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以仁心赢得人心
援外医疗,以仁心赢得人心(望海楼)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远离祖国亲人,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拯救生命无数;他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数千人次获得受援国政府颁发的国家级荣誉,赢得赞誉如潮。这支队伍,是中国援外医疗队。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国有界,爱无疆。1963年,第一支中国援外医疗队24名队员远赴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人民送去健康守护,也开启中国援外医疗的历史篇章。60年间,一批批中国医护人员接棒相传,步履不停,3万人次参与其中,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诊治患者2.9亿人次,用行动谱写大爱之歌。
中国大爱,救死扶伤,点亮生命之光。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杨晓清收藏着一件衣服,是她援外一年期间所穿的手术衣,因为常被汗水浸湿,衣服已有些褪色,格外醒目的是当地医生写下的一行笔迹青涩的中文:“我们爱你”。正是穿着这件衣服,杨晓清和医疗队的同事们为一名42岁的妇女成功取出30公斤的肿瘤,把一名22岁的新妈妈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成为许多桑给巴尔女性心中的“金子和天使”。
类似的故事,不计其数。在几内亚,成功实施该国首例开胸手术;在圭亚那,走进热带雨林深处,把医疗服务送到当地民众“家门口”;在柬埔寨,进行免费手术,帮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次次在艰苦条件下成为“创造奇迹的人”,也凭借一颗医者仁心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中国大爱,鱼渔并授,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中国援外医疗,不是“走过场”,而是“扎下根”。在每一次临床诊疗中带教当地医务人员、举办医学论坛分享诊治经验、邀请受援国医务人员到中国进修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送医送药,也传道授业。
在中国医生的指导下,埃塞俄比亚的外科医生们熟练掌握了腹腔镜操作技术,津巴布韦有了一批本土中医针灸师;在中国医院的对口合作下,坦桑尼亚的心脏病患者不必再赴海外就医,马尔代夫即将拥有一家国际区域性的眼科诊疗中心;在中国工人的援建下,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一大批综合性医院、流动医院、保健中心、专科诊疗中心、中医中心在海外多国“落地开花”。中国带给受援国的,不仅是一年又一年的外部医疗援助,更是一代又一代的本土医疗人才。
中国大爱,命运与共,为许许多多国家的民众送上温暖与希望。埃博拉疫情席卷西非,中国派出1200多名医护人员,收治800多名患者,完成1.2万余人次公共卫生培训。新冠疫情暴发,中国迅速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专家组,带去宝贵防疫经验、方案和物资。每一次全球健康危机来临时,中国总是挺身而出,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合作,向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各国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一条条跨越千山万水的物资运送航迹,一群群毅然决然“逆行”的中国“白衣天使”,一次次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技术交流,联结起中国与各国人民命运与共的心灵纽带,勾勒出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敢担当、有作为的大国形象。
“神奇的医生,伟大的中国!”这是受援国人民的由衷心声,也是对中国大爱的真挚褒奖。作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对外医疗援助浓缩了中国一以贯之的仁义与博爱,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下动人一笔。
同住地球村,命运紧相连。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才能更好守护人类健康的美好未来。未来,中国医疗援外事业的脚步不会停歇,中国为世界人民谋健康福祉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严 瑜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山深处“守路人”:毫厘之间写担当
- 重庆警方破获骗取巨额国家医保基金案 涉嫌诈骗金额逾3亿元
- “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国内巡展”沈阳站启幕
- 无诗词不端午 天津举行“天真之美”端午童诗展
- 杂技剧《呼叫4921》在京上演 致敬公安英雄
- 焦点访谈丨产业升级 实“荔”出圈——土特产 金招牌
- 日本此地5天地震超320次 气象部门警告或发生强震
- 激发“进”的动能
- 激进推行“美国制造”或反噬美国自身
- 美在电池供应链“使绊子”行不通
- 中新健康丨罕见皮肤病易复发 专家提醒规范化诊疗是关键
- 国际识局:一边讲人道一边供军火 巴以冲突暴露美人权双标!
- “冲出梦想”创科人才培育计划在港启动 首年为航天科技主题
- 今年已有47艘新造船经由崇明口岸交付
- 广东工艺美术大展在广州开幕
- 长三角铁路2023年春运方案出台 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
- 吉林省进一步优化户籍政策:城镇“想落尽落”
- 报告:2023年我国家庭人均旅游花费较2020年增加1189元
- 破梗阻补链条 多方联动打响“蔬菜促销战”
- “别害怕!有我们在!”直击广东消防逆行救援瞬间
- 热门推荐
-
- 警惕!滥用“聪明药”可致命
- 假日热潮催生新需求 “家庭式寄养宠物”受热捧
- 澳媒:澳大利亚国际旅游增长超国内!中国游客成主力军
- 废塑料化学循环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
- 山洪来了该如何避险?这100秒告诉大家关键点!
- 数百元至3000多元的“阳康”体检套餐来了,康复后该不该体检?
- 品牌价值三连升 董事长酒以185.6亿品牌价值创新高
- 亚行:亚太地区处于应对气候变化攻坚战的前沿
- 消息人士:哈马斯正在研究加沙停火六周的方案
- 《自然》网站:抗体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儿童曾感染新冠
- 杭州“叫花鸡” 事件涉事店铺停业整顿 自述“误卖样品”
- 墨西哥一移民设施起火已致38人死亡
- (乡村行·看振兴)河北沙河王硇村:“太行川寨”觅乡愁
- 一刷单控评“水军团伙”被捣毁 这些网购套路千万要小心
- 拜登访问北爱地区“促和” 政治僵局仍难解
- 民族歌剧《柳柳州》广西柳州上演 民众跨时空邂逅“老市长”
- 货运量突破1.2亿吨 内蒙古口岸提前16天完成全年任务
- 商务部:25年来内地与澳门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 今年以来广东发生2.5级以上地震逾10次
- 西方抛中国“产能过剩论”,普京再驳:胡说!