把剪刀,沿着皮料纹样的走势徐徐裁开,打孔、缝合、封边、上蜡……一只手工皮包“新鲜出炉”。
“从设计图纸,到找皮料,再到做包带,全部是我自己完成的,很有成就感!”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皮具课学员叶女士说。
叶女士是一位80后幼儿园老师,像她一样晚上在夜校“充电”的人还有很多。某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夜校”在该平台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帖子评价数同比增长226%。500元12节课的定价,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在线抢课,网友直呼“梦回大学抢课”“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
夜校到底能学点啥?翻开课表,丰富多彩。
北京夜校,市民捣鼓起胶片制作;浙江绍兴,学员摆弄着草木花卉;内蒙古呼和浩特,唐卡课堂吸引一批批青年……各地夜校课程百花齐放,不仅有手冲咖啡、阿卡贝拉等时髦课程,还有越剧、相声等传统艺术,以及粤语、摄影等实操训练。
更有趣的是,在浙江杭州一社区,还有夜校专治父母“吼娃”。“我现在明白了,平时要多赞美孩子,给他正向反馈,亲子关系其实大于亲子教育。”学员王女士表示,通过社区“智慧父母学堂”的课程,自己学到了父母情绪管理、应对叛逆期和校园暴力的相关知识。据悉,已经有200多位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
夜校在哪上?打开地图,“多点开花”。
文化宫、艺术馆、社区活动中心……以上海2023年秋季市民夜校为例,它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设立25个分校和117个教学点,充分调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源,着力打造“15分钟文化圈”。
设在公共文化机构里的夜校, 书香味十足;在烟火气满满的闹市区,也藏着不少“小课桌”——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入夜的重庆九街商业区,霓虹璀璨、人声鼎沸,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蓝色屋子传出悠扬的歌声和阵阵鼓点,一场非洲鼓夜校课正在这里上演。
“九街年轻人聚集、夜生活丰富,他们以往可能更多是在餐厅、酒吧、KTV消费。我们想通过夜校这种方式,给年轻人更多选择。”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主任钱鹏介绍。去年8月,观音桥街道开办了第一家九街夜校,短短3个月内,下辖的22个社区又陆续开设了11家,共计20种课程。目前,辖区内的夜校已吸纳600余名固定学员。
夜校师资怎么样?“白菜价”买得到“大师课”。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介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不仅具备国有院团、相关协会的师资力量,还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很多民间艺术机构也参与进来。
在广东广州,全国一级健美操运动员、裁判员王莹,带领学员热舞尊巴;在浙江杭州,国家级化妆师、美容师黄滢手把手教“美妆小白”进阶“时尚达人”;在上海长宁,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吴宝平精心设计纹样,拉近传统篆刻陶刻艺术与年轻人的距离……在夜校,领域内的“大牛”纷纷走上讲台,将专业知识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递给大众。
年轻人的“市内桃花源”
提到夜校,很多人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夜校是“萌芽”:1917,中国早期规模较大的工人夜校——湖南一师夜学创立。
夜校意味着“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夜校长期承担了文化扫盲和补习的作用。不识字的人们,在夜校第一次“触电”文化知识。
夜校还意味着“希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职工在“夜大学”渴望与疾驰向前的时代列车接轨……
夜校,似乎是个带有年代感的词语。如今,重新走入当代青年的视野,原因何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表示,“夜校热”折射出年轻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充实内心、追求梦想的精神需要。
首先是年轻人对高性价比美育资源的需求。“在公益夜校,500元就能上12节课,这太划算了!”山东淄博夜校瑜伽课学员张女士表示,如果在商业机构报一个季度的瑜伽班,怎么也得上千元,相比之下夜校便宜不少。
不过,年轻人上夜校不单是为“薅羊毛”。近期,“文化体力”这个词火了,许多网友表示,平时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下班后只想刷手机放松,已没有气力投入高质量的文化活动中。与之相对,夜校通过线下授课、点名签到等充满仪式感的手段,重新唤醒上班族的“文化体力”。
“每周抽出1小时,放下手机、忘掉白天的工作,静下心来动手做一个娃娃,感觉很美妙。”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手工课的一位学员说,“夜校更让我期待下班后的生活。”
钱鹏表示,来重庆观音桥夜校学习的市民,往往并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寻找一个价值趋同的精神共同体。与过去获取专业知识的“硬需求”不同,今天的年轻人走进夜校,更多是为寻找自我疗愈的“桃花源”。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人们更关注服务需求,尤其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夜校的爆火,是情之所趋、恰逢其时。
“翻红”夜校如何“长红”
“今天开这个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头脑风暴。夜校再往前走,怎么才能形成一定的机制去共建、共治、共享呢……”
2023年末,一场意见征询会在重庆观音桥街道举行。场地、课程、师资、成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操心着同一件事:已经被打开的夜校大门,如何能对大众一直敞开?
