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丨“二声哥哥”助推中国食材进入国际高端餐饮界——爱上中餐的法国主厨广坦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布联合公报,向世界宣告两国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掀起了强烈的国际舆论,被西方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60年后的今天,中法两国元首一致同意要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全面重启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中法关系再上新台阶。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作为拥有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国和法国将携手促进文化文明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在世界人民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
CGTN欧洲分台在庆祝中法建交60年之际,推出融媒体系列《遇见—法国篇》,讲述为中法双边关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故事。本期带您“遇见”爱上中餐的法国网红主厨广坦。
“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
“大家好,我是广坦”,很多中国人都在视频中收到过这位来自法国主厨的问候。中国网友从他的视频中学做中国菜,听他“字字二声”但清晰易懂的汉语,看他在方寸厨房间煎炒烹炸,把中国人熟悉的家常菜做成高端料理。 “主厨广坦”在中国主流社交平台粉丝总数已经超过600万,看过他视频的人更是数以亿计,因其阳光帅气的形象和“字字二声”的特点,他还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二声哥哥”。
在他的自我介绍一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有个中国胃的法餐主厨”。广坦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7 年,现在的他与中国妻子定居在上海,事业更是与中国紧密相连。他说,自2002年他第一次来中国,就被中国深深吸引,之后的人生轨迹更是因中国而改变。
广坦来自法国北部小城里尔的一个六口之家。7岁那年,广坦第一次吃到了中餐。广坦说,那会儿就觉得中餐很好吃。2002年,广坦第一次来中国,学习工商管理。他当时读书所在法国商学院采用了“2+3”模式,即在法国读两年,在国外读三年。因为对中国充满好奇与期待,他选择了到中国学习。广坦说,在北京学习期间,品尝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成了一个了解中国各地风情的好方法。后来,广坦开始跟宿舍里打扫卫生的中国阿姨学做中国菜 ,一起去菜市场挑选食材,先后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豆腐煲等中餐家常菜式 。在北京学习的那四年,广坦成了“中国背包客”,游览了云南、四川、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尝遍了川鲁粤淮扬各式菜系,无论是四川的麻辣、广东的鲜甜,还是山东的酱香、淮扬菜的清雅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从商学院到厨房:中餐改变人生轨迹
接触中餐,让广坦发现烹饪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他决定改变人生赛道,从工商管理转向烹饪。在很多人眼中,他这个选择是疯狂的,意味着未来的生活从“高大上的写字楼”到“油烟弥漫的厨房”。但是他说:“我找到了自己热切追求的事业。”为此,他选择去里昂顶级厨艺学校博古斯学院系统地学习烹饪技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广坦的人生道路再度与中国重合。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广坦成为法国博古斯学院上海分校的学院主厨。其间,他培养出500多名和他一样热爱烹饪的中国青年人,并在中西美食融合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
跟着法国主厨做中餐家常菜
自此之后,广坦定居上海,从事餐饮研发咨询,并在社交网络以美食博主的身份与网友分享美食。他在网络的这端,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煎炒烹炸花样翻飞;网友们在另一端跟着他时而学做中餐家常菜,时而学做法餐尝尝鲜。
他说:“当我开始分享一些中式菜肴时,我有点担心。我怕观众觉得我做的中餐不够地道。担心会有‘一个老外,他怎么会做中餐’这样的评论。但最后却恰恰相反,大家都很鼓励我,评论也很积极。当网友认为我的做法很地道时,就会发给我鼓励的信息。当我也许做的不那么地道时,网友会给我一些建议。我从观众的评论中也学到很多。”
花椒搭配巧克力:助推中国饮食进入国际高端餐饮
广坦说,虽然海外有不少中餐馆,但对于很多法国人来说,地道的中餐依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很多法国人都非常渴望学习中餐,无论是包饺子还是炒土豆丝,他们都很感兴趣。他说:“我个人最大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等我学好了中餐之后,从外国人的角度,向外国人分享中餐制作 。”
