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有哪些新展陈、新看点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新展陈 新看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核心阅读
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600件首次展出的文物……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落成使用,向观众展示最新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日前,四川德阳广汉市西北,静静流淌的鸭子河畔,闭馆一个多月的三星堆博物馆开门迎客。
早上不到8点,三星堆博物馆入口处的广场上就挤满了慕名前来的游客。湛蓝的天空下,新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玻璃幕墙汇成的“古蜀之眼”格外明亮。
1986年和2020年,三星堆遗址连续启动两次共8座祭祀坑的发掘,出土文物近两万件。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
新馆内,人们在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及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前久久驻足,领略数千年前古蜀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见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成果,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站在广场一角,就能尽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全貌——流畅蜿蜒的石材墙面、超大透亮的青铜眼、倾斜而下的种植屋面……登高俯瞰,新馆由3个起伏相连、相互堆叠的弧形建筑构成,“堆列三星”,再现古城墙“三星伴月”。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组合而成的外立面与天然花岗石堆砌而成的堆体,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与老馆相比,新馆面积更大,展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其中有近600件文物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首次对外披露的青铜神坛组合,由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和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和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复,内涵丰富,反映了古蜀的祭祀活动场景。
新馆布展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展览形式设计新颖,强化文物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完整的1号青铜神树和2号青铜神树的“零件”在同一空间陈列,令古代铸造工艺一目了然;月亮湾古城墙剖面的巨幅展示,再现三星堆古老神秘文化;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式体验文物出土的精彩瞬间。
金面惊艳,青铜呈奇,一件件三星堆文物沉淀和讲述着中华文明早期的瑰丽与神奇、多元与创新。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除了展品上新,新馆还重构了展览内容,精心梳理了三星堆考古成果,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高度,深度解读三星堆的重要意义。
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观众可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过程
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通高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被认为是古蜀先民丰富想象力和精湛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从丝绸痕迹的发现到祭祀坑形成年代的确定,从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到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近年来三星堆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在展览中都有体现。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的一大亮点,就是多学科尤其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参与,这在实验室考古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轮考古中,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全球定位仪测量器等高科技大量运用,形成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新模式,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科学保护的范例。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室主任、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的工位上,摆放着不久前八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青铜神坛底座,旁边是若干残断的神坛部件和修复工具,另一侧的桌子上则是等比例的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3D打印模型。
郭汉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40年,参与修复文物6000余件,尤其是参与了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的文物修复。
2021年,随着三星堆遗址6个新的祭祀坑启动发掘,郭汉中再次忙碌起来。如今的文物修复方法多样,例如X光探伤、CT、金相分析等,令修复工作如虎添翼。
在郭汉中看来,文物修复急不得,不能一味“跟时间赛跑”,“这一轮考古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文物,现在还在清理和拼对阶段。”郭汉中说,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的过程。
运用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博物馆“更聪明”
“新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新陈列方式,新馆采用科技和艺术手段展现数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全面提升了参观体验。”这是考古爱好者王先生第三次来三星堆博物馆,前两次去的都是老馆,此次他特意带儿子来新馆参观。
从2022年3月开工到2023年7月投用,400余天的时间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这座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从无到有,用快速度、高品质、新技术,筑就了世界级大型博物馆建设的新典范。
“三星堆博物馆展陈文物种类繁多。针对象牙、玉石、青铜器、金器等不同库区文物各不相同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洁净度要求,安装运用了恒温恒湿系统、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等一大批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负责建设的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李文博说,新馆设计不只要让观众看得开心,也要让文物“入住安心”。
不只硬件给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在文物保藏、展陈等方面深度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创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生动、便利的观展体验。
为保证三星堆新出土重器能在新馆陈列中与观众见面,以及下一步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新馆采用了数字化修复演示的新展陈方式。
根据修复专家和AI算法对文物的拼对,数字化修复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绎,实现相关重器1∶1真实拼合修复全貌以及细节解读的动画展示。这种全新的展陈方式,将AI技术、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陈,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
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了包含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导览系统、智慧讲解系统、票务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学术资源管理系统、文物在线监测、门户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内的智慧博物馆系统,让博物馆更“聪明”。
“一定要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厚爱。”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说,博物馆将以最珍贵的文物、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最具特色的体验方式,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展示最美的三星堆。本报记者 宋豪新(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苏丰县28万亩大蒜、洋葱丰收 拨动农民致富“金蒜盘”
- 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将迎来商业首飞!
- 土茯苓赤小豆老鸭汤祛湿排毒,精神爽利
- 江苏高考逐分段统计表公布
- “云南民族歌后”献唱“民歌大观” 以民谣演绎《绣荷包》
-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再版纪念会举行
- “超预期”政策密集出台 楼市迎新一轮宽松期
- 越冬候鸟陆续飞抵鄱阳湖 三趾滨鹬首次在江西都昌露面
- 广西崇左加工车间闪爆事故搜救结束 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
- 电力数据看浙江假期旅游 非传统热门城市成黑马
- “00后”斯里兰卡赴桂留学生:恋上书法螺蛳粉
- 遇见福建:“国风+美景”催热宁德“双节”文旅市场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北:光芯屏端网等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 湖北十堰发现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
- 韩雅玲:把房颤综合防治和长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临床实践
- 访金庸笔下桃花岛:“武侠”如何激活老牌海岛发展活力?
- 小挖掘机“走红”海外 跨境电商带来发展新机遇
- 中美合唱团联袂在深圳上演大型交响清唱剧《大风歌》
- 增发1万亿元国债,释放什么信号?
- 2022年“拉美艺术季”在陕西开幕
- 热门推荐
-
- 日本知名大学丢失剧毒化学品 一名嫌疑人被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论坛举行
- 黑龙江省首个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集贤开建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动力何在?
- 宣布败选!苏纳克祝贺工党获得议会下院选举胜利
- “验瓜师”火了!“听音辨瓜”究竟有何科学依据?
- 助民企 “建”行动丨创业热土盛开“创新花”
- 百花齐放引客来 江西“春日经济”为何热力十足?
- 外媒:英国首相苏纳克遭调查,与妻子持股有关?
- 直播间“赌石”套路深,隔着屏幕买翡翠原石,真能开出“好料”吗?
- 中国年轻人“花样”冬游:跨城观演 曲终人不散
- 浙江台州:大陈籍台胞返乡叙情谊、话发展
- 虚拟主播“上岗”有啥不一样?
- 手绘漫画|中欧班列:迈进新的“金色十年”
- 广东降雨趋显 持续多举措防御台风“潭美”
- 南博会“朋友圈”逐渐扩大 新朋老友共觅商机
- 警惕劣质充电宝的安全隐患
- 春节拼经济 超6000家浙江企业假期不停工
- “拾古汲今·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交流系列活动”在东京成功举办
- 从各类商业App到小区门禁系统 “摇一摇”广告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