这个问题,同样摆在全国许多夜校面前。有专家表示,市民艺术夜校的供不应求,对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政府搭台、大家唱戏,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服务商,或许是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转化为公共美育资源的路径之一。
目前,一些商业力量已介入夜校热潮。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地名+夜校”的新账号大量涌现。这些商业机构通常“在线组局”,网友在帖子下“许愿”,机构看到需求后,便开始统筹相应的教师和场地;学员凑够,即可开班,一般500元8—12节课不等。
不过,这种“组局夜校”也引来不少争议。有学员发帖称,自己体验了一把商业机构夜校,质量堪忧;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上完一个周期的课程,机构就涨价了,前期“组局”只是机构减价获客的营销手段。当然,也有组局者“倒苦水”:一节课不到50元,这种低价实在难以覆盖办学成本……风口上的商业夜校,还需摸索出一条平衡公益和盈利的成熟模式,形成行业规范和从业者自律。
目前,夜校更多由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牵头,更多沉睡的社会资源需要被唤醒。今年1月初,苏州大学“官宣”开办“苏大夜校”,招生对象为18—55周岁的成人,“非遗烙画”“ChatGPT数字化转型初级”等特色课程吸睛。网友表示,苏大为“高校办夜校”打了个样,期待更多大学“卷起来”。
不只城市,夜校这股风也吹到了乡村: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界都乡开办农民夜校,采取理论宣讲、节目演出、知识竞赛等方式,“学”与“娱”两不误;山东省胶州市村党组织领办乡村夜校,参加培训的多数妇女考取了育婴师中级技能证书,有的还当上了专业育婴师,最高月工资达到了1.5万元……家门口学到真本事,带有乡情特色的夜校“文化套餐”,让村民“对了胃口”。
“夜校多地开花,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沉下去’,积极探索求变的决心。”夏杰长表示。未来,夜校还需扩大文化服务供给,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才能从“翻红”走向“长红”。(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吴雪聪)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力推动非洲减贫与发展进程
- 土耳其大地震对能源市场有何冲击
- 聚焦产业转移 四川“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发展
- 丽江铁警师徒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春运
- 北京:超半数老人有养老助餐需求
- 中国与东盟十国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 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在国博开幕
-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山西长子守护最美“夕阳红”
- 学界专家、业界精英汇聚上海 献策“大零号湾”发展
- 会员健身发病身亡 健身机构被判赔百万
- 内蒙古发现龙形蚌饰 填补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
- 第148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启动
- 年轻人与父母的出游矛盾当真“不可解”吗?
- 报告称逾六成受访大学领导者将人工智能治理视为当务之急
- 广东农企品牌价值50强出炉 总价值逾2572亿元
- 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今年6月 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
- 央行6月25日开展19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去有风的地方赴约 首批湖南游客开启草原之旅
- 大瑞铁路大保段客货两旺 为滇西发展注入活力
- 提前两小时排队办签证!出境游热度“狂飙”
- 热门推荐
-
- 中国免签“朋友圈”再扩容 厦门口岸外国人入境剧增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天山南北唱新歌:板下经济,致富路更宽
-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简体中文版首发 “哈迷”天马行空讨论剧情走向
- “五一”旅游提前火了!有酒店已满房,赏花踏青游被热捧
- 福建重点电影项目亮相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一名初中辍学打工者何以一路奋斗考上博士?
- 美国加州戈尔曼野火蔓延1.5万英亩至少1人受伤
- 台风“潭美”趋向我国南海 东部和南部海域有大风
- 俄罗斯未来六年怎么走?普京亲自撰写国情咨文,讲透了!
- 海南岛等地降水较强 今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回升
- 上海国际服务门户9个语种网站上线
- 斯坦福博士当乡镇公务员,不必夸大解读
- 中央气象台:川渝地区27日高温还将持续
- 上海边检总站:中秋节假期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将达33.5万人次
- 中国代表呼吁全力延缓气候变暖遏制海平面快速上升趋势
-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连心
- 家长质疑西装校服不实用 教育局:自愿购买
- 中国代表就涉南苏丹制裁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 稳企拓岗、扩量挖潜 秦巴山城如何注入人才“活水”?
- 商务部:四季度将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