从事餐饮研发咨询十余年后,他认为,中餐在国际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广坦说:“中餐食材和一些烹饪技术,是西方从来没有的。西方厨师,尤其是在高档餐厅精致料理领域,他们总是渴望发现一些新的食材,能够使用一些新的技术,获得新的风味。”他说,中国的花椒就是一个例子。“花椒正成为一种国际餐饮的时尚,因为它清爽麻辣的口感对西方人来说是非常新鲜的,法国人在某些甜点中就会用花椒,比如用花椒和巧克力搭配。” 广坦一直在探索更多东西方饮食融合的可能性,在他的餐饮试验中,他尝试用梅干菜、云南菌菇等中国食材与鹅肝牛排等西餐食材搭配,用白酒黄酒调味,将云南汽锅等中式厨具介绍给西方同行,助推中国饮食进入国际高档料理。他说:“我希望五年后,从事高级餐饮业的厨师会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食材,无论是竹笋、 豆腐制品,还是中国的发酵产品、火腿等,我非常期待正宗中餐走向世界。”
中国美食成为东西方沟通桥梁
自人类开始旅行以来,饮食的交流就从未停止。在法国,法餐常用的八角、茄子,这些受到中餐影响;在中国,大家吃的辣椒最初来自南美。食物的交流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未中断。广坦说,“让东西方民众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就是分享,分享可以推动交流。”与中国朋友、中国厨师分享他的西餐科学,与欧洲或西方民众分享他的中餐哲学,美食就成为了连接东西方民心的桥梁。“当人们对其他国家的食物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对那里文化产生更能多好奇。”
监制丨梅焰
主编丨郭醇
编导丨杜毓斌
记者丨林楠
视觉丨纽瑞·莫森科
摄像丨安坤 张轶泽
题字丨郭启宏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增豆,避开这几个误区|吃出健康来
- 内蒙古银发族上学记
- “黄金周”首日云南铁路发送旅客51万人次
- 中外专家在长春探讨黑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China Travel”彰显吸引力 成国际旅游市场新热潮
- 越南首都一建筑起火致11人死亡
- “十有临夏”之遗迹:多种文化类型因“首发”而命名
- 喝水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 北京鼓楼将于12月13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 无锡海东共奏“协作曲”:带动民众就近就业增收
-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
- 国际最新研究:与虚拟化身互动新型疗法或可改善幻听病患感受
- 老农民默默捐款三十年 他总说自己有“富余”的钱
- (走进中国乡村)张骞故里:酸甜柑桔飘香丝路
-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院士化身“导赏”为读者普及元典
- 投资广西|入境游持续升温 口岸经济火起来
- 生活服务软件为何扎堆“求借钱”
- 美加紧拉拢地区国家 搞阵营对抗为害亚太
- QQ浏览器发布《AI看奥运·搜索报告》,全面解析奥运关注热点
- 柬埔寨制定行动计划 助力西哈努克省建设国际门户
- 热门推荐
-
- 世卫: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广东梅州公安抢险救灾护民安 安全转移受灾群众近4千名
- 人工智能助力天气预报前景如何?中外研究人员最新给出答案
- 商务部:将指导有关地区全面推进实施“两张清单”
- 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开工 计划2026年11月完工
- 国家统计局: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环比上涨
- 中国(四川)清洁能源国际推广大会在京举行 聚焦四川绿色低碳机遇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突访乌克兰 宣布向乌提供10亿美元援助
- 湖北咸宁一对夫妇携儿女回乡创业:白云生处开民宿
- 五一出境机票均价3022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51%
- 敢为人先 向海图强
- 离职后还能否拿年终奖?最高法指导案例予以明确
- 下单成年陪玩来的却是未成年人?记者调查陪玩行业乱象
- 人形机器人打开万亿市场新赛道 未来产业成长正当时
- 中新人物 | 霍汶希回应“霍汶希回应”
- 哈尔滨市松北区一租户“私拆承重墙”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与修复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交通运输部: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 广西崇左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双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新真探:糖尿病人不能吃无花果吗?
- 浙江刷新连作晚稻百亩方亩产纪录 达到839.7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